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杰 《中国西部科技》2010,9(8):94-94,96
史铁生特立独行、意境鲜明的生命经历和写作历程,让他对生命意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之真正走出了心灵的深渊达到了自我精神上的极大超越。史铁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宗教精神和文学精神是一脉相承和相通相融的,都是对于人类生存境遇尤其是精神处境的关怀。通过梳理、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史铁生作品中"宗教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使史铁生声名远扬的,是他那篇以赤诚的态度抒发了对知青生活全身心爱恋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不过,真正纠缠着史铁生,使他的笔触不知疲倦地耕耘的,则是那生命缺憾者的世界。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如果文学真的象滨田正秀所说的,不过是“用语言表现在现实的贫困面前所燃烧着的生命的神秘之火及其变化过程的艺术”,那么,史铁生的  相似文献   

3.
“有两个人的两种状态,叫人不由得不震慑——一是张承志君的放歌,一是史铁生君的沉默。”这是作家韩少功对何立伟的私语。史铁生君的沉默我没有领略过,但读着他的小说,我同样地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震动。他的小说,大多是述说残疾人对命运的抗争:一个说书为生的老瞎子,为了能够复明,拼命地弹唱,想在弹断一千根琴弦时能出现奇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的残疾人小说从广大的残疾人所遭受的来自外界和自身的精神困境,发现了人类的广义的残疾,洞见人类正普遍陷入“残疾“的精神困境之中。借助梦、追问和宗教信仰等方式解析史铁生的残疾人小说对人类进行精神困境的拯救和突围,从而肯定小说对人类生存意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金琛 《科技信息》2012,(9):276-276
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生的理想主义。它是一种个人从苦难中得出的人生真谛,是个人化的人生哲学。他的作品中蕴涵着悲剧的色彩,但他不是悲观主义者。残疾是史铁生的宿命,而死亡是人类真正的宿命,无论智者还是愚氓,无论健康还是残疾,死亡是最公平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带着他的人生体验,真诚地宣叙着他的理想。他的体验来源于个人、民族、人类的生存危机的压迫和这种危机对人的“生命”的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本文分别从“生命之美”和“生命之忧”两个方面分析了沈从文的生存体验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前者是他记忆深处的东西,也是他在“危机”的压迫下的历史回归,展现出“湘西”的“本真”的生存状态,为“拯救危机”找到了重构的资源。后者却从现实出发,揭示了下层人民、都市人的“安宁”即“沉沦”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坛因为有了史铁生才显得不那么浅陋与浮华,在繁华人生的热闹处,他显得孤独而凄惶。但是,他对人的生与死、苦与乐、爱与欲、残与全等等人们本不该忽略的大命题进行了深入而有力的拷问。面对人类无法挣脱的多种根本性的生存困境,他以自己的生命来思考,并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向理想天国的朝圣之路。  相似文献   

8.
面对人本困境的沉思与感悟──史铁生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铁生在他的散文中表现出对于人本困境的沉思与感悟,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沉思与感悟突出了作为类的人,并以人为核心张扬人的主体精神,歌颂生命的自由与创造。在宗教精神的作用下,史铁生将形而下与形而上相沟通,并将自己的思考向古今中外的哲学与宗教敞开怀抱。史铁生构建的精神家园以人的生命本体为核心,突出爱、自由、创造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书信是交流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载体,具有珍贵的文史价值。史铁生作为当代优秀作家之一,留下共170余封书信,尚未得到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史铁生书信的梳理,结合相关史料,发掘史铁生的创作历程,以期深入还原史铁生所处的文学创作现场,为其作品研究提供史料依托,展示史铁生书信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通过人物塑造的“虚”化、情节结构的“虚”化、对话场景的“虚”化等文体策略,突破了传统的小说文体模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