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恢复前后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借助RS和GIS技术,研究了2005年~2010年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和类型转换,以探讨生态恢复工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湖泊和草甸面积大幅增加,菜地和旱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沼泽、草甸、林地向湖泊转化和菜地、旱地向草甸转化.大九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湿地类型和面积有所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一定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针对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的现状,需要加强对泥炭藓沼泽湿地的恢复和保护,规范对泥炭藓湿地的开发、经营和管理行为,最终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RS和GIS为技术平台,以LCS为指导理念,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动态变化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程度、变化方向、变化形式以及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转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后5年年均缩减速率是前10年的28倍; 景观动态变化方面,前10年沼泽湿地景观斑块变化剧烈,后5年变化相对平缓; 15年间沼泽斑块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沼泽景观破碎度不断上升,斑块的形状变得越来越不规则,边界扩散程度加强,斑块越来越复杂.沼泽景观转化特征分析表明,沼泽湿地土地利用方式不当和研究区气候变干旱,是沼泽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沼泽景观扩张的主要因素也是气候变干,使部分湖泊退化为沼泽; 洪水淹没了部分草地并使部分河水漫过河道,是导致沼泽景观扩张的另一原因.沼泽景观在收缩与扩张双驱力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动态度、湿地动态变化图谱和质心转移的方法,对1990—2015年扎龙湿地景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扎龙湿地以沼泽湿地为主,占比约为92%;(2) 1990—201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和水体的面积均有所增加,水体面积的变化幅度大于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幅度,沼泽湿地的质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而水体的质心则先向西北后向东北转移;(3)扎龙湿地面积增加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4.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1988-2009年7年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选用斑块密度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6种指数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9年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2)在不同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破碎化程度最为显著,其分维数最小、分离度最大;(3)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态、景观优势度指数呈现下降态.研究表明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具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原因是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制定利用与保护湿地政策的关键.采用ERDAS、ArcGIS等软件对1991年、2005年7月的湖北斧头湖区遥感影像图进行解泽,确定斧头湖湿地类型现状,描述湿地类型动态变换.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湿地景观类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其中湖泊及滩地面积缩减较为严重;(2)研究区内居民点面积处于加速扩张过程,是湿地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3)研究期内不同湿地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人工湿地类型双向动态变化较为明显,湖区湿地受人为干扰较严重.长江水位变化及长江入湖口堵塞是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围湖造田与精养鱼池扩建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江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6年TM和2000年ETM 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运用GIS方法,分析了江河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演变格局.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凌河口湿地是省级保护区,作为辽河三角洲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河口湿地的典型区域,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利用凌河口湿地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的卫星遥感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对卫片进行了解译,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等主要景观破碎化指数,定量的分析了凌河口湿地的景观破碎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多样性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2005年出现高峰,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急剧增加,各类型所占的比例差异减小,造成湿地景观的急剧变化。但到了2009年,各个指数开始回落,由此分析得出,这个时期的景观多样性在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趋于缓和,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好于2005年。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的通江特性增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解译1976年和1999年两景遥感影像,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变化,进而探讨湿地覆盖变化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三角洲发育、鄱阳湖水位季节性涨落及其相关的气候条件导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物多样性季节性变化是鄱阳湖典型湿地覆盖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湿地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2000、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运用GIS和分形理论研究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近20年的湿地景观变化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各时段的湿地类型分布具有分形结构,湿地景观类型形状复杂性和斑块的稳定性波动变化,1990、2000和2010年三时期的各种湿地景观类型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4385、1.4387和1.4368。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0615、0.0613和0.0632。三期湿地景观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滩地〉沼泽。滩地、沼泽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5、2000、2007年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选用新型多元统计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研究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湿地总面积在1975-2000年减少23079.1km2,在2000-2007年增加14523.3km2,但32年来依旧呈减少趋势.沼泽湿地景观梯度值域收缩,分布稀疏,面积减少,消退形势严峻,水稻田则反之.在景观梯度存在耦合性的三江平原(鹤岗—佳木斯—双鸭山—鸡西一线的东北部)、哈尔滨市东北部、松辽平原北部,沼泽湿地向水稻田转化剧烈,说明开垦沼泽湿地是水稻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粮食需求是造成沼泽湿地减少与人工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影响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转变.