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七种湿地植物处理污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香蒲、美人蕉、灯芯草、芦苇、菖蒲、茭白和黄花鸢尾这7种武汉地区常见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分别实验了停留时间为1天,3天和7天时这7种植物的处理效果。各种植物的人工湿地对CODcr,TN,TP和浊度有明显的去除,停留时间1天的各种植物湿地的出水已基本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统计测验表明,各种植物对CODcr的去除无显著性差异;芦苇对TN的去除率显著低于其它植物,灯心草的去除率显著低于香蒲;美人蕉、黄花鸢尾与灯心草对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芦苇和茭白,黄花鸢尾对TP的去除率还显著高于菖蒲;总体上看,香蒲、美人蕉、黄花鸢尾对COD、N、P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为较好的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2.
8种挺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8种挺水植物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各实验植物对COD、NH+4 N、TN和TP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除三棱草(Sparganium stenophyllum Maxim.)外,其它植物对COD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菖蒲(Acorus calamus L.)、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及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 C. H. Wright)去除COD的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9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7?d时,与无植物空白相比,各植物其NH+4 N和TN去除率分别提高15.0%~41.8%和6.7%~25.1%,其中宽叶香蒲、茭白和黄花鸢尾对NH+4 N和TN的去除性能尤为突出。8种植物中,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和宽叶香蒲TP去除性能较好,其TP去除率分别提高10.8%和11.2%,其余6种植物的TP去除率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宽叶香蒲、茭白和黄花鸢尾可作为南四湖人工湿地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3.
以包头某稀土厂稀土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水葱、野茭白、香蒲、李氏禾构建四组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了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对稀土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A1B2能够在45 d内实现稳定运行;对稀土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为95.40%,出水氨氮浓度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所规定的氨氮间接排放浓度50 mg/L的要求。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A1B1能够在75 d内实现稳定运行;对稀土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为97.26%,出水氨氮浓度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所规定的氨氮直接排放浓度25 mg/L的要求。A1B2潜流人工湿地中四种湿地植物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能力呈现为水葱香蒲李氏禾野茭白,水葱和香蒲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起主导作用,水葱和香蒲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A1B1潜流人工湿地中四种湿地植物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能力呈现为香蒲水葱李氏禾野茭白,对氨氮去除起主导作用的是香蒲;水葱处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4种植物(菖蒲、美人蕉、风车草和水葱)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N_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检测进出水总氮(TN)指标。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湿地TN去除率随着季节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先上升后波动下降,12月份和1月份达到最低,且风车草湿地TN去除率较高,为77.98%;菖蒲、水葱湿地的下行池排放通量比上行池的高,美人蕉湿地上行池排放通量比下行池的高,风车草湿地上、下行池排放量相差不大;风车草、菖蒲、美人蕉和水葱这4种植物湿地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62.80,99.35,84.62和82.56μg/(m~2·h);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总体上表现为大气中N_2O的排放源,只有水葱湿地在12月份下半月表现为N_2O的弱吸收汇;菖蒲、美人蕉和水葱湿地的TN去除负荷与N_2O平均排放通量的比值KTN/N_2O随时间变化较大,风车草湿地K_(TN/N_2O)变化相对平缓,且较低;菖蒲、美人蕉湿地在11月份上半月以及水葱植物在12月份上半月的K_(TN/N_2O)较高,即在这些时间段内人工湿地菖蒲去除污水中相同量的TN,排放出的N_2O较少;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植物选种中,菖蒲和美人蕉植物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人工湿地种植的3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采用网袋法,通过1a的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了人工湿地3种植物(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凋落物储量、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对水位降低的响应.结果表明: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3种植物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 887.83、1 073.25、2 358.86g·m-2;分解1a后,3种凋落物年分解率各自为63.5%、46.5%、61.1%,且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0.05).通过Olson经典指数模型拟合的3种凋落物分解方程,表明了美人蕉凋落物分解速率最高(k=0.063),其次为梭鱼草(k=0.047),最小为狭叶香蒲(k=0.032);湿地植物立枯期间,模拟3种植物美人蕉、狭叶香蒲、梭鱼草的枯落物(叶)在立枯期间的分解速率比枯落物死亡后放置地表的分解速率各自减少6.9%、8.6%和6.9%.人工湿地岸带,水位降低,美人蕉、狭叶香蒲、梭鱼草3种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较水淹条件下增加了33.8%、42.5%和69.6%.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降低湿地岸带水位,进而增强湿地碳释放.  相似文献   

6.
3种植物对泰达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的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种植物——水葱、香蒲和美人蕉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以下简称泰达)高含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研究,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体中污染物COD、TN、NH3-N、NO3 -N、TP、PO4-P的净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随HRT变化范围如下:COD的去除率14.47%~45.09%;TN的去除率为25.50%~71.00%、NH3-N的去除率为39.96%~82.47%、NO3-N的去除率为27.21%~74.41%、TP的去除率为38.91%~90.01%、PO4-P的去除率为38.55%-92.01%;水体中TDS含量在4500mg/L左右对植物及其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没有影响;植物系统的出水pH均比进水的低.HRT相同,水葱、香蒲对磷的去除率较美人蕉高,其原因是因为水葱、香蒲是以湿地方式种植,而美人蕉是水培方式种植,前二者由于土壤的对磷吸附的等作用从而导致磷的去除率较后者高,3种植物对其它污染物去除率基本相.  相似文献   

