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西地区断裂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鲁西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并且以新泰-泗水一带为中心呈放射状和同心环状展布,组成了同心环状一放射状断裂构造体系。这些断裂均表现为张扭性断裂,但也曾发生过压扭性活动。断裂的垂直断距为几十米至几千米不等,在研究区中部断裂断距较大,而在边部较小。这些断裂 是在中新生代形成并进一步发展的。同心环状一放射状断裂构造体系是鲁西地块呈穹隆拱升形成的,而且在拱升的过程中还发生了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鲁西地块的拱升与旋扭  相似文献   

2.
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鲁西隆起及其北部济阳坳陷、埕宁隆起、黄骅坳陷地区的构造特征,认为上述地区的今构造面貌,是同一时期、同一应力方式的产物,它们属于同一构造体系,即冀鲁帚状构造体系。鲁西隆起上的泰安—大王庄断裂、铜冶店—蔡庄断裂,莲花山—新泰垛庄断裂,汶泗—蒙山断裂,它们组成砥柱上次一级的压扭性旋扭构造,是新华夏系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在泰山式和大义山式断裂基础上发育成的。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形成于早白垩世青山组之后、早第三纪官庄组第一段沉积之前,是新华夏系反扭应力持续作用的结果。在它展布的范围内控制了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它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油气多分布在冀鲁帚状构造体系的内旋回层、撒开端、弧形断裂内侧、低级序的扭动构造中,以及油气运移聚集时期与控油构造形成时期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根据油田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分析,建立了新近纪末塔北隆起中西部平面与剖面地质模型,通过线弹性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得出该地区应力场模拟结果。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区域性南北向挤压应力控制了整个塔北隆起中西部新近纪末的构造应力场;研究区内牙哈断裂、轮台断裂、红旗断裂、英买7断裂在新近纪末为压扭性断裂,并具有左行走滑分量,喀拉玉尔滚断裂为右行走滑断裂,羊塔克断裂为纯压性逆冲构造;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受主干断裂影响形成的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局部次级构造类型的产生;从剖面应力场模拟结果来看,最大主应力方向在中央断隆区由水平变为倾斜,垂向应力分量变大,是导致压拱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塔北隆起中西部新近纪末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油田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分析,建立了新近纪末塔北隆起中西部平面与剖面地质模型,通过线弹性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得出该地区应力场模拟结果。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区域性南北向挤压应力控制了整个塔北隆起中西部新近纪末的构造应力场;研究区内牙哈断裂、轮台断裂、红旗断裂、英买7断裂在新近纪末为压扭性断裂,并具有左行走滑分量,喀拉玉尔滚断裂为右行走滑断裂,羊塔克断裂为纯压性逆冲构造;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受主干断裂影响形成的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局部次级构造类型的产生;从剖面应力场模拟结果来看,最大主应力方向在中央断隆区由水平变为倾斜,垂向应力分量变大,是导致压拱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过去所谓的鲁西诸多弧形断裂,实际上是几组断裂的交切;所谓弧形的凸起和凹陷实际是由几组断裂控制的呈不同几何形态的中生代断块凸起和凹陷;所谓的尼山穹窿实际是中生代的一个断块凹起,它既不是太古代的穹状古隆起,也不是古生代的水下隆起;因此鲁西旋卷构造难以成立。鲁西的基本构造格架,是在NW和NEE向两组断裂组成棋盘格的基础上,经后期构造的迭加改造所形成的“x”型断裂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可知,雅克拉断凸中的晚第三纪张扭性断裂系统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基本特征,主要发育4种断裂构造样式:阶梯状断裂构造、掀斜断块构造、堑垒式构造和负花状构造。与张扭性断裂系统有关的圈闭构造样式主要有4种:断鼻与断背斜、掀斜断块、逆牵引背斜和地垒。张扭断裂系统主要活动期为晚第三纪吉迪克期和康村期,其形成的圈闭与生烃期有较好的匹配关系。雅克拉断凸张扭性断裂系统在白垩系和第三系油气聚集过程中,断裂的垂向运移通道作用表现得极为明显,但是断层的侧向封堵对油气的聚集成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可知, 雅克拉断凸中的晚第三纪张扭性断裂系统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基本特征, 主要发育4种断裂构造样式: 阶梯状断裂构造、掀斜断块构造、堑垒式构造和负花状构造。与张扭性断裂系统有关的圈闭构造样式主要有4种: 断鼻与断背斜、掀斜断块、逆牵引背斜和地垒。张扭断裂系统主要活动期为晚第三纪吉迪克期和康村期, 其形成的圈闭与生烃期有较好的匹配关系。雅克拉断凸张扭性断裂系统在白垩系和第三系油气聚集过程中, 断裂的垂向运移通道作用表现得极为明显, 但是断层的侧向封堵对油气的聚集成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泰前断裂显微构造,石英组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断裂是一条自中生代形成以来经历了四次不同力学性质的活动断裂:断裂受到NE-SE向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右旋压扭活动;断裂受到近东西向的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右旋张扭活动;断裂受到NNW-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左旋压扭活动;断裂受到NE-SW向的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左旋张扭活动。  相似文献   

9.
