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模态应变能法诊断结构破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结构破损诊断方法,该方法权以结构破损前后的模态振型和单元刚度矩阵为诊断信息。实验研究表明,用有噪声影响的不完整测试模态振型数据时,此方法仍能得到较好的破损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结构破损评估的动力学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混凝土结构破损评估的重要性和破损特性进行了讨论,对混凝土结构破损评估的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作了介绍,并且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损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态应变能诊断结构破损的修正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单元模态应变能法诊断结构破损时由于模态截断引起的计算误差等问题,改进了求妥系统特征向量导数的典型模态法,提出了仅用部分低阶模态来确定结构破损位置和大小的修正方法,从而减小了模态截断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桥梁结构检测时,采用胶粘拔出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测试,不但可以避免破损检测法对结构造成的严重破损,还能够弥补常规非破损法,如回弹法等测试精度不高等缺点。为了便于实际操作,通过比对试验,将一种有机植筋胶作为胶粘拔出法的锚固胶,并设计出了一套可重复利用的钢质锚固件的拉拔系统。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在对一批双向钢筋混凝土板的拔出力及其对应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绘制出胶粘拔出法的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与拔出力的测强曲线,曲线相关性较好,且相对标准差较小。最后,运用测强曲线,对野外暴露试验站的2片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胶粘拔出法试验研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为胶粘拔出法在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测试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明  管品武  徐泽晶 《河南科学》2003,21(6):768-770
利用脉动法测试检测房屋整体质量,并结合现场微破损检测技术进行验证,可分析得到的建筑结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能全面反映结构的整体质量,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房屋整体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分析,确定把破损形态作为耐久性极限状态的控制目标.利用现阶段的钢筋锈胀力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破损形态控制的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设计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破损形态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是合理的.按本方法分析,可以稍微放松对混凝土锈胀裂缝宽度控制的尺度,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破损安全与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现状,基于结构抗震的能量分析方法,分析带破损安全层消能减震结构耗能情况.采用破损安全与消能减震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大量耗散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利用SAP2000软件,分别建立模型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从抗震性能与经济性综合考虑,双柱框架消能减震结构性能优越,可以有效降低楼层的层间位移和成本;其单个阻尼器耗散的地震能量较大,能够降低主体结构构件的耗能,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避免底层设置双柱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用来作为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衬底的陶瓷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对不同烧结条件制备的样品进行了XRD和SEM的测试和分析。测试分析的结果表明:形成了表面平整的陶瓷硅材料,用此方法可以获得性能良好的硅太阳电池衬底材料。  相似文献   

9.
旧有结构性能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了旧有结构在其剩余使用寿命内预期承受的荷载及其抗力的统计方法和旧有结构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建议了旧有结构构件工作性能的评估标准,最后探讨了将模糊数学用于结构破损评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测试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测试的角度论述了结构损伤诊断方法.该方法以结构测试为基础,将测试数据与模型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从中得到结构刚度等参数变化的信息,实现结构的损伤判别与定位定量分析.按测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基于静力测试的损伤诊断法、基于振动测试的损伤诊断法以及基于振动和静力综合测试的损伤诊断法.其中基于振动测试的损伤诊断法可进一步分为直接的系统识别方法、损伤指标法和有限元模型修正法.指出了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现况及存在问题,对今后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与传统钻孔检查方式相比,具有快速、准确、费用低等特点.在三峡工程泄洪坝混凝土质量检查中,首次大规模采用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出的缺陷区域内,通过灌浆孔检查资料与无损检测成果验证分析表明,无损检测技术能有效地查清混凝土缺陷性状及范围,说明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是检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方法,可作为混凝土质量检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赵军  谢丽  朱海堂 《河南科学》2002,20(6):642-644
根据钢纤维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粘结试验方法 ,本文进行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粘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普通钢纤维混凝土和变形钢筋的粘结试验方法的规定不适用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粘结试验 ,从而探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和变形钢筋的粘结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明元 《河南科学》2006,24(5):723-728
通过2个“T”型钢筋砼框架的单调加载试验和4个“T”型钢筋砼框架的低周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钢筋砼框架的安定性以及影响安定性的因素,提出了安定状态下钢筋砼框架的刚度计算方法,给出了用楔形变刚度法计算安定状态下钢筋砼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响应面法的混凝土桥梁时变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求解劣化环境作用时混凝土桥梁的时变可靠度,建立了基于改进响应面法和确定性的混凝土桥梁退化过程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混凝土桥梁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利用FORTRAN95分别编写了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分析程序CBDAS和可靠度分析程序PIRSM.以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极限状态下结构力学性能指标的可靠度随时间的...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ASTM C1202、稳态电迁移方法和电导方法,对掺各种掺合料的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进行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结果表明,ASTM C1202在多数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特别适用于不掺掺合料的中等强度普通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方法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用刚体弹簧元法研究全级配混凝土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采用刚体弹簧元法在细观层次上对全级配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及破坏机理进行数值研究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全级配混凝土骨料级配曲线和Walraven函数,使用蒙特卡罗随机理论建立起考虑细观各相力学特性分布不均匀性的随机骨料结构,并对其进行三角形或任意多边形的网格剖分;然后应用刚体弹簧元模型,对全级配混凝土在单轴及双轴荷载下的变形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数值试验,并探讨了不同骨料级配及试件尺寸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与实际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运用该方法数值模拟全级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强度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量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了混凝土强度质量特性;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证明采用正态分布的可行性;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同分布检验,提出目前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稳定.批不合格率是确定抽样检验方案的关键参数,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提出检验批不合格率P的分布,为制定合理的抽样检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双层钢板混凝土复合井壁结构受力分析指出,由于内、外钢板筒的约束作用,中间混凝土层完全处于三轴受压应力状态,混凝土抗压强度得到了较大程度地提高。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验算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双层钢板混凝土复合井壁设计计算新方法,并得到了模型试验的验证,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新方法设计的井壁结构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还可大大降低井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或减薄井壁厚度,解决了特厚表土层钻井井壁结构的设计计算难题。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井壁结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愈合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试验装置,采用多孔混凝土模拟带裂缝的混凝土,以质量增加量、透水系数及声速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不同空隙率的多孔钢筋混凝土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空隙率对电化学沉积早期愈合效果影响较小;电流密度与电解质浓度越高,电化学沉积速率越快;多孔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越小,声速越大,但生成的Mg(OH)2晶体片状尺寸较大,厚度薄,且排列松散.多孔混凝土模拟裂缝可有效地反映电化学沉积法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工神经网络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混凝土测强换算关系是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经常面对的问题,然而要建立起检测物理量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非易事。本文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测强换算的BP网络模型,为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混凝土强度推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