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正> 一般采取奥氏法测定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由于高级炔(如甲基乙炔、丁二炔、乙烯基乙炔等)不能用橡胶管连结,加之工业二甲苯对各种活塞封料油膏溶解性强,必要对奥氏气体分析装置加以改进,采用吸收气体减压加料法,其实验装置及结果处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1000两种固定液可使丙烯腈中的主要杂质完全分离.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固定液可完全分离乙炔、氯乙烯、乙烯基乙炔、乙醛、氯丁二烯、氢氰酸、二乙烯基乙炔、丙烯腈+甲基乙烯基酮、顺-1-氰基丁二烯-[1,3]和反-1-氰基丁二烯-[1,3](按逸出顺序排列).用聚乙二醇1000为固定液时可分出乙炔、氯乙烯、乙烯基乙炔、乙醛、氯丁二烯、二乙烯基乙炔、甲基乙烯基酮、丙烯氰、氢氰酸、顺-1-氰基丁二烯-[1.3]和反-1-氰基丁二烯-[1.3].其中乙烯基乙炔与乙醛不能完全分离. 2.用气体密度检定器时可按理论计算的校正因子进行定量计算.当浓度在1%以上时误差约为3%.  相似文献   

3.
气体色谱氢焰检知器改用双焰装置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克服了单焰法不能分析含氢试样的固有缺点,应用于乙烯基乙炔加氢产物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七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气相IR激光化学,主要是等离子体化学.实验说明.在功率密度I≤13.5GW·CM~(-2)下,它们不能通过红外多光子吸收发生可检测的反应,仅当它们与环境气体混合击穿—成等离子体时,才有明显的反应发生.反应的结果,它们均以乙炔为主要产物,并伴有少量其它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生成.实验还证实了该条件下它们的反应属等离子体下的热反应,并非等离子体辐射引起的光反应,且初始过程中包括单分子最弱键断裂的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以无水氯化钙为吸收剂吸收乙炔气中的水份及以无水乙醇、N-N,亚甲基甲酰胺为吸收剂吸收乙炔气体,通过各自的增重来计算乙炔气中水份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乙炔的催化氢化,在工业上是合成乙烯的途径之一;在理论上,叁鍵加氢也是整个氧化理论的一部分。尤其是近来发现乙炔氢化时可能一步合成丁二烯、异丁烯等重要单体,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专门叙述乙炔的书并不少,但单独叙述乙炔氢化的书还不多。campbell等在他们的评论里,叙述过包含有化学的以及催化的碳—碳多键上(包括双键及叁鍵)氢的加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乙炔一步法合成丁二烯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准确地了解原料气中乙炔和氢气的组成;不同的组成,不仅影响产率,而且若配气不当,混入空气,进行反应时就会有导致爆炸的危险。因此,单单分析混合气中乙炔含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空气的有无,若超过一定的限度,是不允许进行反应的。  相似文献   

8.
以苯胺为原料通过偶联反应合成了4,4′-二乙炔基偶氮苯,并通过1H NMR对各步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1H NMR结果表明:4,4′-二乙炔基偶氮苯合成产率达到85%.产物的紫外光谱显示:在波长243 nm处出现苯环π-π*吸收;350 nm处显示了偶氮苯发色团的反式特征吸收峰;420 nm左右出现偶氮苯顺式特征吸收峰.不同照射时间下的紫外光谱图表明,4,4-二乙炔基偶氮苯氯仿溶液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顺-反异构现象.  相似文献   

9.
自参考式光纤气体传感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检测是光纤传感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在强度吸收型气体传感系统中,吸收致光强变化的检测直接影响到气体浓度的解调精度.以内腔吸收式气体传感系统为例,采用自参考式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气体吸收谱线的自动识别与浓度解调.根据朗伯.比尔(L-B)定律,理论推导了光强检测误差对浓度解调误差的影响.采用自参考式浓度解调算法,提取了乙炔气体的吸光度曲线,并从理论和实验2方面计算了气体吸收峰的吸光度.分别采用自参考式和预参考式解调算法,再结合2种不同的拟合线型,计算了500组实验数据中9条乙炔气体吸收谱线的吸光度.结果表明,采用自参考式解调算法.Lorentzian拟合时解调误差最小且不超过250×10^-6.再结合波长扫描理论,浓度传感的解调精度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对乙炔气体分子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52μm波段的LED作为光源,利用旋转双波长滤光片进行波长切换,从而实现差分吸收检测。应用波长调制技术、Ring—down腔技术,通过光纤传输实现乙炔气体质量浓度检测,检测的灵敏度为40×10^-5mg/m^3。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用乙炔吸收方法稳频1.53μm光纤光栅外腔式半导体激光器的系统结构并简述了基本原理.系统中的吸收气室选用渐变折射率和带尾纤的光纤,提高了耦合的稳定性.采用三次谐波锁定技术,消除了背景功率的影响.利用锁定放大器闭环控制布拉格波长,将激光器的输出波长锁定在乙炔气体1530.37nm的吸收峰上,24h内频率稳定度达10-8.  相似文献   

