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施磷水平对紫花苜蓿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以6年生紫花苜蓿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施磷水平对紫花苜蓿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K、60kg/hm2和120kg/hm2 3个施磷处理下,株高、1级分枝数、节间数和节间距均随施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施肥当年与第2年,60kg/hm2施磷处理的叶绿素a的含量与120kg/hm2施磷处理的差异显著,且二者与CK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施肥第2年的CK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余2个处理外,不同施磷水平处理的叶绿素b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施肥当年,60kg/hm2和120kg/hm2施肥水平下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但均高于CK;施肥第2年,净光合速率总体上随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草产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施肥当年较第二年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生长第4年和第8年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腐殖酸肥水平对紫苜蓿的生长及各茬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肥后紫花苜蓿的株高、一级分枝数、节间数、节间距、茎叶比以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生长第8年苜蓿的增效更为明显;生长第8年苜蓿施用腐殖酸肥后各茬株高明显高于CK,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生长年限苜蓿的各刈割茬次2000kg/h㎡施腐殖酸肥处理一级分枝数均高于其对照,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生长第4年、第8年紫花苜蓿施用腐殖酸肥后第一茬及全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且第一茬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生长第8年苜蓿施用腐殖酸肥第二、第三茬干草产量与CK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7年4~10月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对栽培条件相近的4个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紫花苜蓿瞬时光能利用率在第1茬、第2茬、第3茬中均明显高于3年牛、4年生和6年生紫花苜蓿,而在第4茬中与其它各生长年限间差异不大;瞬时水分利用率以2年生紫花苜蓿较高,6年生较低,这种差异在午后表现更为明显;各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匕午高于下午.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组分及产量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对1年生、2年生、3年生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草产量及其组分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株高标准差增加,整齐度降低;混播组分中紫花苜蓿所占的比例增加,无芒雀麦所占比例减小;1年生混播草地中,第1茬无芒雀麦草产量高于紫花苜蓿,第2茬紫花苜蓿草产量高于无芒雀麦;2年生、3年生混播草地中,第1茬、第2茬、第3茬紫花苜蓿草产量均高于无芒雀麦.从年总草产量来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草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4年生紫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 L.Algonquin)为试验对象,以赤霉素(GA3)为试材,2005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场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喷施赤霉素促进紫花苜蓿株高的生长,100mg/kg喷施浓度下,4茬株高的平均值较CK、200mg/kg、300mg/kg分别增加12.2%、6.8%、7.2%.不同喷施浓度下各茬间的节间数、节间距和分枝数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表现为低浓度喷施具有促进作用.从4茬总产量来看,各处理均高于CK,100mg/kg、200mg/kg、300mg/kg处理较CK分别增产14.8%、7.5%、7.8%,且100mg/kg处理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喷施浓度的增加粗蛋白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位深度对芦苇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径35.5 cm、深100 cm的试验桶内装填80 cm高的江沙,调节并控制地下水位深度分别为-60 cm、-40 cm、-20 cm和0 cm,引种芦苇根状茎,模拟研究江滩湿地地下水位深度变化对芦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江滩湿地生态系统保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深度降低,芦苇植株高度和节间数极显著降低(P<0.01),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小,植物通过形态调节和减少色素含量来减少叶片对光能的捕获;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Fv/Fm)下降;电子在光合链中的传递速率(rETR)下降,参与CO2固定的电子减少;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减少;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的份额(qN)增多,光合作用下降.-60cm处理组芦苇植株在试验31 d相继死亡,持续的低地下水位深度使PSⅡ遭到损伤,芦苇生长受到抑制.其它各处理组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植株进一步生长,Fv/Fm值、rETR值和qP值上升,qN值下降,但组间差异减小,地下水位深度对植株生长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7.
