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决复杂的井架钢结构损伤识别问题,创新的将时域多参数信息融合与机器学习结合起来,根据井架钢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井架钢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提取在冲击载荷下井架钢结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而获得其多个时域特征:脉冲因子、裕度因子和峭度;然后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将以上特征进行融合,在保证尽可能多的信息被保留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特征;此时将该特征数据输入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损伤识别。利用以上理论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和识别,同时利用ZJ70型井架钢结构实验室模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识别井架钢结构单一或多处损伤准确率较高,并且简单易行耗时较少。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节点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一个方钢管柱与H形钢梁直接焊接节点试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采用已校准的微观断裂判据退化有效塑性应变模型(DSPS)和循环空穴扩张模型(CVGM)对其进行了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并对两个栓焊混接边柱节点试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有较高的精确度.随后进行了损伤退化参数对断裂预测结果的敏感性分析,得出其取值对预测结果不敏感.因此,微观断裂判据对钢结构节点的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一个方钢管柱与H形钢梁直接焊接节点试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采用已校准的微观断裂判据退化有效塑性应变模型(DSPS)和循环空穴扩张模型(CVGM)对其进行了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并对两个栓焊混接边柱节点试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有较高的精确度.随后进行了损伤退化参数对断裂预测结果的敏感性分析,得出其取值对预测结果不敏感.因此,微观断裂判据对钢结构节点的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钢柱脚的设计在钢结构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型分析软件ANSYS对钢管柱脚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钢管柱在不同壁厚、不同轴压比下的断裂性能和恢复力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钢管柱最容易开裂的部位位于柱底部;(2)随着壁厚的逐渐增加,钢管柱抗开裂能力逐渐增强;(3)轴压比对钢管柱断裂的影响相对很小,但对开裂后构件的耗能性能影响较大;(4)随着抗断裂能力的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5.
赵雪仰  郭杰  刘敏 《科技信息》2012,(29):379-379,317
院钢结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正在日益突出,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大量应用,随着我国铜产量的持续增长,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今后钢结构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本文针对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须明确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强度与稳定的区别,失稳的分类,钢结构稳定设计原则,钢结构设计特点及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加固措施,以便于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更好地完成稳定性设计:在稳定性设计中另一个导致构件和结构失稳的因素就是设计人员对这些结构性能认识不够.因此本文提出了现有钢结构稳定性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机械设计软件Inventor在钢结构模板三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该软件在钢结构模板设计关键环节的使用方法,演示了用三维信息模型( BIM)设计方法代替传统二维设计在钢结构模板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普  张娜 《天津科技》2009,36(4):49-50
稳定问题一直是钢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钢结构体系的广泛应用凸显了稳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钢结构体系设计、建造以及使用当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结合工作中的设计经验对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于控制高层钢结构建筑地震反应的粘弹性阻尼器(VED)设计方法。首先建立支撑杆的单元复刚度矩阵,求解结构等效阻尼比,在此基础上,进行阻尼器参数设计,提出了适合于一般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和适合于剪切型钢结构的简便方法。然后以-12层高层钢结构为例,验证了阻尼器对高层钢结构建筑地震反应控制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工程中的钢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缺陷和损伤。在荷栽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变化,引起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导致钢结构工程事故。为确保结构安全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就必须对损伤构件进行更换或加固,更换这些构件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同时,结构损伤具有局部性和多发性特点,这些结构不可能在出现损伤时就立即退役。因此,寻求经济高效的钢结构加固技术既是土木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建国以来钢结构的应用现状。在分析钢结构优势的基础上,强调了钢结构的设计理念,针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并展望钢结构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不等高钢梁框架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基于4个方钢管混凝土柱-不等高钢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梁柱节点进行了数值分析,并选取了适用于此类异型节点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有限元结果和损伤模型分析了不等高钢梁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损伤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节点从"基本完好"到"完全破坏"的损伤演化规律,且能够定量确定节点不同破坏程度的损伤限值;节点的地震损伤主要集中在高梁上下翼缘螺栓连接处,并随着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加,损伤累积不断加大,最终破坏模式为高梁端塑性铰破坏.研究结论为该类节点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地震损伤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工型钢构件在模拟地震作用的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危险断面的损伤累积及发展行为进行了描述,给出了损伤变量表达式。并对文献[1]中部分实验构件的损伤进行了追踪计算,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为在结构抗震的二阶段设计中的定量控制及结构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框架结构的震后功能快速恢复,提出一种功能可恢复(ERMR)钢框架.在功能可恢复的地震弹性摇摆(ERR)钢柱简化模型与可更换屈曲约束保险丝(RBRF)钢梁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ERMR钢框架简化模型,并对1个传统钢框架与9个ERMR钢框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塑性损伤集中在可替换构件上,其余构件均无塑性损伤的破坏机制;在ERR钢柱的强构件阻尼系数ηc<0.50或RBRF钢梁的强构件阻尼系数ηb<0.79时,ERMR钢框架在大位移角下主要构件出现塑性损伤;当ηc<2.22且ηb<2.63时,ERMR钢框架满足的抗震需求;对于ERMR钢框架,推荐的ηc>0.76且ηb>1.10.  相似文献   

14.
