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稻瘟病菌菌株P131和Y34为材料,利用REMI技术构建了含有8000个转化体的突变体库.对REMI转化的部分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不同限制性内切酶(XhoI、ApaI和EcoRV)之间REMI转化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稻瘟菌分生孢子在摇培32h和Drisdase消化菌丝2h或3h时较适宜REMI转化;XhoI和ApaI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两者的转化率高于EcoRV.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具有传染快、危害大等特点,其微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实验采用以稻瘟病细胞壁为筛选培养基来筛选抗稻瘟病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并对筛选到的优良茵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不同来源的土壤和植物器官中分离得到16株能检测到几丁质酶活性的几丁质酶产生茵,其中以H3和H9的产酶能力最强,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基因的新方法,与质粒拯救相结合,可快速分离质粒两侧的DNA序列,进而对该序列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该技术已应用于基因突变、基因标记、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离子诱变选育纤溶酶高产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诱变育种研究中 ,寻找突变频率高 ,突变频谱广的突变源是一项重要而实效的工作 .离子注入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 ,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2 ] .离子注入和其他常规诱变有着明显的差异 .离子注入的同时存在能量传递 ,动量传递 ,离子沉积以及电荷积累过程 .而其他的辐射诱变仅仅是利用能量传递 ;化学诱变则从分子基团的交换考虑 .因此离子注入不仅兼有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的特点和功能 ,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离子种类 ,能量及电荷达到有目的进行诱变的效果 .1986年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余增亮等人发现离…  相似文献   

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乳粉中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荚膜脂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合成调控子resA为靶基因片段,设计了肺炎克雷伯菌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l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对LAMP引物对肺炎克雷伯菌不仅有菌种专一性,而且,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2 CFU/100 g).因此,该方法有利于更快更准确的鉴定食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配合物, 用平皿测定法测试了它们对稻瘟病菌(Rice blast)的抑菌活性. 实验证明: 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的浓度在 1000 μg/mL 时对稻瘟病菌的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 而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铜(Ⅱ)配合物浓度在 200 μg/mL 时对稻瘟病菌的菌丝体生长就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谷氨酰胺合成酶菌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突变菌株Y3进行分析.其谷氨酰胺合成酶摇瓶发酵单位是原始菌株的2.81倍;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6.5.以突变菌株和原始菌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同源克隆策略,成功地获得了球形节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片段.通过序列比对,突变菌株gln基因在第409 bp处产生T→C的碱基的突变,该处突变使酪氨酸(Tyr409)被组氨酸(His409)取代,该突变解决了谷氨酰胺合成酶腺苷酰基化问题,保证了其在高浓度铵盐条件下保持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9.
不同板栗品种(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48个不同板栗品种(系)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8个品种(系)的POD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数、迁移率、酶量(酶带宽窄)及酶活性(酶带深浅)等方面均存在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酶带条数的多少,初步将48个品种(系)划分为8大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几个亲缘关系最近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BlastX将角毛壳菌(Chaetomium cupreum)几丁质诱导的菌丝体cDNA文库中的ESTs序列与NCBI的Nr(Non-redundant)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搜索,获得泛素结合酶(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E2)基因的ESTs.以此结果设计引物进行RT-PCR,克隆该基因的cDNA序列(CcE2).该序列长600bp,开放阅读框444bp,编码14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蛋白分子量为16.6ku,是亲水性蛋白.BlastP分析表明该基因进化相当保守,与其他真菌的E2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三维结构分析显示CcE2仅包含一个功能结构域,在结构域的中央是决定CcE2活性的半胱氨酸残基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1.
从DNA水平上鉴定猴B病毒,并区别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用PCR技术对猴B病毒和HSV-1进行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对PCR扩增产物和酶切产物进行电泳;电泳结果显示猴B病毒和HSV-1的PCR扩增产物为128 bp,酶切后,B病毒能产生72 bp和56 bp片段,而HSV-1不能产生酶切产物;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定猴B病毒,同时也将有密切抗原关系的HSV-1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产毒条件及其粗毒素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在不同的培养基、pH值、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致病力差异显著,以初始pH值为4的PSK培养液中培养13~15 d时提取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而且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种子根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小麦幼穗上接种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及其毒素均会造成黑胚症状,以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1987年,由Selker等在粗糙脉孢菌中首次发现重复序列诱导点突变(repeat-induced point mutation,RIP).在重复序列诱导点突变过程中,搜寻前减数分裂组织单倍体核中DNA的重复序列,然后发生众多的碱基C到T的突变,产生富碱基T+A片段,从而使重复序列中的G-C碱基对发生转换突变成为A-T碱基对.此外,发生RIP的序列多集中在着丝粒区域,主要是转座子甲基化后的遗迹.移动转座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对于真菌,重复序列诱导点突变(RIP)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突变多拷贝DNA,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转座子的影响,因此对RIP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了解基因组进化的真谛.综述了重复序列诱导点突变的产生机制,以及真菌中重复序列诱导点突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一种哌啶生物碱,是α-葡萄糖苷酶的强抑制剂,具有降低餐后血糖、抗肿瘤转移和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工业生产的DNJ主要是从桑叶中提取的,价格昂贵.为了获得DNJ的稳定高产菌株,本文通过对产DNJ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60 Coγ射线诱变方法,得到发酵培养液DNJ表达量达20.7mg/L的菌株,其表达量较初始菌株产量提高了27.7%,并对细菌的DNJ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菌株命名为B-231.  相似文献   

