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对移动网络环境中的平滑切换和TCP优化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平滑切换的有关概念,分析了平滑切换的实现方法,指出了现有TCP协议应用于无线移动通信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移动计算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TCP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传杨  粟欣  曾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248-3251
研究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UMTS)/无线局域网络(Wieless Local Areia Networks,WLAN)网络间分别基于多信息平台(Multi Information Platform,MIP)、知网空间(mSCTP)、移动应用层控制协议(SIP)三种协议进行垂直切换的方法。分析三种垂直切换方法所产生的延迟,特别是由于切换控制信令在无线链路中传输所造成的无线传输延迟。藉此提出垂直切换的改进方案。通过降低无线传输延迟来降低切换延迟,达到提高切换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标识分离映射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性支持特点及需求,针对现有网络移动切换技术所存在的切换时延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逆向路由重定向的无缝切换方法.该方法由移动性检测、映射信息更新和流量偏转3个部分组成,相比FHMIPv6在时延上可以满足标识分离网络环境下对实时应用的要求,并且切换过程中移动节点参与很少,可节省大量系统无线接入资源.仿真实验表明,切换时延参数值与分析吻合,可满足各种实时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多数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都是基于FAT无线接入点架构的.该系统架构中所有无线接入点(AP)都要承担与通信相关的全部任务,且各无线接入点间相互独立,因此其信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通过引入FIT无线接入点与无线交换技术相结合的思想优化CBTC通信系统架构,降低了无线接入点的通信负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列车车载通信终端在无线接入点之间的快速切换方法和安全认证策略,可有效减少无线接入点切换时延,缩短列车经过的盲区距离,从而提高行车安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从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来看,异构网络融合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WiMAX与TFD-SCDMA网络融合的需求及可行性,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MIP的WiMAX-TD-SCDMA网络互操作结构,并给出了系统间切换流程,此切换能够减小系统阀切换延时及丢包率。  相似文献   

6.
作为"无线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无线局域网(WLAN)与无线城域网(WMAN)的融合技术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综合考虑终端移动速度、信号强度、信噪比等多个因素,适用于WIFI无线网络与WIMAX无线网络融合的垂直切换算法。通过NS仿真实验环境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依靠单一因素如信号强度的切换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减少"乒乓效应"。  相似文献   

7.
MIPv 6网络中基于平衡机制的最佳路由器广播周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MIPv6(移动IPv6)网络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终端在链路层(L2层)和网络层(L3层)切换的性能.新的MIPv6草案引入了L2层切换触发机制,使得L2、L3层切换可以同时进行,减少了移动终端在不同子网或系统间切换时的时延.在基于无线链路效率和切换丢包率平衡考虑的基础上,研究了外部接入路由器广播周期对切换性能的影响,求得理论最佳的接入路由器广播周期,确保高的无线链路效率和业务服务质量.仿真比较了移动IPv6中路由器广播周期对不同切换方式切换性能的影响。表明基于最佳路由器广播周期的快速切换机制能降低网络负荷,提高业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宏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11):1827-1831
提出一种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案,它通过对邻接接入点的提前认证,可以减少切换时无线用户的重新认证时间;同时,漫游密钥和对主密钥的频繁更新可以保证切换安全.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很低的切换时延,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越区切换方式,研究了无线 A T M 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并着重讨论了由于无线 A T M 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路由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切换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无线mesh网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中,对车地通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越区切换延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差分预测的方案对切换延时较长的问题进行优化.通过应用OPNET仿真软件对现有的切换方案与本文提出的差分预测切换方案进行比较.仿真表明,差分预测切换方案有效降低了切换延时.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Mesh网络缺乏对域间移动切换支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无线Mesh网络域间无缝切换技术,降低切换时延,实现无线Mesh网络域间的无缝切换.通过对STA物理地址与IP地址的绑定,设计地址对应关系表和路由算法,并在源MAP与目标MAP建立缓存机制,保存切换过程中的通信数据包,实现在无线Mesh网络域间的有效切换.通过网络设备的缓存策略与新的算法寻址机制,减少STA在切换过程中的压力,有效降低了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实现Mesh网络域间的无感知与快速切换.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无线模块的切换方法有望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但是缺乏具体的实验论证,特别是切换过程中该方法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为此,本文建立了快速AP间切换实验床,并对该方法的切换延迟和切换过程中的网络吞吐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执行AP间切换时的网络延迟不超过10毫秒,并且对端到端吞吐量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从实验上论证了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  相似文献   

13.
基于蜂窝的定位与基于卫星的定位都是当今无线定位的研究热点。在分析了独立采用基站TDOA定位和同步卫星TDOA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基础之上,提出了蜂窝网无线定位辅以同步卫星TDOA的定位方法,给出了各自的TDOA定位的算法,并分别对TDOA定位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表明这种定位方法弥补了独立的蜂窝网无线定位和同步卫星定位系统的不足,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刘建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524-5527,5555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现状,提出一套基于J2ME嵌入式程序设计及XML技术的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自主切换的管理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具体设计方案及实现细节。该模型置于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层,通过引擎类对XML规范的导航功能进行解析,以实现基于用户自定义的路由协议自主切换功能。从而实现了应用层对网络层的跨层管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的减少了事件源到汇聚节点的时间,提高了系统总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蜂窝的定位与基于卫星的定位都是当今无线定位的研究热点。在分析了独立采用基站TDOA定位和同步卫星TDOA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基础之上,提出了蜂窝网无线定位辅以同步卫星TDOA的定位方法,给出了各自的TDOA定位的算法,并分别对TDOA定位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表明这种定位方法弥补了独立的蜂窝网无线定位和同步卫星定位系统的不足,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蓝牙的移动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移动IP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移动IP在蓝牙系统中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如三边路由优化、越区切换、注册优化等,并分析了移动IPv6在蓝牙中的应用和蓝牙移动IP网络的组网方式,为无线蓝牙数据通信业务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公共无线局域网切换延时对通信业务质量的影响并保证通信安全,提出一种无线局域网快速切换认证机制.该机制在Hwang-Yang动态密钥分发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自我加密方法设计了无线局域网快速切换认证机制.分析表明,该机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在用户初次建立连接和切换的时候,分别需往返一次认证消息即可完成身份的相互认证以及密钥的分发.在进行切换的时候,用户无需和认证服务器进行交互,减少公共无线局域网切换延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无线模块的快速AP间切换实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无线模块的切换方法有望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但是缺乏具体的实验论证,特别是切换过程中该方法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为此,建立快速AP间切换实验床,并对该方法的切换延迟和切换过程中的网络吞吐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执行AP间切换时的网络延迟不超过10 ms,并且对端到端吞吐量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从实验上论证了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线局域网中无线接入点容易过载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接入点的选择及自适应切换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值,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帧发送时延选择接入点, 同时对无线站点的突发流量做出积极应对措施, 用最小限度接入点的切换达到均衡整个网络负载的目的。该算法能明确选择信道空闲的无线接入点, 均衡接入点负载, 降低数据包的发送时延。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算法使系统的总吞吐量提高13.6%。  相似文献   

20.
IEEE802.11规范包括MAC子层和物理层(PHY)两个协议层,支持结点的移动通信。很多切换机制的改进算法都以减少切换时间为目的,而随着无线传输的QoS要求和网络通信的速率不断提高,负载对AP切换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详细讨论了现有的基于负载的AP切换机制,并对各自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在高负载环境下,采用中心结构的切换机制会比基础结构的切换机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