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臻 《华东科技》2015,(2):30-36
<正>各种政府举措与宣传力度已表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热词。而具体到一个创新企业来说,上海的创业环境能否让其扎根与成长,仍是一个尚待解答的问题。在一次演讲中,马云提起了当年离开上海的原因。"以前,我把总部放在上海,在淮海路租了一个很大的办公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结果随后的一年特别累心,招人招不到。他们说阿里巴巴是哪儿的公司?几乎没有人理我们。最后,我们决定从上海撤离,先是选定了北京,最后觉得还是回杭州好。"马云回忆,由于那时阿  相似文献   

2.
苏靖  徐园 《今日科技》2010,(1):20-22
从“风云浙商”到“科技新浙商”,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时代的脚步不停歇的给予我们一次次实现梦想的机会。也让一代又一代的浙商们在选择和变革浪潮中,不断续写新的历史。当科技新浙商们满怀自信,甚至有些张扬的站在颁奖台上,我们想象的一定不仅仅是科技赋予他们的激情和智慧,更是科技带给我们美好的前景和无尽的梦想。正如记者所描绘的——他们是一群创新的候鸟。等到他们起飞的时候,一定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从风云浙商到科技新浙商,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时代的脚步不停歇的给予我们一次次实现梦想的机会。也让一代又一代的浙商们在选择和变革浪潮中,不断续写新的历史。当科技新浙商们满怀自信,甚至有些张扬的站在颁奖台上,我们想象的一定不仅仅是科技赋予他们的激情和智慧,更是科技带给我们美好的前景和无尽的梦想。正如记者所描绘的——他们是一群创新的候鸟。等到他们起飞的时候,一定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上海、香港两地政府都以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为突破口,推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建设。其中,上海市政府通过搭建平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试点改革推进创新管理。香港特区政府从多方面保障科技企业创新所需的资金和支援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发展绿色科技、前沿科技。他们一系列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规划和做法,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一、上海市的主要做法上海市政府通过营造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针对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想法→研发→销售→上市"这样一条市场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创新中心"其实涵盖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有时甚至无从下手。"科技创新"说来容易,但当上海真正要着手建设科创中心的时候,我们突然发觉,"创新"、"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中心"其实涵盖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有时甚至无从下手。这里不妨让我们借鉴一下国外学界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从中领悟上海建设科创中  相似文献   

6.
上海孵化器要成为区域创新创业服务的制制点,作为全市孵化器协调服务机构的卜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要布好一张"网". "孵化器"作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如今已经被社会较为普遍的认识和知晓.在上海,历20余年的探索,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区一新"的局面,全市35家孵化器遍布16个区县,越来越多有志于创业的人们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给自己以支持,使创业的成本降低,让成功的机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杨凯 《华东科技》2015,(2):44-45
<正>"其实,创新对于一个企来说是真正的挑战。"时下,最热的议题莫过于:上海,要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研发投入规模正逐年扩大,从2010年的481.7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831亿元,年均增长14.6%;其中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为65%左右,多年来上海企业执行研发经费占比持续超过六成。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企业已经成为科研活动的主体,而随之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更是显而易见的。2014年,上海市预计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  相似文献   

8.
黄婧 《华东科技》2007,(10):68-69
2007年9月的一天,台风"韦帕"肆虐申城.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的仲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面前的三个仲真的创始人,让记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大仲马笔下的三剑客.在采访中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三个各司其职,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6,(1):105-108
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时代,国际大都市之间的竞争主要演变为科技创新与金融两方面的竞争,同时也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因此建设以科技创新与金融"双中心"的国际型大都市对于区域性城市竞争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对于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必不可少的帮助。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国际型大都市纽约与伦敦的成长历程以及经验,总结出成为国际大都市要具备的条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再结合我国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发展现状,对其建设科技创新与金融"双中心"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19科技盘点     
正2019年,在上海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科创"奇迹"。从克隆猴到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从体制创新的科改"25条"到上海光源开放10周年,从浦江论创新坛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正式上市交易,从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一份份重量级年度榜单,记录着过去一年全球科学界最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一幕幕科技创新的精彩片段,讲述着创新背后的辛勤和汗水。"上海创新"如此高频地出  相似文献   

11.
创新环境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创新"的事情——它没有预先的设定,一切都必须在探索之中不断推陈出新。相比其他城市,有人说上海的科技创新环境或许还不够开放,或许建设得还不够完善;我们承认。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年上海的科技成就中看出,上海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建设的步伐。或许我们不是最好,但我们一直在  相似文献   

12.
耿挺 《华东科技》2013,(12):68-70
2008年,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遍布上海所有区县、高科技园区、大学周边。不同孵化器选择各自不同的孵化模式则日渐成熟,从官办到民营,从综合孵化到专业孵化,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生态多样化发展。上海孵化器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还有哪些领域可以进行创新?还有哪些障碍、壁垒需要突破?这些问题都需要来回答。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 2010年,正是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换羽季"。上海孵化器的工作,一直都很出色;依着常理,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应该是但求能守住这份成就,按部就班地延续过往的模式,因为创新也即意味着风险。然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并未囿于固有的成就,自满于守成——在即将过去的2010中,上海孵化器动作频频,响动不少:探索科技金融突破、深化"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服务、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综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2010年间的记忆,就能感受到与过往"一脉相承但又不尽其然"的气息——更加关注孵化器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更加关  相似文献   

14.
《杭州科技》2016,(5):9-10
正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拍下来的照片时,它对人们的冲击是很大的。当我们的望远镜看到一束光奔向地球的时候,事实上这束光发射的时间,是几十亿年以前了。可能那时,我们人类还没有诞生呢。而当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这个光束的时候,发出光束的那颗星到底还在不在?其实我们也是不知道的。世界存在着那么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而科技创新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勇 《今日科技》2012,(7):8-14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前夕,杭州市科技局更名为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体现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强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区域内科技资源统筹整合职责,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三城三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力争在统筹科技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从"局"到"委",在给予科技工作更高地位、寄予更多希望的时候,科技创新如何在支撑引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楼健人主任。  相似文献   

16.
《华东科技》2015,(2):28-29
<正>建设全球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被上海市委列为今年的"一号课题"。而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从哪些方面入手则是当下政府、企业、机构所瞩目的焦点。本期封面故事,既是投石问路,又是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7.
凡事预则立     
正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形势,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过去的一年里,上海科技战线捷报频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热潮澎湃,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活力也在竞相迸发。诚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所言,我们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提升上海创新"高度",加快上海创新"速度",夯实上海创新"厚度",提高上海创新"浓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今天,中国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正促进中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扶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便利,然而从考试作弊使用的无线设备到伪基站,这些有一定科技含量却危害人民利益的产品,也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的出现,“伪基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发展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解决问题,以发展生产力克服困难。通过“伪基站”,我们看到了危机,更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     
《创新科技》2005,(4):64-64
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便会发现我们彼此更贴近了,创新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结点,是承接全球知识资源配置的枢纽。土地资源的配置水平则深刻影响着"科创中心城市"的经济决策与运行。探讨城市用地制度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用地制度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在城市整体用地总体思路方面,应加大土地规划的主导力度,注重发展综合城市功能;在园区用地方面,需明确园区用地效益评价体系,禁止圈地浪费用地;对于居住用地,应加大人才公寓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优化新城住宅品种供给结构,减少高档住宅建设比例,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比重,提高人口入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