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Fershtman和Judd的两阶段动态博彝模型,并在这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把模型从两个企业博弈扩展到多个企业博弈,讨论了在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目标函数选择问题,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职工培训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一致,职工培训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服务,这就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职工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确保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现阶段,企业越来越注重生产的安全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并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需要不断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这就需要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实施,为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方雄 《科技资讯》2007,(13):170-170
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近年来伤亡事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重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来看,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建海 《科技资讯》2014,(14):144-145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事关企业财产、职工生命安全,发电企业机组大小修、日常维护和设备改造施工作业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环境,是物质、信息、人员动态交汇的场所,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聚焦点"。强化安全生产"始于现场、终于现场"意识,强化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做好机组大小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减少违章和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大小修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董连军 《科技信息》2009,(10):279-279
建筑业制造的产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事故的行业。本文对建筑安装企业安全生产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安装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以期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安全监管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单一煤矿群体安全生产行为博弈模型和非对称煤矿安全监察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的动态趋势和稳定性分析对煤矿安全监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降低煤矿安全生产成本,降低监察成本和提高监察效率,提高惩罚力度等都将使煤矿安全监管博弈向着良好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7.
商业生态系统企业演化博弈分析——基于生态位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商业生态系统与生态位理论,对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间演化博弈进行分类;运用复制动态模型,构建了重叠生态住企业的竞舍博弈模型和不同生态位企业的合作博弈模型;并分别分析了两类企业间的演化博弈均衡过程,对重叠生态位企业博弈和不同生态位企业博弈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为企业制定竞合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邵广德 《科技信息》2013,(4):126-127
<正>煤矿生产,安全为天,随着煤矿和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矿井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和软硬件设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作为煤矿企业天字号工程的安全生产,也得到了煤矿企业的重视,工会安全协管工作作为一种群众安全管理的有效形式,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发挥工会安全协管优势,共建安全之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自身建设为本,增强协管组织的战斗力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坚强维护者,是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对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有重要责任。工会工作就是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把职工生命健康权放在  相似文献   

9.
王守宏 《科技信息》2011,(23):376-376,378
煤矿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权,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通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通过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凝聚职工队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防线,构建适应安全新形势的有效控制系统,有效推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建立多维Stackelberg动态博弈模型,对不同时期进入市场的企业进行最优化策略求解,根据在不同的博弈模型中所得出的Nash均衡结果对各类型企业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从模型的收益结果可以看出,先进入市场的企业具有"先动优势",后入的企业只得被动跟随,因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是抢夺市场先机、获得丰厚回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了公司治理中公司控制权内部分配模型,在理论上分析并得出了公司控制权在股东、经理和员工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可能最优解.为解决现代公司治理中,由于“两权”分离后所造成的企业经理内部人控制、专有性人力资本承担了公司长期风险却没有或很少有控制权导致的投入不足等弊病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该文就当前煤矿企业部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素质不高的问题从安全心里角度出发,提出要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加强安全教育,构建文化氛围,提高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构造一个考虑债转股运作中资产管理公司与债转股企业的博弈模型,用以诠释当前债转股进程迟迟不能推进的理性缘由,对债转股的现实与理论预测的偏离给出了一个初步的解释,成为完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理论基础,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运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对顾客期望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形成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顾客价值链运行的基本条件,即为顾客提供达到其满意的让渡价值.以顾客为导向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顾客价值链中不完全信息和消费者有限理性的分析,将顾客和企业之间界定为围绕企业及工程产品或服务声誉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关系.在保证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可灵活地采用向顾客发送价值信息或向顾客提供令其满意让渡价值的各种策略组合.依据博弈论原理建立了顾客价值链声誉的两阶段模型,并给出了企业建立声誉和不建立声誉的效用函数.研究结果为优化顾客价值链的声誉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政治行为的非对称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非对称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政治行为.从离散博弈模型来看,企业政治行为是典型的囚徒困境问题.从连续非对称博弈模型来看,企业相对规模在政企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易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在稀缺资源分配时处于有利地位;当地方政府倾向于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时,企业会选择高关系,企业政治行为趋向明显;当公关成本过高时,政治行为投资风险上升,企业会谨慎选择政治行为;增加腐败的机会成本,有助于抑制企业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电网公司与单个独立发电企业之间的交易情况,这里建立的模型属于独立发电企业非合作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劳动者三方的关系博弈模型分析,指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必须主要依靠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如构建灵活多样动态考核的激励机制、双管齐下的约束机制、发挥以工会为主体的维权机制等,以促使劳动者福利提高和企业效益增长,从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间接演化方法对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供应链合作伙伴(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SCP)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把SCP系统企业声誉引入企业效用函数,提出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SCP系统企业合作偏好度演化模型.然后,基于演化博弈中演化稳定策略概念,运用间接演化方法分别研究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SCP系统企业合作偏好度的内在演化机制.结果发现,SCP系统的演化过程与企业群体是否具有完全信息相关.完全信息情况下SCP系统将演化成为链状模型,不完全信息情况下SCP系统将演化成为网状模型,并且企业合作偏好度随着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相关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益逻辑与道德逻辑博弈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建构出集体的不安全感,促使消费者寻求健康与安全的食品。这为农产品商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诸如淘宝、微信等网络交易平台搭建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直接沟通的平台,使得乡土社会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与生产逻辑变得直接、透明,其压缩时空的特性,可重构消费者的信任基础,也可助力实现农产品商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团队化程度对于创新激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创新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模式-团队工作的运作原理,利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建立了创新组织与非创新组织之间最佳剩余收益分配模型,分析了影响新企业组建核心团体的三项主要因素-监督难度、创新组织的重要程度与团队化程度,指出了创新企业降低团队化程度的主要方式和对团队运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团队化程度的降低将有利于占优势的创新者组成核心团队,提高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