7.
以美人蕉、鸢尾、千屈菜和黄菖蒲4种水生观赏植物为材料,分析单种植物和不同植物组合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物量变化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pH、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的生物量增加值差异性显著,变化范围为3.77~12.17g·L~(-1).单种植物和不同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和COD_(Mn)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DO值有显著的增加作用(P0.05),且降低了水体pH.在处理35d时,单种植物对磷素去除率在87.24%~91.38%,植物组合对总磷去除率为62.67%~88.44%,对COD_(Mn)的去除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美人蕉和美人蕉+鸢尾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明显,各指标间有极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水生观赏植物防止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依据和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由美人蕉、灯心草、菖蒲多种植物构建的人工浮岛,试验研究其在动态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停留时间7d时,TN、NH4+-N、TP的去除率平均为66.4%、79.6%、78.1%。试验证明了组合植物的人工浮岛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根据1次典型实验结果研究了狐尾藻,浮萍,香蒲和菖蒲对水体中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受试植物中浮萍、菖蒲分泌的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SOD产生胁迫效应并抑制其生长;BOD5与大肠杆菌生长具有正相关性,湿地植物通过去除水体BOD5亦可实现抑菌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常德市水生观赏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现有水生观赏植物22科34属52种,其优势科有禾本科、鸢尾科、睡莲科、天南星科、香蒲科、菱科、雨久花科、泽泻科、水鳖科等;应用频率高的挺水类植物有菖蒲、美人蕉、梭鱼草,其它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应用频率低;该区域水生观赏植物群落结构,拥有4层结构的占40%,仅有1至2层结构的占60%;适宜在常德市城区生长的水生观赏植物有美人蕉、菖蒲、美人蕉、梭鱼草、东方香蒲、菱等.  相似文献   

11.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遴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人工生物浮床栽培植物20余种,成活率大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100%。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角度,研究认为美人蕉、水蕹菜、牛筋草、香蒲、芦苇、荻、水稻等7种植物作为浮床栽培植物是较合适的.研究也表明人工生物浮床的构建合理、浮床植物的栽培方法得当,作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技术之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对雨水径流的改善效果,根据重庆市雨水径流特征,配制模拟雨水径流,对10种本地植物进行为期2个多月培养实验,对植物的生长情况、模拟雨水中重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等定期检测。结果表明:植物有利于模拟雨水中氮、磷、COD_(Cr)的去除;培养45 d后,再力花培养组对氨氮去除率98. 3%;黄菖蒲培养组对总氮(TN)去除率96. 5%;水竹、德国鸢尾培养组对总磷(TP)的去除率达到90. 0%;大漂、美人蕉培养组对COD_(Cr)的去除率分别为79. 0%、76. 9%。总的来说,植物对模拟雨水中氮、磷、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分别达到16. 9%~29. 9%、10. 0%~30. 0%、5. 5%~23. 9%。德国鸢尾、水竹、美人蕉、金鱼藻生长适应性及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推荐为人工浮岛、生物滞留带等海绵设施优先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模式对垃圾渗滤液尾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尾水的水质特性,研究黄菖蒲、菖蒲和再力花3种挺水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在室内静水实验中,其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及对尾水的TN、TP和COD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对渗滤液尾水的TN和TP净化效果显著,去除率均在75.1%以上,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62.8%;其中,3种植物混合模式对TN和TP净化效果优于两两混植和单种种植,对COD净化效果差异性不显著.另外,净化效果与植物生物量、单位富集量和不同植物问的协同净化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净化水体时,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植物配置模式优化,以确保净化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水铁矿促进湿地植物净化微污染水体中砷的效果及机理,选用美人蕉,添加不同比例水铁矿的石英砂构建微型垂直流人工湿地,考察含砷微污染水连续漫灌条件下美人蕉根表铁膜中铁含量及砷在湿地基质和植物茎叶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地基质中水铁矿的添加剂量在200 mg/kg以内,湿地基质吸附截留砷的能力随水铁矿添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200 mg/kg以后,增加水铁矿对湿地基质截留砷的能力影响不明显。美人蕉根表铁膜中的铁含量随湿地基质中水铁矿添加剂量(在50~1 200 mg/kg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加;渍水状态下的美人蕉净化含砷的微污染水,根表铁膜中铁含量在100 mg/kg左右,最有利于砷的吸收和最终去除。  相似文献   

15.
提出柊叶做为湿地植物应用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无植物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柊叶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06%、64.62%和84.03%,相比无植物的1号床分别高6.77%、6.66%和5.36%,为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湿地植物中不少可应用于人工湿地,筛选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芦苇、南荻、芒尖苔草和茭白对生活污水进行水培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典型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和CODC r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鄱阳湖湿地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湿地植物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湿地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和吸附污染物,传输氧气,影响微生物和酶的分布,积累有机物等途径而起作用,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氮、磷以及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本文就湿地植物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良好的污染物处理效率,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湿地运行方式因能通过调节湿地内部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与分布而影响其脱氮效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连续和间歇运行方式下湿地床内DO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其运行效果及湿地植物根系在两种运行方式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连续运行条件下湿地床内植物根系泌氧较少,湿地床后端DO质量浓度基本保持在0.1mg/L以下;间歇运行方式更能有效促使植物根系向下延伸与周边扩展,提升了整个湿地床内的DO质量浓度,使两级湿地床内的DO质量浓度都保持在0.2mg/L以上;间歇运行方式下出水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率由连续运行下的45.6%,46.1%分别提高到57.8%,62.9%.  相似文献   

19.
安徽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利用、保护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系统地报道了安徽省湿地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植被类型和分布,阐述了湿地植物的利用现状和受威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