12.
乙炔加氢一步合成丁二烯,是由乙炔合成丁二烯最简单的途径。不言而喻,假若这一反应能够研究成功,必将会使乙炔合成丁二烯的流程大大简化,并降低成本。目前,在世界上,对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初步研究的阶段。究竟这个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如何,以及在什么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最为适宜,能否从热力学上寻找出避免付反应出现的条件等,这些都使有必要从理论上作出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从热力学上对达一反应及其有关反应进行了探讨,寻找由乙炔加氢所合成的一系列低级烯烃的规律,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用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原子萤光光谱仪等仪器进行火焰光谱分析时,常以乙炔作为燃料气体。而乙炔往往是由水作用于电石来制备的。因而,在乙炔中总是混杂着电石含的三磷化钙、硫化钙、硅化钙、一氮化铝等与水起付反应所产生的杂质:磷化氢、硫化氢、硅化氢、氨、氢、甲烷和拌随着气流一道吹出来的固体氧化钙微粒及水蒸汽。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杂质中的全部氨、氧化钙微粒和大部分硫化氢都可经水洗而除  相似文献   

14.
盛书元 《科技资讯》2014,(15):129-129
在环境监测的气体样品采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液体吸收法,大气吸收瓶对气体采集、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气体采样质量保证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大气吸收瓶的分类、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吸收瓶采样效率的测定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要介绍溶解度参数(Hildebrand参数)的基础上应用Hildebrand参数及其相关经验公式,计算了乙炔(A—C_2H_2),甲基乙炔(M—C_3H_4),丙二烯(P—C_3H_4),乙烯基乙炔(V—C_4H_4),在二甲苯(Xylene)中的溶解度,并将乙炔的溶解度同后三者进行了比较,其比值定义为选择性。讨论了用选择性作判据,判断能否用二甲苯作为分离浓乙炔中C_3、C_4炔,烯烃的吸收溶剂。以上四种气体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本文还提供了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实测值。  相似文献   

16.
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气体在吸收峰波长下对光的吸收随浓度变化的机理,研制一种光纤式气全监测仪。根据被测气体的吸收峰对应的波长选择LED作为光源。采用不同频率的光源驱劝电路实现多种气体浓度的产时检测。为保证测量精度,信号处理采用相敏以及测量信号与参考信号比值技术。对甲烷和乙炔气体浓度的检测实验表明,系统具有一定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仪器和系统不驻适于甲烷和乙炔气体浓度的检测,稍加改变结构参数,也可测量其它气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金鑫 《安徽科技》1999,(11):40-41
原子吸收是近代发展很快的一种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科研等行业。通常采用的空气-乙炔火焰无法测定易生成难熔氧化物、离解能较大的金属元素如Al、V、Ti、Cr、Be等。对于氧-乙炔火焰,由于很高的燃烧速度和腐蚀性,在使用中受到限制;而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具有高温和还原性,使原子吸收测定上述元素变成可能,但该火焰设备复杂、成本较高。1973年有人首次将氧屏蔽空气-乙炔火焰应用于原子吸收分析中。 氧屏蔽技术是在原有空气-乙炔火焰的基础上,通过氧气,在火  相似文献   

18.
测定粗氧化锌中金属含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和原子吸收法.本实验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对粗氧化锌中的锌、铁、铜、铅和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原子吸收法的相对偏差小于28.67%,化学分析法的相对偏差小于0.85%,原子吸收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但精确度差;化学方法准确度差,但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滑移电弧放电能在同一放电周期中提供平衡和非平衡等离子体条件,给出相对高能电子和提高选择性化学转化的激发性电子、原子和分子,并提供较高的功率的特点,在非平衡滑移电弧放电反应器中进行了甲烷转化制乙炔的实验研究.实验在不同反应能量密度和外加磁场强度条件下进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天然气中甲烷的转化率、产物中乙炔的收率和选择性以及生产乙炔的能耗都随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增强外加磁场强度的实验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提高甲烷反应的转化率以及乙炔的选择性和收率,同时降低乙炔的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20.
以Al(OH)3担载铁作催化剂,乙炔为碳源、氩气为载气分别在400℃和460℃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了催化反应,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还探讨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合成内包金属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生长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温合成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