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时异常轨迹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内置GPS的移动终端可以获取移动对象的运动轨迹,可用于分析移动对象的运动行为.在公共交通、医疗监护、物流运输等应用领域,移动对象的运动轨迹受路网约束且大多需要预先设定.考虑到偏离预先设定的正常轨迹可能预示着某种异常,及时准确地进行异常轨迹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提出一种实时异常轨迹检测算法,在预先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下的异常活动检测问题,提出了异常活动分布式检测方法(distributed abnormal activity detection approach,DetectingAct). DetectingAct将活动的定义从轨迹扩展到轨迹和持续时间的组合,将异常活动定义为在数据分布上与正常活动,即数据中反复出现的活动,偏差较大的活动,利用节点自身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检测. DetectingAct采用时间相关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duration-dependent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lgorithm,DFPMA )从数据中挖掘正常活动. 算法采用了非监督学习方法,避免了监督学习需要大量标记数据的缺点;按分布式存储机制(distributed knowledge storage mechanism,DKSM)将正常活动模式存入各节点;用分布式检测算法(distributed abnormal activity detection algorithm,DAADA )检测活动.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式检测方法相比传统的活动检测算法,实时性更强,平均检测长度为轨迹的78.2%,精度更高,准确率达到96.9%.   相似文献   

3.
从轨迹结构特征出发,分析轨迹内部及整体特征,提出融合特征熵的轨迹结构异常检测方法(TSAD-FE,trajectory structure anomaly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feature entropy)。根据开放角将轨迹划分为轨迹片段,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轨迹片段局部特征进行拟合,完成轨迹片段划分;引入轨迹结构框架描述轨迹内部特征属性,应用轨迹结构距离衡量轨迹片段之间的距离,并提出利用熵对特征权重赋值的方法,全面考虑轨迹内部特征对轨迹的影响;运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算法将轨迹集划分为若干簇并提取代表轨迹;通过比较轨迹片段与代表轨迹的结构相似度,提取异常轨迹片段,从轨迹整体上考虑异常轨迹片段占比,进而挖掘出异常轨迹。使用多个数据集的实验表明,融合特征熵的轨迹结构异常检测方法能够从轨迹空间形态及内部特征属性上发现异常,可以全面地发现明显异常轨迹及其分段,使检测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移动终端设备在极大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产生了海量轨迹数据。如何利用轨迹数据检测犯罪嫌疑人在物理空间中的异常行为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行为人的GPS坐标数据,研究设计异常轨迹检测算法。对于某人在一段时间内的轨迹数据,首先将其划分为若干停留区域,未被停留区域覆盖的轨迹点被直接去除;然后将每一个停留区子轨迹内的轨迹点匹配至具体地址,进而编码为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得到整个停留区子轨迹按轨迹点时序组合的字符序列;采用最长公共子序列计算各停留区子轨迹编码间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判别得到异常停留区候选集;最后在敏感地点验证模块,将异常停留区候选集和敏感地点集的交集作为异常停留区域输出。在公开轨迹数据集Geolife上的实验结果显示研究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对象轨迹数据在获取过程中可能存在延迟、缺失,使得轨迹数据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利用GM(1,1)模型在预测、决策领域中的优势,在拟合误差阀值的限制下,提出一种基于GM(1,1)模型的轨迹分割方法(TR_GMPR).之后,对分割后的轨迹段利用DBSCAN算法进行聚类.实验表明,生成的特征轨迹相比其他线段分割的轨迹聚类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室内WiFi定位方法难以解决大型活动及区域间流动人群轨迹分析需要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三边测量定位和信号强度(RSSI)的应用于大型场馆、复杂环境下的人群定位新方法,实现区域内人员定位、区域内外人群划分、区域内人群流量分析。使用基于一种概率统计预测算法进行人群轨迹预测,建立了WiFi区域内人群轨迹模型,通过进一步建立的跨区域人群移动轨迹模型,实现大跨度区域间人群流动分析。通过搭建WiFi区域人群轨迹模型验证系统,使用2016年贵阳数博会数据,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积分通道特征的异常行为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视频中的行人异常行为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传统行人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在准确性和兼容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积分通道特征的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背景分割和行人信息统计的方式,对不同背景下的视频模型进行了建模。