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因此,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既要吸收现存创业教育模式的优良理念和实践方法,又要紧紧以“就业”为其基本导向,突出服务型大学的特征。符合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创业教育模式必将有力的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体现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大学.它与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院校既相区别又相对应,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规格与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应用型"和"本科"决定了这类大学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优化培养方案与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院校开始逐渐从普通高等教育转变为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从办学规格、办学层次、办学方法上进行调整。本文根据PBL教学方法的特点,从PBL教学模式的定义到PBL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如何在电子类实践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去设计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开拓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实现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计划的有力举措,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可行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途径主要有: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学科型、工程型大学兼办;一些高职高专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正>在"应用型大学研究"栏目中,《再论应用性本科教育》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新阶段、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的新高度以及急需破解的教学新问题等方面,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层面对应用性本科教育进行了论述。《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探讨》指出,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建设既要符合现代大学的要求,又要具有应用型大学的特征,通过大学  相似文献   

6.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适应社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提出为普通本科院校提供了明确的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按照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围绕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基础性、根本性、发展性和保障性四个层面推进专业对接、人才适应、学科支撑、制度协调,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本科而定型于应用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通识教育已由一个"域外"的理念转变为高等教育内化的共生需求。在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人才培养还存在工具性、功利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基本问题,以浙江科技学院五结合培养模式、三核心培养体系、三延伸育人平台的"五三三"通识教育体系建构为例,从通识教育模式创新、多体系融合、多平台支撑等角度,探索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该通识教育体系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理念提升、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等方面为应用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万里学院提出的"建设创业型大学"发展目标,顺应了全球经济向创业型转变的历史趋势,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服务中求生存的发展规律,是对地方应用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准确定位。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学院需要在创业教育研究引领下,以改革与创新为动力,塑造教育家型领导团队,打造创业型师资队伍,全面创新创业型大学办学体制和创业型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潍坊学院的办学层次定位也对教师的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化重视实践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和科研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是一种新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致力于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之间关系的重构,在"4+0"联合培养项目中实施CDIO工程教育对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有积极意义。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切入点,校企共同制定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互关联、互为贯通的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师CDIO工程教育能力,实现高职本科人才系统化培养过程管理,切实提升高职本科学生CDIO工程构思、设计、运行及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扩招对职业大学办学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我国最早明确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大学,在扩招及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环境下,面临着困境与危机。针对扩招给职业大学办学带来的影响,职业大学要走出困境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树立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实际要求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加强自身办学条件建设,以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和应用型人才日益紧缺的背景下,高职本科从理论推理进入实践操作环节。笔者通过社会对高职本科的观念认识等方面的分析,厘定高职本科目前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探索如何建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由于经济成份的多元化、所有制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将进入一个多元化办学的时期,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多方面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并非新近的事情。从长时段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甚至渊源于150年前的近代转型传统。与主张“君子不器”的传统高等教育不同,近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高等教育自引入中国之日起,就一直肩负着国家层面赋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甚至并未因社会制度变革而中断。晚清时期,朝廷与精英基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了一批具有专科性质的学堂;南京国民政府基于毕业生失业严重以及“高等教育破产”的争议,着眼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于“专门人才”急需而实施院系调整与专业细分;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就业制度市场化变革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需要而作出院校转型的决策部署。这些政策及措施意味着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政府)的意志和期待、民族(社会)的渴望和要求。在中国高等教育后续发展中,应注意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与现实复杂性之间的问题,努力在创新知识生产模式中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了学生就业,此外,也应该不断地为要求进一步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新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面向所有学习者的,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等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探讨与研究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专业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琬菁 《科技信息》2010,(25):144-144,387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教育的类型逐步走向多元化。很多高校开始走应用型办学道路,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很多普遍现象反映出了应用型专业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这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素养和操守。针对这些问题,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研资料,目前我国食品专业教育的“立交桥”还未真正形成,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和亟待完善的方面:体系构建存在盲点、培养目标趋向单一,以及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对此,要建立食品专业学位制度,推进职业教育向上延伸;要形成职业教育衔接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要建立一体化设计制度,实现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衔接问题,构建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全方位“立交桥”,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认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文化特性,构建优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文化,以这个质量文化为导向,让我们的高职教育者受到这个文化的感染和激励,是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相辅相成的。该文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文化的特性并阐述了它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