长期来,省内地质工作者多认为尼山地区是一个穹窿构造,并把它作为鲁西旋卷构造的砥柱。作者以野外调查的实际资料为基础,从各方面论证了尼山地区不是一个穹窿构造,它既不是太古代的古隆起,也不是古生代的水下隆起,而是中生代的一个断块凸起,未发生过相对的旋扭活动,不可能成为旋卷构造的砥柱。因而指出所谓鲁西旋卷构造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就整个鲁西而言,其基本的构造格架,乃是在NW、NEE两组断裂组成的棋盘格的基础上,迭加上其它方向的断裂共同形成的“×”型断裂体系。鲁西各个中新生代盆地及其侏罗记以来的沉积,泰山、新甫山、蒙山和尼山等断块山系的形成,中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及其有关的矿产,鲁西诸多石炭二迭纪煤田的分布,都受“×”型断裂体系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它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郯庐断裂带的右旋剪切运动为邵家洼陷区断裂活动的区域背景.洼陷区的幕式断裂活动使得断裂平面组合特征和剖面特征复杂多样,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断层的产状又控制着盖层断层的样式.各种类型的断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不同,基底断层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垂向油气运移,盖层断层则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1.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北西向正断层特征及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西隆起区伸展构造极为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隆起区北西向正断层的几何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平衡剖面演化方法,选取横穿该区北西向断层的一条剖面,定量计算正断层横向上和垂向上晚中生代以来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并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详细解析鲁西隆起区伸展变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西向控凹断层在三叠纪后皆发生负反转,晚中生代鲁西隆起受到强烈拉伸,伸展构造主要发生在19~20 km以下的深尺度范围内,断层切割深度加大。断裂带上普遍发育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古近纪伸展作用以浅层拉伸为主,鲁西伸展量和伸展率最大,伸展作用强烈,对应北西向正断层的活动速率值也达最大值,同时发育大规模、范围广的半地堑。新近纪,伸展率很小,北西向正断层活动性大大减弱,至第四纪,断层几乎不再活动,反映鲁西隆起基本处于稳定。鲁西隆起晚中生代的伸展与华北克拉通构造变革相一致,而新生代的强烈伸展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方向与速度的改变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条件及机理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对比研究表明,赋存于石炭系中的层状铜、金矿床是海西期拉张背景下热卤水沿同生断裂经喷流作用形成的海底喷流(热水)沉积矿床;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金矿床是在上地幔隆起、张性或向张性过渡背景下形成的,是中酸性岩浆经熔体流体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经水-岩作用等复杂的输运和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动力学产物。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东郊湖山地区的陈家边断层,其规模不大,延伸仅数公里,它以地表出露清楚、各种断层迹象典型而享有盛名,然而对其性质的认识至今却仍无定论。笔者综合了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断层岩的组构分析,对陈家边断层的性质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它是显示断层效应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中西部Z15 井区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目的层埋藏较深(一般>5 000 m)、地震资料品质差、小断层识
别困难且多产状较陡的难题,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小断裂解释判别原则:即寒武系盐层顶面有断距、灰岩顶部有挠曲、地
震剖面上断层轨迹有串珠、碳酸盐岩内幕地震同相轴有相变。相对较准确地刻画了研究区4 期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分
布特征,其中第二期近东西向中晚加里东期逆冲推覆断裂和第三期近南北向的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扭张性走滑断裂
是研究区的主要断裂,控制了研究区奥陶系储层和油气藏的分布。并通过多口井的钻探证实,断裂及其控制的裂缝发
育带是高产稳产井的分布区域,其富含油气主要得益于:优质的储层发育;断裂期次早于油气成藏且封盖条件好,油气
保存完整;良里塔格组水体能量弱。围绕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的优质储层发育区的钻探为断裂控储控藏研究和寻找