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及营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第一茬最高为7473.8kg,耐,第三茬3827.9kg/hm^2,第二茬2316.2kg,雠。粗蛋白(CP)含量随刈割时期顺序变化呈下降趋势,第三茬与第一茬、第二茬差异极显著(P〈0.01)。酸性洗绦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刈割时期顺序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刈割期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有效解决草畜矛盾的途径之一。以羊草、披碱草、冰草、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氏针茅草原区开展人工草地实验。结果表明:建植当年,四种牧草都有较好的出苗率。建植第二年,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株丛数之间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紫花苜蓿的株丛数;羊草和冰草的返青率高于30%,显著大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紫花苜蓿的返青率最低,低于2%,显著小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羊草、披碱草和冰草三种禾草之间的叶氮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紫花苜蓿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高于三种禾草;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植株高度为30~40 cm,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的植株高度最低,为21.6 cm,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禾草的植株高度;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三种禾草。受该区域冬季寒冷和生长季干旱的气候限制,需要综合评价确立该区域建植人工草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12年在内蒙古多伦县建植人工草地试验小区,通过对豆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禾本科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进行单播和混播试验,对株高、牧草产量、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竞争平衡指数以及粗蛋白、粗纤维、灰分等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混播紫花苜蓿的株高高于单播,而混播冰草的株高在7、8月低于单播,9月则高于单播.2)生长季7—9月,单播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均高于混播,但差异不显著(P>0.05);单播冰草的干草产量均低于隔行混播,且差异显著(P<0.05).3)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相对产量RY值均显著小于1.0,表明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显著小于1.0,表明紫花苜蓿和冰草之间存在竞争作用.4)混播的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单播,而粗纤维含量均高于单播,而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灰分含量隔行混播和单播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考虑牧草产量,紫花苜蓿更适合单播,冰草更适合混播;考虑资源竞争利用效能和牧草品质,总之紫花苜蓿和冰草都更适合单播.  相似文献   

10.
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992年到2000年,研究了13种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肥区小麦产量最低,占全肥区产量的50%左右,但历年产量稳定在1.3-1.4t/hm^2,并没有随试验的进行而逐年下降,说明中性紫色土基础地力产量稳定、持久,但是较低;缺N或缺P的各处理(PK,N,NK),随着试验的进行,产量逐年降低,从试验的第6年起,小麦产量接近无肥区产量,之后稳定在1.4-1.5t/hm^2;氮肥单施,其肥效逐年障低,由开始的9.4kg降至0.5kg;氮肥与磷钾肥配施,氮肥肥效则稳定在8kg左右;磷肥肥效呈逐年上升之势,由开始的3.5kg上升至16.8kg;在试验的前5年,钾肥对小麦没有增产作用,从第6年开始,钾肥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每千克K2O增产小麦7.4kg;不施氮肥处理,小麦茎叶和籽粒含氮量均较低,其茎叶含氮量比施氮处理平均值低43%,籽粒含氮量比施氮处理平均值低24%;不施氮肥处理粗蛋白含量比施氮处理低3个百分点;凡施用磷肥处理,籽粒中含磷量比不施磷处理高30%左右,茎叶中含磷量比不施磷处理高1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时间脐橙园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脐橙园土壤理化特性,为脐橙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未种植地(对照)、2年生、4年生、9年生、15年生、23年生6个脐橙园为研究对象,采集样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分别测定土样的物理性黏粒含量、容重、20 cm蓄水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和pH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脐橙种植年限对土壤容重和蓄水量影响不显著。土层对土壤容重、蓄水量在土层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01),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和蓄水量逐渐升高。脐橙种植年限、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物理性黏粒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01),2年生及4年生果园上层土壤物理性黏粒显著低于未种植对照地(P<0.05),而23年生林地则显著高于未种植对照地(P<0.05),下层土壤物理性黏粒变化无显著规律。脐橙种植年限、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各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脐橙园中层土壤的pH均显著低于未种植对照地,下层土壤的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5年生脐橙园土壤各土层的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限(P<0.05),上层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在23年生果园达到最高值。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与土壤物理性黏粒呈正相关关系,而与pH、土壤容重、蓄水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脐橙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影响,随着脐橙种植年限延长,土壤逐渐酸化,表层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15年生果园土壤总体肥力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年限。  相似文献   

12.
