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科技进步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当前的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最大障碍性因素。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前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依据农业科技创新的区域性、公益性、综合性以及周期长的特点,把国际社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成功的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建立以农业科研中心、农业科技试验站和农业科技推广站3个子系统为基本结构的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明义 《甘肃科技》2006,22(1):12-14
我国将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目标是到2010年前后,形成布局结构合理、主攻方向明确、资源优势互补、科研推广衔接,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农业农村基本特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00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无疑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第一、二、三次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互促进关系,及面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第四次农业科技革命)建设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必要性。并指出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地方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暨构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目标,坚持的原则和新体系的构成,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知识及技术创新中心、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基层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机构、技术中介机构、农民农户及其他农业生产单位功能的确定。并对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体系系统的多元化、体系系统的竞争性、体系系统的主导性、体系系统的层次性、体系系统的开放性、体系系统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供给的障碍,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对民间农业科技力量扶持不足。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浙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对“创新主体”要有共识.不能寄希望于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仍然是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家扶持的农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示范基地,国家对这些研究和试验基地的投入是义不容辞;二是农业科技体制的再创新,要重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统筹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布局,建立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的分类发展的激励机制,创新农业科技体系的投融资体制;三是大力推进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技术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原则,在有限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立足山西,瞄准山西中长期农业发展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基础,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探讨了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扩散体系建设。提出了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突出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及其传播与扩散;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展,显著提高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扩散发展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安庆科技》2005,(1):14-14
1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10所农业高等院校的200多名领导、专家,和科技部、农业部的领导,在北京联合倡议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全国农业科研一盘棋,以大幅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述了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以农业科技创新来建设新农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调研法、历史脉络梳理法及网络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巴西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发现,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规划与整体设计、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要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是巴西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基本特征。目前在精准农业、生物经济、生物控制、生物固氮、转基因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推动巴西农业转型发展。借鉴巴西经验,中国可进一步加快区域研究中心与农产品研究所布局与建设、制定“卡脖子”关键技术创新计划、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快制定全球性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计划等,逐步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助力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科技》2009,(2):34-35
近年来,新城区紧紧把握国家、自治区、呼市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基础。努力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针对我区农村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区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培养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依靠科技进步,逐步解决我区农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加快了全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大学农业科技研发为例,通过对农业科技现状的分析,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如构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管理体系,促进政府决策与高等院校科研有效互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培养科技帅才,发扬团队精神,构建以专业研究机构和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的农业科技开发体系,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推广和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以期推动宁夏大学的农业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分析了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 ,如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产品产地市场稀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隐性负担过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等 ,并提出要认清形势 ,采取有效措施 ,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搞好农产品销售服务、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多个方面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20年代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新的经济时代,农业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产业。本文通过对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和中国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生物经济时代新型农业体系的框架内容与当前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技革命与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农业科技在 2 1世纪的发展趋势 ,科技兴农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必然性和现代科技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关系及在新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凉山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凉山民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分析,结合在两个彝族聚居县实施部、省级科技入户试点工程和在全州数万农户中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构建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新生力量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物理学,特别是近代物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文中述及近代物理学起源于17世纪,经过一百多年(1666~1800)的发展,在欧洲近代的科学观念开始萌芽,并逐渐开花、结果。到19世纪近代物理学有了长足进步,并大大刺激了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使整个物理学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展。此后,从1930年开始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以固体物理学和液体物理学、原子和分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基本粒子物理学为标志的近代物理学蓬勃兴起。本文认为,物理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是一连锁循环,而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又是一连锁循环。因而世界各国竞相重视,大量投资于物理学尖端的研究。本文后部分对中国科技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1600年后中国科技发展长期停滞,落后于西方科技300年。最后,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了高度评价,并预言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6.
山东各地市科技进步水平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区域科技系统的概念模型为基础,设计了评价科技进步的科技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科技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通过论证科技资源共享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后对我国现行科技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分析 ,指出其中不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保障制度上的弊病和有待改善之处 ,进而提出我国建立完善的科技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最后在宏观调控、科技管理、科研环境、人才管理、科技评价等体制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成为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农业、农村政策的焦点。立足于我国目前的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运行的框架体系,将大学作为新的研究主体构建出一个更大而完整的系统,设计出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运行的框架体系,充分激发各社会主体支持农业科技,进行农技推广的热情,走好以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