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JC法对66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范)计算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公式的可靠性指标β。然后,将规范公式计算的可靠性指标与三折线法和最小体积用钢量法计算的可靠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规范公式计算的可靠性指标β值大于3.7,满足要求。而且,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规范公式所对应的β值更大,说明采用规范公式计算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对于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分析,一般是简化为按两个单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分别计算后再叠加的方法来确定.而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的双向受弯框架柱的计算方法,能否用来分析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尚不清楚.基于已有的32根集中荷载作用下双向受弯梁的试验结果,本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它们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分析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得结果误差较大且不安全,可以说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分析,一般是简化为按两个单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分别计算后再叠加的方法来确定。而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的双向受弯框架柱的计算方法,能否用来分析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尚不清楚。基于已有的32根集中荷载作用下双向受弯梁的试验结果,本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它们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分析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得结果误差较大且不安全,可以说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4.
不等肢配箍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5根无腹筋和7根有腹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不等肢配箍框架柱的双向受剪的机理和计算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无腹筋混凝土框架柱受剪承载力的双向相关性,提出了对混凝土项修正的双向受剪承载力理论.结果表明,无腹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相关关系可以近似用椭圆描述.有腹筋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中轴压力和两向的箍筋单独作用.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不等肢配箍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值比较,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用于设计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单向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确定梁的单向受弯正截面承载力.利用该规范附录F的原理编制计算程序,计算截面高宽比1~4、斜弯角90~0范围内,配筋率分别约为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经济配筋率时双向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从而得出了各种条件下正截面承载力较单向受弯降低不大于5%时外荷载的最大允许斜弯角maxb.最后得出maxb随着截面高宽比和配筋率增大而减小等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和破坏机理,采用混凝土三维亚弹性正交各向异性本构关系模型(既适用于比例加载又适用于非比例加载)和旋转型弥散裂缝法(旋转裂缝垂直于主拉应变方向),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分析,并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斜向水平荷载作用方向对矩形截面不等肢配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符合椭圆规律.  相似文献   

7.
柱的受剪性能是结构整体受力性能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在两个方向剪力作用下的矩形柱的受剪性能更为复杂.两个主轴方向上不等肢配箍柱的双向受剪性能至今仍缺乏相关的研究和分析.文中对双向不等肢配箍矩形截面柱的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两个主轴方向不等肢配箍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的相关方程和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贝叶斯统计理论思想,基于我国规范(GB 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预测。以共轭分布为先验分布,以收集到的79组试验数据为样本点,对未知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研究表明:该方法继承了先验模型的完备性和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能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9.
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以500MPa钢筋为箍筋的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的受剪性能,对12根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及其在使用阶段的斜裂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剪构件的相同,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仍可按GB 50010-2002公式进行计算;与国外规范相比,我国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可靠度在国际上尚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是偏于安全的;受剪梁斜裂缝通过处的箍筋应力能够达到屈服,为了保证正常使用阶段斜裂缝宽度满足限值要求,箍筋屈服强度的设计值不宜超过360MPa.  相似文献   

10.
在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对8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进行抗剪试验,研究剪跨比、配箍率、纵筋配筋率对试验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相似,高强钢筋和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在无腹筋情况下,随剪跨比的提高,梁抗剪承载力随纵筋率的增大抗剪承载力略有提高,但变形能力降低;采用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值比实验值小,说明规范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建议采用适用于纤维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剪计算公式,使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值更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多层框架结构二阶效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实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变形后的结构建立平衡方程,基于杆件挠曲线的微分方程建立了三层框架二阶效应的解析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和受压构件的挠曲效应(Pδ效应),是一种精确解。分析发现,剪切型变形和弯曲型变形模式具有不同的二阶效应规律,前者各层的附加弯矩只与本层层间位移和柱轴力有关,而后者各层的附加弯矩是相互关联的。规范推荐的框架结构二阶效应实用计算公式针对的是剪切型变形模式,其精度随轴力的增加而下降、随抗转刚度的增加而提高。当节点抗转刚度系数大于18时,框架结构剪切型变形所占比重超过50%,规范公式的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2.
李平先  刘利亚  李甲甲 《河南科学》2010,28(10):1282-1283
采用结构可靠度理论JCSS方法评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均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11-2001)规定的目标可靠指标的要求;另建议短梁的统一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薄壁箱梁变形与裂缝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混凝土薄壁箱梁模型抗弯性能全过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混凝土薄壁箱梁抗弯挠度变形与裂缝分布规律.通过试验证实了混凝土薄壁箱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最大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其开裂弯矩按GB50010-2002规范公式计算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将混凝土薄壁箱梁截面等效为工字型截面,其平均裂缝间距、最大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验算,按GB 50010-2002规范或JTGD62-2004规范公式进行验算均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考虑翼缘宽度折减后,其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但相差在5%以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不考虑其影响.图5,表3,参12.  相似文献   

14.
利用考虑轴力影响的单元弯矩-转角关系,通过修改常规三维杆系弹性有限元的局部刚度矩阵,提出了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有效刚度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确定柱初始轴力的简化方法.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我国规范GB 50010—2010和美国规范ACI 318-11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一般只需两次迭代即可得到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果;如果采用简化方法近似确定的柱轴力,则不再进行迭代也能得到很高精度的结果.对于规则的框架结构,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的计算结果接近;对于不规则框架结构,该方法计算结果比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的计算结果大.  相似文献   

15.
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给出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满足规范规定的裂缝宽度要求的最小配筋率的简化计算公式以及它与按强度计算的配筋率之间的关系,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为结构设计人员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弯剪承载力存在相关性。中国规范GBJ10—89,GB50010,JTJ023—85和JTG D62—2004,以及美国规范ACI318基本沿用了相同的思路,未充分考虑弯剪相关性,受弯构件纵筋和箍筋用量分别按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单独计算确定,仅通过剪跨比分析了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的弯矩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在分析GB50010和ACI318的强度准则中隐含应力层次的弯剪相关性和承载力公式中剪跨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弯剪相关性的弯剪承载力修正公式。通过典型算例,分析了不同参数下修正公式与规范公式的设计配筋量,比较了抗弯和抗剪可靠指标的变化,并基于GB50068—2001的目标可靠指标要求,探讨了考虑弯剪相关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