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世界6大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对香气贡献的研究现状和进展。6大蒸馏酒所含的挥发性物质各具特色,特征香气成分也各不相同。如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2-甲基-1-丙醇等在多数中国白酒中有香气贡献;乙酸异戊酯、苯乙醇、乙酸2-苯乙酯、异丁酸乙酯等在多数国外蒸馏酒中有香气贡献。对蒸馏酒中香气贡献的研究主要采用气相色谱-嗅闻仪结合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香气活性值、香气重组实验和缺失实验等,确定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GC-MS及GC分析手段,对广东鼓香型米酒的特征香型气成分进行鉴定,发现β-苯乙醇及9,9-二乙摒基壬酸乙酯是其主要特征香气成分,通过分析浸泡猪肉的脂肪酸成分变化,对这一香气成分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3.
SDRP和SDE法提取乌龙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减压水蒸汽蒸馏法(SDRP)和常压水蒸汽蒸馏并同时萃取法(SDE)提取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 并用GC-M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两种香精油的香气成分组成比例有很大差异.SDE法提取的香精油中脂肪醛、脂肪醇、萜烯醇类、酯类、α-法尼烯和β-紫罗酮等收量较SDRP法高,而沸点较高,或在热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或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如有机酸类、内酯类、芳香族醇类和吲哚等,采用SDRP法可得到较高的收量.SDRP法得到的香精油可较好地反映原样品的香气特征,适于样品中原有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而SDE法提取得到的香精油有焦熟香气,与原样品的香气特征有较大差异,但适用于加热香气(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葡萄酒香气成分的仪器分析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对葡萄酒产品的质量评价及葡萄酒产品的真伪鉴别意义重大,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及其区分价值取决于分析方法,尤其是香气成分的萃取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几年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子鼻"等非色谱方法分析葡萄酒香气的特点,阐述了葡萄酒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分析的不同检测器方法,比较了影响葡萄酒香气色谱分析结果的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动化静态顶空和固相微萃取两种样品前处理方式对苹果样品进行萃取分析,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苹果酯类物质进行分离检测,经计算机谱库(NIST08)检索分析结果显示,静态顶空共分离鉴定出33种酯类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共分离鉴定出种29种酯类香气成分,两种方法共同检出的有23种物质,其中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乙酸丁酯等15种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总峰面积的78.38%和68.71%。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方式成本更节约,基本上反映了苹果酯类香气特征物质,自动化静态顶空检测出了酯类物质成分较多,自动化程度更高,更精确地反映了苹果酯类香气特征物质。  相似文献   

