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层     
, 《广东科技》2012,21(20):11-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充分肯定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做法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特意来到深圳,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研。温总理亲自接见了首批引进的"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带头人,专门驻足观看了光启创新团队的超材料成果展示,详细询问了光启研究院在人才引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化等方面的进展,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做法。温总理亲切勉励科研人员要有广阔的视野和雄心壮  相似文献   

2.
刘启强 《广东科技》2014,(23):68-69
成立于2010年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光启研究院),是一个围绕源头科技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光启研究院以"改变世界的创新"为宗旨,致力于革命性创新技术的科研和产业化。光启研究院的成立,应该说得益于广东省引进海内外创新团队专项计划的大力支持。在首批引进创新团队申报期间,由张洋洋、赵治亚、季春霖、栾琳等几位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海归创业博士组成的光启"超材料研究与产业化"团队,得到了专项办及主管单位的关注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郑翔  徐飞 《广东科技》2012,21(20):49-52
团队引才独树一帜《广东科技》: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实施以来,深圳先进院先后成功引进了五个创新团队,并获得省、市相关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您如何看待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  相似文献   

4.
孔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4):109-111,123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广东省的人才结构,对广东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指标体系建设及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的实践中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管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2,(10):37
2010年,广东省引进唯一一支从海外回粤落户的自荐团队成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光启研究院作为民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实现了尖端科技的突破,一年多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视察了光启研究院,对该院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寄予厚望,鼓励其继续创新。  相似文献   

6.
, 《广东科技》2012,21(20):17-17
自2009年开始。广东省面向国内外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为支持这些团队更好地在深圳开展创新科研工作,深圳市政府对这些创新科研团队按照省资助经费1:1进行配套,并且市政府拟每年3-5亿元的投入,在未来5年左右引进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促使团队的示范形成人才引进合力,逐步形成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良性循环,构筑人才和技术的高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急需的海外创新型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在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广东省出台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填补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与核心技术的空白。本文作者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形成创新模式为重要标杆,比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工作的各项要素,通过分析提取弗劳恩霍夫创新模式的成功点与经验做法,探讨与思考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 《广东科技》2012,21(20):17-17
2009年11月,广东省向社会发布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申报工作公告,由于政府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工作支持力度大、资助额度高,这项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据了解,像广东这样。由省级政府直接来组织实施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做法,在全国口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叶青  刘静 《广东科技》2014,(13):17-20
正"深圳市南山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深圳南山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63家,海内外上市公司105家。华为、中兴、腾讯、迈瑞、光启理工研究院等明星企业均诞生于此。南山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引进创新机构和高层次人才数量、上市科技型企业密度、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等均全国领先。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南山一步步形成了如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 《广东科技》2012,21(20):17-17
通过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广东省已经探索出以“人才引进人才,以人才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广东省首批创新科研团队共93名成员,引进一年后扩充到了两百多名,绝大部分新引进成员均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知名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1.
即兴能力正成为管理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以往关于即兴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研究侧重于个人和组织层次。通过理论研究,从团队层次探讨了即兴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关系,认为团队即兴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性,其中团队即兴能力的自发性与团队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团队即兴能力的创造性与团队创新绩效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团队即兴能力理论和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茂春  刘仁越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41-1448
在中美贸易摩擦趋于激烈化、持久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抵御制裁与封锁的关键。高管团队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其专业背景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联度、有何关联?及其又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产生怎样影响?是本文探讨的关键问题。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更好的了解高管团队专业背景对创新能力的作用,及二者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本文以我国高新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7年5个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以及特质激活理论相关研究结论,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专业背景与创新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专业背景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面影响,其中教育背景与海外背景的专业性特质与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对企业价值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地方大学都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是地方大学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加强其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合作为基础研究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从理论探讨了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的可能,构建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研团队是当前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模式。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中,科研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团队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及科学精神,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提出以项目为主导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详细叙述“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团队学习”模式的实践,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实验师资队伍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文中结合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指导,分析实验师资队伍现状,从人员构建、激励机制、技能素质培训、业绩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技能作为基本任务,努力建设适合高校现代化实验室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在实验室中的带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创新实验的团队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的实验评价的方式与其应用于团队创新实验的局限性。构建了创新实验的团队评价体系,应用实践证明该体系可行并且效果良好,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团队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18.
虚拟团队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围绕着虚拟团队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介绍了虚拟团队的内涵和特点 ;引入了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的概念 ,分析了人力资本聚集效应在构建虚拟团队中的重要作用 ;说明了虚拟团队理论的出现为研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信息革命为虚拟团队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团队的创新绩效与团队内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高度相关。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研究生团队知识共享的一组变量,给出了团队成员的效用函数,并利用效用函数建立了动态重复博弈模型,提出了不同等级的团队成员在知识共享中的决策方案,同时为团队领导者促进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之一,机电工程系积极鼓励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承担各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项目以培养专业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不定期的下厂调研和挂职锻炼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在传、帮、带中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为企业的科技服务中提升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在省级机械创新大赛中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