地下滴灌苜蓿田间需水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苜蓿地下滴灌田间滴灌带不同埋深、滴灌水量等因子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苜蓿生长期日耗水强度在4.1-4.7mm/d,最大日耗水强度为9.5mm/d,生长期耗水量为623.5—685.8mm;最大耗水时段出现在6月中旬~8月中旬,耗水量为359.5~379.6mm,苜蓿第二茬耗水量为400mm左右,多于第一、三茬之和。苜蓿生长期内需滴灌水量458.3~490.8mm,滴水次数10-12次,间隔10~20d,次滴水量20~50mm,10cm埋深较35cm深埋需多滴水量50mm。根据田间试验数据确定苜蓿地下滴灌制度,为大田地下滴灌苜蓿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道底泥疏浚深度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苏州市古城区南园河底泥柱状样,研究了不同疏浚深度下,底泥中营养物氮和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层位底泥样中氮的质量分数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底泥中TOC的质量分数及释放量对总氮的累积与释放有较大影响;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量与疏浚深度有关,当疏浚深度为5 cm或15 cm时,从泥水界面向水中扩散的氮和磷的通量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内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区域内土壤表层及深层样品,采用方差分析、克拉克插值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5.23,2.99,0.25 g/kg. 40~6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25.85,1.79,0.19 g/kg.相同土层深度下,未经人工抚育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受到人为干预过的样地,同时,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比3块典型样地空间格局得出,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大,表现为在东北方向上占优势.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华北落叶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有计划地保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荒漠植物霸王,维持其生态位,以该区生长衰退霸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3(地下)、0(齐地面)、3、5、10、15cm)的平茬处理对霸王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不同留茬高度下,霸王不同灌丛平茬效果以当年生枝条数量、长度、直径等指标为依据均优于同一灌丛处理;② 不同留茬高度下,霸王株高增长量均比对照高,最高为留茬高度-3cm时,为对照的3.64倍;当年生枝条的萌发数量均比对照多,不同灌丛留茬高度为3cm时最多,为对照的23.08倍,为同一灌丛的5.45倍;留茬高度为-3cm时,当年生枝条直径最大,为对照的1.58倍,为同一灌丛的1.25倍;留茬高度为3cm时当年生枝条长度最长,为对照的2.63倍,为同一灌丛的1.98倍;③ 隶属函数分析发现,不同灌丛,霸王营养生长由强到弱的顺序为:3cm>0cm>-3cm>10cm>15cm>5cm;同一灌丛,霸王营养生长由强到弱的顺序为:10cm>-3cm>5cm>0cm>15cm>3cm。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坝上高原康保县3个综合农业区相互毗邻的耕地、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进行土壤采样,测定距地表约20 cm、30 cm耕层土壤水分百分比,结合野外考察、农户走访,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耕层涵养土壤水的能力.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普遍高于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居中;留茬耕地高于春翻耕地;留茬耕地和草地约20 cm深土层土壤含水量普遍低于30 cm深处,乔木林地与之相反,灌木林地无明显规律.建议在生态恢复重建中重点还草还灌植被,注重草灌乔混交模式;耕地采用保护性留茬,晚翻耕或免耕.  相似文献   

17.
引洪灌溉对土壤中速效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大同县罗庄村玉米地进行洪水灌溉与清水灌溉的大田灌水试验,研究在不同的灌水定额下,用洪水与清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上速效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灌水定额下,清、洪水灌溉差异明显。0~40 cm土层,灌洪水后速效钾含量与灌清水相比有明显增加;40 cm土层以下,土壤中速效钾受运移影响很大,影响深度在140 cm左右。而在中等灌水定额下,清、洪水灌溉差异不大。土壤中速效钾运移的影响深度约在80~100 cm左右。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对太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柱状采泥器采集太湖沉积物,在室内通过辐照灭菌研究微生物对柱状沉积物总磷分布的影响.沉积物混匀装柱后经辐照、添加可溶性淀粉等处理后放置一段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辐照柱状沉积物的pH值比未辐照的柱状沉积物pH值高,说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活动会影响沉积物的pH值;4个柱状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值的变化十分相似,7~30 cm的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在沉积环境下微生物活性对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较小,决定氧化还原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沉积物的压实作用;4个混匀柱状沉积物经处理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在表层出现磷的聚集,而4~10 cm的总磷含量却低于平均值,这种变化表明在柱状沉积物表层出现了磷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