在接触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是防护结构中受爆炸荷栽作用的主要受力构件,通过对5个不同配筋率的HHT600高强RC双向板和5个普通RC双向板在接触爆炸荷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考察了破坏形态,包括爆炸成坑、爆炸震塌和爆炸贯穿等现象,系统分析了这两种板的接触爆炸破坏特征和局部破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板中的钢筋强度等级和钢筋配筋率,能改善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爆性能。对爆炸成坑和结构震塌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初步结论,为结构抗局部破坏设计和防护工程中遮弹层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坦克发动机在爆炸成形弹丸(EFP)作用下的毁伤效应问题,对典型坦克发动机及其防护结构进行了结构等效设计,开展了不同着角下EFP对发动机等效靶的侵彻实验,并结合LS-DYNA软件分析了不同着角下EFP对防护板(钢质)的侵彻作用,获得了发动机等效靶的破孔尺寸、毁伤面积以及EFP穿靶后的剩余动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角的增大,钢靶的破坏面积增大,对发动机结构(铝箱)毁伤效果呈现减弱趋势;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EFP对钢靶最大破坏尺寸随着角增大呈上升趋势,EFP贯穿钢靶后的剩余动能随着角增大呈下降趋势;当着角α ≥ 57°时,爆炸成形弹丸不能穿透钢靶,无法对铝箱造成毁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应用 MTS 电液伺服试验机和高频疲劳试验机测定45SiMnV热轧钢筋材料的 S—N 曲线和25MnSi 热轧钢筋在固定应力范围上的寿命分布,通过分析求得钢筋50%和95%存活率的 S—N 曲线,在进行有关变幅疲劳的累积损伤试验的基础上,验证了 Miner 论对热轧钢筋的适用性。分析了钢筋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及其非线性弹性行为。结论有助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疲劳设计,可靠性分析和寿命估算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桩身应变特点以及桩体的破坏现象,就不同直径的钢纤维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桩进行了静载试验.沿桩体纵向布置应变片,监测其应变.试验完成后,开挖出桩体,对比分析钢纤维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桩的破坏特点.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能有效增大桩体抵抗压缩变形的能力;钢纤维混凝土桩桩径由4.5cm增至7.0cm时,桩体抵抗压缩变形的能力增大,单桩极限承载力增大,但当桩径由7.0cm增至8.0cm时,桩体的压缩变形和极限承载力变化较小;2种桩体发生破坏时均为桩体两端出现裂缝甚至破损,钢纤维有效地提高了素混凝土桩的抗裂性能.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设计钢纤维混凝土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层钢结构考虑损伤累积及裂纹效应的抗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钢材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累积力学模型(包括损伤变量D的计算公式,损伤对钢材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强化系数的影响以及钢材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应力-应变滞回关系等)和损伤累积断裂准则,采用改进的数值积分方法对钢构件的滞回曲线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建立了实用的考虑损伤累积和断裂效应的钢构件恢复力模型。采用这一模型对具有损伤的空间钢框架结构的抗震反应进行分析,并得到了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的验证。抗震分析方法的特点为:能够考虑损伤累积和裂纹效应的影响,能够计算构件的损伤程度,能够计算裂缝产生的时间、部位及其开展,以及能够对钢框架结构遭受多次地震时的情况作真实的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结构加固中植筋深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混凝土中植筋的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植筋的破坏形态,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和植筋的强度等级对植筋深度的影响,给出了粘结破坏、锥形破坏、钢筋屈服和应力传递破坏等4种破坏形态的计算模型,推导出了相应的植筋深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多组试验证明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并给出了避免粘结破坏和锥形破坏的植筋深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在做出基本假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钢筋、混凝土和型钢的受力,确定出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发生不同破坏形态的界限轴力,从而得出界限轴压比·在进一步针对轴压比的研究中发现,当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的型钢型号、混凝土等级、柱截面尺寸变化时,其轴压比的限值也是可变的,而不是一个定值·因此,在实际结构工程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轴压比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