新的油气富集区域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The Xiaotian-Mozitan fault (XMF) located north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separates the North Dabie complex to the south from the Beihuaiyang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 to the north. It comprises several NW-striking ductile shear zones and brittle faults. The brittle faults obviously overprinted on the ductile shear zone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lcanic basins in early Cretaceous to the north,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brittle faults were normal faults formed in early Cretaceous during doming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ductile shear zone superposed on the north Dabie gray gneis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where the Dabie HP-UHP rocks exhumed. For obtaining new structural constraint on exhumation of the HP-UHP rocks, we present her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microstructure, quartz C-axis fabrics and the microprobe analyses of phengite. The ductile shear zone was determined to be formed at a temperature of 600-650 ℃ and pressure of 1.1 GPa by the mineral deformation, microprobe analyses and geobarometry of Si-in-phengite of the mylonit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ylonite now exposed on the surface experienced an upper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ism in the lower crust. The mineral stretching lineation varies from horizontal in the east segment to sub-dip in the west. Shear sense indicators from outcrop and thin sections of orientated specimen and quartz C-axis fabrics suggest that the XMF is a sinistral normal fault.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indicates that the exhumation of Dabie HP-UHP rocks is the results of a SE-directed extrusion and an anticlockwise rotation around its eastern pivot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6.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东南端,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的交汇部位。研究其构造格局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布格重力资料和野外观测资料,刻画盆地断裂特征并划分了构造单元。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主要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系,包括4条边界断裂和13条盆地内次级断裂,且边界断裂多以断裂带形式呈现。盆地断裂多形成于前新生代,至第四纪趋于稳定,具有延伸长、切割深的特点。盆地西部布格重力异常值相对较高,剩余重力场盆内自北向南呈近EW向低-高-低的条带分布,且存在多个异常值不同的区域,表明新生代沉积地层较厚,并受断裂控制出现了沉降差异。受中条山南断裂、文底-宫前断裂、灵宝-三门峡断裂和三门峡-硖石断裂等断裂控制,三门峡盆地可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坳陷带、中部低隆起和南部坳陷带。整体表现为南北分带、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该区属岩性较简单,构造较复杂的地区.新发现的较大断层8条.对工程产生较大影响的是F4和F18断层.测区内发现磁铁石英岩残留体、粗面斑岩、大理岩、钠长岩等新岩石类型.原设计主洞线F5-F6之间洞线将平行F4穿越330m的断层破碎带.我们建议优化洞线避开断层破碎带,使遂洞穿越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浪子山组二云片岩的距离减少1600m,洞线总长度不变,支洞亦可布置,达到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牵引变电所回流原理及跨步电压形成理论,对牵引变电所运行中发生的因站区暖气管道布置不合理而引发的地网故障进行了分析,指出故障形成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故障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电压增量的线性相关性及在电路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诊断模拟电路中的软故障和多故障,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拟电路节点电压增量关系方程的分析方法,并证明了各节点电压在随元件参数变化时,电压增量之间关系满足线性相关性。利用线性相关系数作为故障特征,提出新的模拟电路故障字典法。与传统方法字典法相比,新的字典法不仅能够诊断电路的单故障、多故障、硬故障和参数故障,而且能够同时适用于直流诊断和交流诊断。在交流诊断中,节点电压的取值范围从实数域扩展至复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