除2000-2007年的人工湿地外,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精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makes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changing processes of the main types of land us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rough the techniques of RS (Remote Sense) and 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many type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are calculated and made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1995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as the most vulnerable in the recent 50 years, but resumed in 2002; the landscape pattern diversity index, fractal dimension index and fragmentation index has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he area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The research also releases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deteriorate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while the increase of forest land area will help restore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to its original state. The rapid change of grassland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because it has the most effect on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麻江县坝芒乡为例,根据1992年和2012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1992—2012年坝芒乡土地景观格局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耕地与未利用地面积下降,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转化最为突出;2)各土地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有所增加,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有所减少,除耕地景观形状指数降低外,其他景观形状指数都呈增加趋势;3)景观多样化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呈减少趋势,结合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增加趋势,反映出该区景观异质性降低,结构趋于简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快速城镇化是贵州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红智 《山东科学》2010,23(5):78-80
利用2000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的ETM数据,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分析2000—2005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变化。重点探讨了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转移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研究表明:济南市2000—2005年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变化幅度最大,耕地的转移流向主要集中于草地、林地和水域等。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看,水域、建设用地及耕地动态度增大,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呈上升趋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GIS相关技术,以 1980年、2000年、2010年与2015年新疆伊犁盆地Landsat-MSS、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并研究了伊犁盆地近3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归因。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草地,变化率为5.072%,共计减少2 801 km2,退化较为严重;其次是耕地,变化率是3.676%,共计增加2 030 km2,增加趋势明显;变化最不明显的是林地,变化率是0.045%。同时研究区内的半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出现了小幅度的降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生态环境存在小幅度恶化现象,值得警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自然条件共同塑造了本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现状,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本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伊犁盆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河源区近10年来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80和90年代2期土地覆被数据表明,随着黄河河源区自然条件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使黄河河源区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尤其是覆盖度高的天然草场.沙地裸地的面积迅速增加,表明黄河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对黄河河源区土地覆被结构与变化过程、空间景观特征研究得出,近10年来,流域土地覆被格局由依赖高覆盖度草地转变为其他覆被类型,高覆盖度草地已经明显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技术,获取2000、2005和2010年广西北部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信息,深入分析北部湾生态系统类型构成与格局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评估北部湾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系统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所有生态系统中,研究期间森林、农田和城镇面积持续增加,而灌丛、草地、湿地反之;草地面积变化率较大;草地转为森林、灌丛转为森林和森林转为农田较为突出;土地覆被转换指数(LCCI)转化强度值反应出北部湾生态系统土地覆被整体转好;而斑块数(NP)、平均斑块面积(MPS)、边界密度(ED)和蔓延度(CONTAG)等指标变化,表明北部湾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景观的破碎度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80-2015年扎龙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扎龙湿地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近35年气象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与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扎龙湿地近年来景观类型时空变化、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近35年来,扎龙湿地西北、中东和西南部地区景观类型空间变化明显,受人类干扰严重.沼泽地面积减少最多,耕地面积增加最多,草地、林地、未利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水域和建筑用地面积变化不大.2)在1995—2005年扎龙湿地景观破碎度较高,且2000—2005年变化显著.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水域、沼泽地面积减少对景观破碎化有直接影响.3)温度增加使湿地水体的潜在蒸发量增大,影响湿地水量平衡.大型水利设施、补水工程的修建有效缓解湿地缺水状况,同时也打破湿地的自然生态水文模式,加剧湿地景观破碎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发展都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太仆寺旗为研究区,基于1995、2000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结合太仆寺旗地形图,借助GIS提取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太仆寺旗13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景观格局和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林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景观格局上,耕地、草地和林地形状趋于复杂和不规则;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大量耕地转变为林地以及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变;空间分布上,随着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呈规律性分布.相关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