结合对行人个体的轨迹分析,对运动个体的位置进行异常行为检测。算法首先对检测区域采取区域划分,然后采用改进的积分通道特征行人检测算法对目标进行检测,最后采取Mean-shift算法对目标进行跟踪。最后的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丰富的居民出行行为信息对挖掘城市热点区域以及居民出行模式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更好地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最新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中区域之间的空间移动模式,但并不能识别移动模式发生的时间以及持续的时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有时空特性的区域移动模式挖掘算法STMPZ(Spatio-Temporal based Movement Patterns between Zones).该算法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将对象从点扩展成一条出行OD(Origin-Destination)记录,并引入时间特性,最终可以挖掘出具有时空特性的区域移动模式.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真实的上海地铁通勤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出具有高覆盖率和准确率的区域移动模式.此外,该算法也可以通过修改聚类过程的参数应用于其他区域或类型的交通数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入侵检测中异常点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KNN与异常点检测算法相结合来处理数据的方法,以降低入侵检测误报率.该方法首先采用卡方特征选择方法进行数据特征选择,其次采用孤立森林、距离、局部异常因子(IDL)结合查找出异常点,然后使用SMOTE平衡数据,使得所有的样本达到一个类平衡状态,再采用KNN分类.最后采用公开...  相似文献   

10.
在借鉴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定义了移动对象轨迹之间的时态距离和平均距离,提出了标准差法和置信区间法两种轨迹聚类算法。两种方法能够找出所有具有相似轨迹的对象对,在不同距离采样点数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两种方法能够明显降低轨迹聚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基于标准差法和置信区间法的轨迹聚类算法在仿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进行了验证。表明两种方法能够为其他轨迹聚类算法进行数据筛选,筛选后的数据量将大大减少,从而可提高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检测恶意Agents攻击行为的异常检测模型作出了改进.主要通过分析移动Agent的移动模式及在不同主机上停留时间,以此来判断移动Agent的行为,并且把正常Agent的移动轨迹进行分类,并预测该Agent的下一目的地.最后,通过实验,对提出的算法进行评估,并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监控视频异常活动检测算法检测准确率与鲁棒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词袋模型与无向图建模的视频异常活动检测算法.(1)将输入视频划分为大小相等的视频片段,提取每个视频片段的时空兴趣点;(2)生成一个局部活动的无向图集,图的顶点表示时空兴趣点,边表示兴趣点之间的关系;(3)分别对局部异常活动和全局异常活动进行分类处理,识别出异常活动.基于公共数据集UMN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视频监控中异常活动具有较好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块统计特征的视频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训练集视频序列的光流场进行分块及预处理,而后提取光流块的统计特征,所提取的块统计特征同时包括了光流块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通过训练集得到的光流块统计特征训练出对应的正常行为的高斯混合模型(GMM).测试集通过同样的方式提取光流块统计特征,通过计算所提取统计特征以多大的概率属于GMM判定所检测光流块的异常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物体一致性和部分遮挡问题,并提高了异常行为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传统异常轨迹检测方法将轨迹序列看作轨迹特征,无法有效描述轨迹,导致异常轨迹检测结果不可靠。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博物馆监控视频中慢速移动稀疏目标轨迹检测方法。采用一种快速计算方法对和目标相似度较高的粒子进行筛选,滤除和均值相差较大的粒子。对跟踪目标进行稀疏表示,为了避免目标被干扰或遮挡,进行非负性约束优化,完成稀疏求解,获取博物馆监控视频中慢速移动稀疏目标跟踪结果。依据跟踪结果将可代表整体轨迹的特征向量与部分可代表局部轨迹的特征向量合成一个整体特征向量,利用整体特征向量对慢速移动稀疏目标轨迹进行描述,通过描述结果和K聚类方法实现目标异常轨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的异常轨迹与其他轨迹之间的差异最大,检测结果可靠,实际应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传统异常轨迹检测方法将轨迹序列看作轨迹特征,无法有效描述轨迹,导致异常轨迹检测结果不可靠。