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向荣 《科技信息》2012,(16):308-30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出现,能否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长期地、持续地开展下去。而教育的根本在于德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归根结底在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因此,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浅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大悟县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应该采取更好的"请回来"而不是"接出去"的方式,即在有条件的农村兴建乡镇企业,吸收流失在外地务工的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导致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助人为原则的职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体现了我国儿童福利社会化的趋势,也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在介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从社会工作角度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到实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建设越来越快,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经费投入足,教师专业性较低,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功能,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伤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学业也大受影响,甚至有的走上犯罪之路。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这一群体的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关系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着这些家庭的幸福和稳定,甚至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留守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内在要求.抽样选取广州、清远、河源、潮州、汕头等五城市,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派发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广东农村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他们的孩子大多被留在了家乡,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薄弱环节,其状况会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和农村人才的培养。本文探讨了泉州市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体层面看,农村流动父母在城市中职业特征和就业状态,以及他们较低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中很多人的子女的留守状态.  相似文献   

9.
对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雪原  齐洁 《科技信息》2009,(26):62-63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是,由于城乡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经济上的压力,他们的子女被迫留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即“留守儿童”。在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留守儿童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结合湖北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这方面的实践,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影响与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其受教育的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正常、顺利进行。这不仅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学校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不断凸现,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在全局性、系统性、深入性、前瞻性方面还存在缺失,有些结论甚至还存在矛盾,有些内容如安全、营养等方面还未涉及,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的小说文本映现了乡村革命、建设的复杂嬗变,村干部从圣徒殉道到家长治村再到新乡绅致富,乃至今天的村霸、村官下派、大学生村官,广袤土地上亦民亦干的人物系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表意结构,成为确证中国革命、社会历史变迁的知识框架、认识装置,并与后者形成内在呼应,彰显革命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前提和基础。在关注农民增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农村社会治安,把这个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目前,农村的治安现状令人担忧,加强农村治安环境建设不容迟缓,保证农村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意义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不仅具有再现历史背景的作用,而且对现实社会具有考查凭证作用。论述了开展档案知识下乡活动的必要性和档案知识下乡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开展档案知识下乡活动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宗族几经变迁,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在此阶段,农村宗族的定位如何,农村宗族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以及当前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这些问题都需要密切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对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宗族和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自已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弘扬苗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对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教育。师范女大学生是农村教育的巨大资源和财富,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特别是师范女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农村教育、农村家庭及农村人口素质等方面都有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事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在探讨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亚平 《河南科学》2006,24(4):617-6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扩大内需,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技术路径上,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科技创新是基本支撑.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协调指导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立足于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逐渐引起社会和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并详细论述了三个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