15.
高压静电诱导黄瓜基因突变(性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静电可以提高黄瓜种子活力,诱导种子基因突变(性变),使原来只在第5节开花结果的黄瓜,变为第2、3、4节都能开花结果(雄花变为雌花).测试了由20 kV/cm高压静电处理的两种黄瓜试验组和CK组的种子活力,发现高压静电有时间效应,以处理60 s的为最好,其活力增长率分别为26.70%和42.89%.黄瓜种植后,出现了第2、3、4节开花结果的突变株.还对黄瓜蛋白质SDS-PAGE电泳和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发现各试验组与CK组的图谱在小分子蛋白区域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为从分子角度表达水平解释高压静电诱导黄瓜基因突变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以多枝赖草、高羊茅的种子为材料,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暗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仍可保持分化潜力.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后,可以分化出丛生状幼苗,并大量生根,形成再生植株.用EMS溶液对2种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的EMS对愈伤组织的致死率不同,随着体积分数的提高,致死率逐步升高.经统计,初步确定EMS溶液对多枝赖草、高羊茅愈伤组织的半致死体积分数分别为6 mL/L和8 mL/L.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小鼠细胞SCE和微核率为指标评价了杏仁对抗肿瘤药环磷酰胺和遗传毒物3-甲基胆蒽诱变性的抑制效应,发现中药杏仁无致突变性,而且,对上述两种强诱变剂均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说明杏仁对突变具有一定和防护作用,并提示杏仁有望成为肿瘤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8.
小蒜芥属是O.E.Schulz于1924年以Microsisymbrium lasiophyllum(Hook.et Arn.)O.E.Schulz为模式而建立的属.该属全世界有10种,其中9种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中部——阿富汗(西北部)、巴基新坦(北部)、帕米尔、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包括锡金、西藏西部)和新疆(西南部),另1种分布在北美(华盛顿、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墨西哥北部)。本属的分布区属于亚洲大陆——北美间断分布。我国有2种:小花小蒜芥M.minutiflorum(Hook.f.et Thoms.)O.E.Schulz产西藏西部,叶城小蒜芥M,yechengicum Z.X.An产新疆叶城。  相似文献   

19.
设G是-个简单图,g和f是两个定义在V(G)上的整数值函数,且对所有的x∈V(G)都满足g(x)≤f(X).如果删除G的任何k个顶点后,图G的其余部分含有-个(g,f)因子,那么称图G为一个(g,f,k)-临界图.本文给出了-个图是(g,f,k)-临界图的-个充要条件,并对这些奈件的应用作了讨论。进-步,本文研究了(g,f,k)-临界图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肝细胞癌、胃癌和大肠癌中P53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的分子结构改变。对来自癌组织DNA和正常组织DNA的PCR-SSCP电泳带迁移作对比分析,发现30例肝癌病人中,6例肝癌样品电泳带迁移异常;26例胃癌病人中,4例胃癌样品电泳带迁移异常;29例大肠癌病人中,6例大肠癌样品电泳带迁移异常。依据DNA单链构象与分子电泳迁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组病人中,P53基因第6、7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20.0%,15.4%和25.0%。同时,也间接提示了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肝细胞癌、胃癌和大肠癌中一种较多见的分子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