6.
SDRP和SDE法提取乌龙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减压水蒸汽蒸馏法(SDRP)和常压水蒸汽蒸馏并同时萃取法(SDE)提取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并用GC-M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香精油的香气成分组成比例有很大差异。SDE法提取的香精油中脂肪醛、脂肪醇、萜烯醇类、酯类、α-法尼烯和β-紫罗酮等收量较SDRP法高,而沸点较高,或在热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或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如有机酸类、内酯类、芳香族醇类和吲哚等,采用SDRP法可得到较高的收量。SDRP法得到的香精油可较好地反映原样品的香气特征,适于样品中原有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而SDE法提取得到的香精油有焦熟香气,与原样品的香气特征有较大差异,但适用于加热香气(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香气成分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产物中香气成分繁多且结构各异,这些香气成分能客观地反映天然产物的风味特点。从嗅觉产生的机理、特征香气分子形成理论和香气物质间协同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天然产物的香气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即通过嗅觉受体与香气分子结合,激活并传导到大脑皮层,最终完成香气感知,解释了嗅觉产生过程;从分子振动理论和识别理论角度,解释了天然产物特征香气形成原因;从阈值法、S型曲线法、OAV法、σ-τ图法等宏观层面,钙离子成像法和细胞电生理等微观层面的两个角度,解释了香气物质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方法,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析苹果白兰地橡木桶陈酿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采用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时间的苹果白兰地中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就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共鉴定出90种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43种,醇类物质32种,酸类物质15种。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苹果白兰地共同酯类及酸类香气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总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共同醇类香气物质总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酸类香气成分的种类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发生着生成、更替、消失的动态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整个陈酿过程挥发性物质随变化规律聚集为3类,不同大类的苹果白兰地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西老陈醋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山西老陈醋和其他种类醋的9种香气成分(乙醛、乙酸乙酯、乙醇、乙酸丙酯、3-羟基-2-丁酮、乙酸、糖醛、丙酸、2,3-丁二醇)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并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理分析.尝试建立了山西老陈醋香气成分测定与质量评价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划分为不同等级醋样的香气成分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红阳猕猴桃在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及脂氧合酶基因(Lipoxygenase,LOX,EC1.13.11.12)表达量的差异对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测定白利糖度(Brix)表征红阳猕猴桃在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成熟度;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红阳猕猴桃在不同成熟阶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LOX基因家族6个成员(AcLox1、AcLox2、AcLox3、AcLox4、AcLox5,AcLox6)的表达量并初步分析其与红阳猕猴桃香气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主要香气成分酯类的含量显著增加,醇类和醛类成分的含量显著减少;AcLox1和AcLox5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而AcLox2、AcLox3、AcLox4、AcLox6的表达量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检验电催化方法对催陈酒的效果,对新生产的未经催陈处理的酒、自然陈酿的3年的出厂成品酒及经催陈处理后又存放6个月的酒,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酒与自然陈化及催陈处理的酒的组成、含量有明显的不同,经催陈处理的酒的组份、含量比较接近于自然陈酿酒,而与新酒有较大差别,催陈酒中甲酸乙酯及乙酸乙酯的含量明显提高,甲醇及乙醇含量明显降低,而对调味起特别作用的醛类含量明显提高,电催化方法催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新鲜板栗为主要原料生产酿制酒香和板栗香浓郁的板栗果酒,并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新鲜板栗经烤制、匀浆、液化、糖化、澄清离心、调整发酵液成分、发酵、过滤、装瓶及杀菌等工序,得到板栗果酒,用GC-MS分析出板栗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的成分。结果液化时用α-淀粉酶液化45min至DE值21%,再用糖化酶糖化24h至DE值96%,主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糖度调整为22g/L,酵母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20℃,时间6d。结论板栗果酒中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主要香气成分有16种,即棕榈酸甲酯(15.06%)、苯乙醇(13.53%)、(2R,3R)-(-)-2,3-丁二醇(13.35%)、11-十八碳酸甲酯(13.10%)、亚油酸乙酯(8.39%)、2,4,6-三溴苯丙烯酸酯(6.94%)、棕榈酸(5.10%)、亚油酸甲酯(2.74%)、丁酸-3-羟基丁酯(2.38%)、十六酸乙酯(1.94%)、甲基-α-L-岩藻吡喃糖苷(1.86%)、对羟基苯乙醇(1.65%)、1,3-丙二醇二乙酸酯(1.53%)、亚油酸(1.45%)、硬酯酸甲酯C18(1.33%)、1-己基-2-硝基环己烷(1.32%),其占总体香气成分的91.67%。  相似文献   

13.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润滑剂精制过程中回收循环溶剂N-甲基砒咯烷酮中残留的有机酸酯化物和直接从原油 分离出的有机酸的甲酯化物进行了研究;前者色谱分离出了26个甲酯峰,GC/MS确定了其中的17个主要成份,占有机酸甲酯总量的90.81%;后者色谱分离出了29个甲酯峰,GC/MS确定了其中的20个主要成份,占有机酸甲酯总量的92.11%;对前者色谱还分离出一个二重峰,占整个样品总量的96.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合溶剂萃取法从新鲜尾巨桉木材中提取低分子量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机分析技术,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出42个峰,并从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88%。主要成分为1,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7.53%)、1,2-邻苯二甲酸双(2-甲丙基)酯(cas)(8.48%)、二丁基酞酸盐(8.12%)、丁二酸-甲基-双(1-甲丙基)酯(7.02%)、乙二酸双(2-甲丙基)酯(cas)(6.89%)、2,6,10,15,19,23-六甲基-鲨烯(4.53%)、十六酸乙酯(cas)(3.77%)、2-异丙基-1-甲烷基萘(2.97%)、二十六烷(2.63%)、己二酸双(2-乙己基)酯(1.98%)、二十八烷(1.93%)、鹿尾草碱(1.90%)等。  相似文献   

