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证分析等方法,阐述了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对江苏省体育社团在社会化实体化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认真探讨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探索体育社团与体育行政之间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得以实现的长效机制,为促进体育社团科学发展,为全国体育社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处于知识经济及高等教育改革新环境之下的应用型高校体育社团,在总体发展上虽然是积极有效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弊端。在实践探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应用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探索了其良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谢科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3):126-131
根据现实的社会环境分析广州市篮球协会在实体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旨在为广州市篮球协会以及其它各省、市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因子分析表明,影响广州市篮球协会实体化的因素是多样化的,其影响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社会环境因子(F1)、协会建设因子(F2)、协会运作因子(F3)、基础因子(F4)、发展因子(F5)、人员结构因子(F6)、潜力因子(F7)、社区协助因子(F8).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是高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推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自由与规制是符合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特征开展管理的核心问题。为此,文章在研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自由与规制在体育社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梳理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体育社团管理对策,即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建立规范发展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的动机及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四川省高校体育社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目的在于推动四川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增多,社团类型的发展多样化发展势,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开展高校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了当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并从社团发展和国家政策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体育社团的概念及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入手,对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以期为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属于典型后发性体育,体育社团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基础,先天发育不足.目前,中国体育社团的现状呈现缺乏独立性、职能错位、资源差异明显、目标政绩化、合理性和合法性冲突以及横向联系缺失等特点.从体育的时代发展趋势看中国体育社团的未来将为我们提供一种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阳光体育的提倡,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形成新的体育社团模式,才能够满足阳光体育要求。在该背景下建设体育社团必须要具有新思路,同时采用科学途径。该文结合高职院校实况,分析了体育社团的作用与基本特征,阐述了建设体育社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产生及其特征,进而探讨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的关系.认为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之间应具有如下关系:体育社团依附于高校人文环境而对其体育资源具有一定的补充性;体育社团是在学校的监管下和指导下独立开展活动;高校改革促进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要理解体育社团人的诉求,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促进体育社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专家走访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63所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为研究对象,从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等角度对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调查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即:加大校间社团活动;积极开展特色项目;加强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优化体育社团内部环境;推进体育社团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翰声  邢瑜  周海浪 《科技信息》2006,(12):189-191
改革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与实践,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的革命。体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这其中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关键,只有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才能保证体育快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在向结合型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前进的道路。本文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实体化、管理层次的明确化、各单项体育协会的权限划分、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学 《科技信息》2007,(12):180-182
采用问卷、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和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经研究发现:体育社团的内容相对集中;场地、器材较短缺;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以健身为目的且积极性高;体育社团的管理体系较健全,应加大经费投入和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参与体育社团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大学生常采用的体育参与方式、是否积极寻求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两方面研究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社团大学生与未参与社团大学生在锻炼的参与行为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参与社团大学生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要多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2)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在“有关系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上有显著性差异,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在有关系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方面要强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3)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要强于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改革必须坚持“独立社团法人实体”的目标取向。构筑“政社”新型关系,需要将单项运动协会定位于均衡公序与私序的公共法人组织,并借由法人治理结构架构、国有资产分离与调配、权利义务的明晰 ,构建“权责明确、制衡有效、产权清晰、依法自治”的现代独立化法人自治组织。当前改革的实践,已进入攻坚阶段的抵触期,体制机制的增量改革已到临界点,需要通过制度的增量改革突破路径的“锁定”状态。法治是单项运动协会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破旧立新”的根本保障,推动当前单项运动协会社团法人实体化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基于“依法治体”与“体育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提出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社团法人实体化改革与发展的法治化进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大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延安大学体育社团项目新颖多样,满足了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求,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由于延安大学体育社团普遍成立较晚,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松散,部分体育社团长期缺少教师指导,制约了延安大学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学校体育现代化目标与大学生体育社团功能的分析,认为建立契合体育教育现代化目标下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策略,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身心发展一体化策略。(2)制定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策略。(3)制定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学生体育认知策略。(4)制定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社团的种类和规模处于飞速发展之中,面对数量激增、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社团,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高校体育社团,本文论述了高校体育社团的特点及优势,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提出了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国性体育社团和部分省级体育社团的问卷调查,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推进我国体育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我们针对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社团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大学精神理念的诠释,分析了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继而应用自治组织理论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有助于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多种社会属性;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契合人的本质内涵.最后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精神构建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可以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使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的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是培养大学生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既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不仅使大学生当下受益,也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