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博物馆监控视频中慢速移动稀疏目标轨迹检测方法。采用一种快速计算方法对和目标相似度较高的粒子进行筛选,滤除和均值相差较大的粒子。对跟踪目标进行稀疏表示,为了避免目标被干扰或遮挡,进行非负性约束优化,完成稀疏求解,获取博物馆监控视频中慢速移动稀疏目标跟踪结果。依据跟踪结果将可代表整体轨迹的特征向量与部分可代表局部轨迹的特征向量合成一个整体特征向量,利用整体特征向量对慢速移动稀疏目标轨迹进行描述,通过描述结果和K聚类方法实现目标异常轨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的异常轨迹与其他轨迹之间的差异最大,检测结果可靠,实际应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轨迹聚类算法中对轨迹之间的时空关联性考虑不足以及全局唯一距离阈值带来的算法的时空复杂度高以及聚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间时空关联性的数据聚类算法(The Data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between Trajectories,DSCBT)。该方法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首先根据最短停留时间限制和半径r确定初始中心代表点,然后将所在簇的最大距离作为该初始中心代表点对应的半径R,最后根据最短移动时间约束合并相邻的初始中心代表点并调整半径R,得到中心代表点集。第二阶段主要处理新增轨迹数据,首先将轨迹点与中心代表点集进行匹配,删除匹配成功的点产生新轨迹,然后对有聚类价值的新增轨迹执行第一阶段的操作,最后更新中心点集并完成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提高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17.
孤立点检测是数据挖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发现数据集中行为异常的数据对象.本文在局部稀疏系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局部最大距离的局部孤立点检测算法,该算法提出检测孤立点只需计算它的最近邻居对象的最大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发现局部孤立点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8.
以防止出租车欺诈绕路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出租车GPS时空轨迹数据离线挖掘与在线实时检测相结合的异常轨迹检测算法,获得快速反馈实时检测的结果.首先,将路网地图进行网格化切分并编号,用Pathlet方法优化常用的以GPS点组成的轨迹序列,并将轨迹通过匹配、补全等处理变换为Pathlet序列.然后,从大量出租车历史数据中,获得轨迹的Pathlet序列,并聚类得到起点与终点之间正常的K类轨迹.当实时轨迹需要被检测时,便与K类正常轨迹进行匹配,只需计算两段Pathlet序列的编辑距离,并同时考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设定合理阈值,判断是否抛出异常.最后,基于北京地区2011年3月到5月出租车GPS轨迹的真实数据集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比了相关工作,印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异常检测算法在处理局部异常、异常簇和复杂分布数据集时的检测精度,降低对数据先验信息的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逆K最近邻的密度峰值异常检测方法(Rknn-DP).首先结合逆K最近邻(Rknn)改进密度峰值算法中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的计算方式,通过引入邻域信息更准确地刻画异常点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分布选取局部密度低、相对距离高的点作为粗选异常点集合,最后通过逆K最近邻计算粗选集合的异常因子,根据异常程度进行剪枝,排除噪声点、降低连带错误效应,自适应得到最终的异常点集.通过与ABOD、LSCP、HBOS、IForest等算法在真实数据集与人工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证明了Rknn-DP算法的自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请求的对象一致性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容分发网络中,为了保证对象新鲜的同时又不给网络和Web服务器增加过多的负荷,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请求的对象一致性算法(ROCA).它要求复制服务器以每个独立的对象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刷新间隔从Web服务器上下载对象的最新版本.为了确定对象的请求频度,定义了对象兴趣度,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对象的刷新策略.对于兴趣度高的对象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方式,根据上一个时间窗内的对象请求和修改情况,对时间窗尺寸进行动态修正.基于轨迹驱动的仿真实验表明,ROCA算法能够根据对象特征快速地调整刷新间隔取值,与传统算法相比,它具有较高的请求新鲜度和较低的带宽浪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