15.
GC-MS对一种白酒香精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一种白酒香精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比较了不同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选择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气相色谱和INNOWAX19091N-136毛细管柱对该香精进行分离。采用5973N质谱仪对香精组分进行了鉴定与质谱检索,确定该白酒香精由25种组分组成,其主要香成分包括醇类、醛类、腈类、酸类、酯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杜仲翅果籽油与猕猴桃籽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杜仲翅果籽油和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及籽油的理化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非常相似,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极为相近,且折光指数、密度、气味、色泽等质量指标非常相近.说明杜仲翅果籽油具有与猕猴桃籽油同样的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苍耳子提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各种提取物。其中石油醚层提取物占总量的50%以上,采用GC/MS对石油醚层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乙酯,硬脂酸,正十九烷,亚麻酸甲酯,棕榈酸。  相似文献   

18.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果十大功劳(Mahonia bodinieri Gagnep.)枝叶的挥发油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并以气相色谱法确认主要成分。从小果十大功劳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小果十大功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主要成分为棕榈酸(54.49%),含量较高的还有亚油酸(5.98%)、α-金合欢烯(5.51%)、亚麻酸甲酯(3.45%)、棕榈酸甲酯(3.36%)等。  相似文献   

19.
组合菌种发酵制备酒糟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育的降解纤维素霉菌(CM-4)、酵母菌(Y-7)、产酯霉菌(EM-3)进行组合发酵试验,制备酒糟蛋白饲料,探讨菌种组合和培养条件对酒糟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酒糟粉100克,麸皮10%,豆饼粉5%,硫酸铵3.0%,pH 5.5,接种菌液9%,含水量50%以上,在30℃条件下培养4天,发酵饲料粗蛋白由19.63%提高到29.71%,粗蛋白增幅为51.35%,粗纤维由19.55%降低到14.51%,粗纤维降幅为25.78%,总糖含量为8.55%,发酵饲料具有明显的酯香,饲料适口性更佳。  相似文献   

20.
 长棘海星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的最重要捕食者。首次报道了长棘海星体内总脂肪酸的提取方法及其成分与含量测定。用石油醚提取低极性组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游离脂肪酸(酯);用乙酸乙酯提取酯溶性神经酰胺及其衍生脂类,提取物和残余的水溶性脂类分别经盐酸甲醇解,水解产物再用石油醚提取。各提取及分离组分经GC MS分析,发现游离脂肪酸中有C14~C20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的Ω-3和Ω-6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如: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甲酯(主要),8,11,14-二十碳三烯酸,5,8,11,14,17 -二十碳五烯酸甲酯。在盐酸甲醇解产物中,主要检测到系列饱和脂肪酸和高含量的甾醇成分。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必要组分,也是合成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化合物。据报道不饱和脂肪酸5,8,11,14-二十碳四烯酸也有诱发长棘海星捕食反应的作用。5,8,11,14-二十碳四烯酸是长棘海星体内主要的必需不饱和脂肪酸,长棘海星体内可能无法合成它,所以必须不断地捕食含有该不饱和脂肪酸的珊瑚。本实验脂肪酸(酯)的分极性段提取处理方法,能充分地提取出脂肪酸成分,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分析结果可靠,且重现性好。研究发现长棘海星体内有高含量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甾体激素,这也为长棘海星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