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该文从分析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位及泥沙影响入手,着重论述三峡工程对鄱是湖区涝渍与土壤潜育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国际意义。目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耕地锐减、农田鼠害、农田渍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确保新世纪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和措施。这包括:提高生态素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建设、实施退田还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物质投入、制定生态规划、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淮北平原涝渍兼治的组合排水形式与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治淮北平原的涝渍灾害,从治理涝渍效果、提高农业产量、投入产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涝渍兼治组合排水形式以及沟管组合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涝渍兼治设计的地面排水模数与以往设计相比减小约15%;沟管组合方式比单纯明沟投资减少9.1%,占地减少55%.  相似文献   

4.
江淮丘陵区的渍害,已遏制冬小麦产量的提高,通过天长二峰灌溉试验连续五年排水指标试验,寻求出地下水位埋深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的相关关系,为江淮丘陵区农田排水工程设计,防治涝灾,提高小麦单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农,牧,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农田、草洲、血吸虫病及鄱阳湖鱼类资源、泥沙淤积和长江江岸崩塌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洞庭湖腹地大通湖地区为例,基于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网格,模拟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暴雨对平原湖区涝灾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强度暴雨下区域内涝灾分布情况及致涝率,并定量计算分析了暴雨强度的增加对内涝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涝灾预测与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江淮丘陵区的渍害,已遏制冬小麦产量的提高,通过天长二峰灌溉试验站连续五年排水指标试验,寻求出地下水位埋深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的相关关系,为江淮丘陵区农田排水工程设计,防治涝灾,提高冬小麦单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鄱阳湖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调节与影响,通过对鄱阳湖区的自然环境、水量水位变化特征、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的分析,总结出鄱阳湖生态环境基本特征,以此来反应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和流域内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且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近期变化来分析流域内的环境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助推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带动全省"巨变"。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五河一湖"流域保护等各项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万年县地处鄱阳湖区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中间地带,林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就该县森林净化大气环境经济价值进行核实评估,得出价值为10.65亿元。  相似文献   

10.
熊小英 《江西科学》2003,21(3):244-248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鄱阳湖区的水灾治理,几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提出实施控制工程是减免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地区水灾的治本之策。本文在调查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两种控湖水位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6~18m运行方案”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14~16m波动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有利于改善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挥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更有利于鄱阳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湖泊发育新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嫩平原为长期沉降的断陷构造平原。北北东、北西和东西向发育的断裂构造控制着湖泊发育的空间格局,形成断陷湖盆。东升西降的掀斜运动机制,使湖泊群集中分布在平原区的西部,并造成湖岸地貌发育的不对称,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的迁移,控制了松嫩平原湖泊发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秋萍  黄国勤  刘隆旺 《江西科学》2006,24(6):517-521,54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由于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目前,鄱阳湖面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鄱阳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鄱阳湖退田还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柱  黄精明 《江西科学》2001,19(3):181-18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它又是通过吞吐型湖泊,对长江洪水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调蓄功能。因此,在鄱阳湖区实施生态建设,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合理利用其湿地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尤其是生态农业,对于江西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如何通过生态建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与调蓄洪水、控制水旱灾害和血吸虫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这一课题提出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人工控制与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鄱阳湖控制工程建设,对不同控湖运行调度方案进行了对比,认为波动运行方案更能充分发挥控湖综合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血吸虫病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分析了控湖工程建成后水位变化对血吸虫病的影响,提出加强湖区疫情监测、实施血防综合治理等控制血吸虫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而鄱阳湖旅游经济早在唐宋时期就是我国最早繁荣的区域之一。都阳湖主要由水域、湖滩草洲、农田、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文历史系统构成,本文将从我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选择实施步骤和发展策略谈些粗浅的认识,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区在江西省并非一个行政区域,然而其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却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文用生态经济学观点对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一定脆弱性,而农业经济结构呈现明显单一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在该系统内部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制约了该区系统的发展。只有协调两者关系,才能取得湖区生态经济持续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湖泊文化中,中国的鄱阳湖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的作家群体,与俄罗斯贝加尔湖、美国肯塔基湖,以及中国的青海湖、洞庭湖等并列"世界十大名湖"。历代以来环绕在鄱阳湖周边的湖泊文化景观、文学现象及其诗人、作家群体,他们的时空履痕,他们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文学生态,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景观。环鄱阳湖地域的文学特质、文学景观及其文学传承,大可以演奏一部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的鄱阳湖之歌。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高原微咸水断隐湖泊,是研究现代湖三角洲沉积的理想地区,按河流与湖水动相互作用的强弱关系,将其三角洲为2种类型:鸟足形(河探型建设性)三角洲、扇形(河浪探型)三角洲和平直滨岸形(浪控型破坏性)三角洲,前者沿青海湖断隐盆地长轴发布,是湖区最大和最典型三角洲,后者沿盆地短轴分布,形成规模小且发育不齐全,鸟足形三角洲发育完整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后三角洲有个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由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洪泛平原、泥沼、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由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组成,与国内外其它湖三角洲相比,以发育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为其特征;平直滨岸形三角洲主要由三角洲平原部分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不发育(属滨岸沉积);湖泊三角洲的形成受气候、构造、地形、河流作用与湖泊作用相对强度以及注入河水与盆地湖水在河口地区的混合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绘制了1995~2004年10年间GDP增长曲线图.结果表明,一次特大型或偏大型洪水对湖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模型计算出洪水灾害损失值,并绘制洪水灾害损失增长曲线图和洪水灾害损失与GDP比值曲线图,经分析得出防洪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相对经济损失,而且当防洪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洪水灾害绝对经济损失也可能得到控制.然后,运用皮尔曲线得出典型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