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缝洞型潜山油藏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缝洞型潜山油藏具有特殊的储集类型和特征,其饱和度参数解释、有效厚度划分、储层平面分布的确定是储量计算中的难题。利用成像、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对东部的埕岛油田埕北30块缝洞型潜山油藏,定量描述其裂缝、计算裂缝孔隙度和解释含油饱和度,将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确定井点以外储量参数分布;对西部的塔河油田塔3,4块油藏,针对缝洞型油藏的储量不确定性,采用容积法、动态法、概率统计法多种方法计算储量,并给出了储量的期望值。通过对东、西部缝洞型潜山油藏采用的不同储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该类油藏储量参数研究和储量计算的方法。经过开发井资料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计算的储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缝洞型油藏是一种复杂的特殊油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藏相比有较大差别。从油藏物质平衡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藏物质平衡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将考虑地层压力变化及弹性膨胀特征;并引入压缩系数概念。同时;考虑缝洞型油藏油与水两相因素;使得建立起的物质平衡方程;既可以表示地层弹性能释放的过程;又可以描述水侵现象。而且采用了相关曲线法求解;从而大大提高了缝洞型油藏储量计算精度。以某油田S缝洞单元为例。利用其生产动态数据对该新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物质平衡计算新方法可以准确计算缝洞型油藏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缝洞型油藏采收率低、稳产困难等问题,开展注气开发物理模拟实验。考虑储层隔层、底水规模及连通性、注气压力恢复程度等对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认识到储层无隔层,底水连通较好、规模较小,周期储层压力恢复程度较高时注气开发效果较好。推导注气开发的理论模型,编程分析注气后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油井含水率。综合考虑剩余油量、水体规模及连通性、储层连通性、缝洞体积、油井钻遇/连通位置及油水界面位置等参数,给出注气开发单元优选原则,并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3-57
针对缝洞型油气藏水体能量评价困难的问题,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分析了缝洞型油藏见水前后油水产量变化规律,通过无因次简化得到产水、产油方程,经过无因次产水方程拟合分析及产油方程拟合验证,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油藏有限水体能量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水体规模、避水高度及连通性等因素,以产水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曲线拟合方法求取水体规模、避水高度及连通性等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网络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中,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流体流动的主要通道,二者内部流动阻力差异很大.针对缝洞型储层呈离散介质的特征,提出缝洞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油水两相流数学模型.采用随机建模和历史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TK472CH单井缝洞单元的生产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产油量的拟合误差为5.58t·d-1,含水率的拟合误差为12.31%,均在误差许可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耦合型数学模型相比,该模型简化了缝洞型油藏的表征参数,计算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严侠;黄朝琴;李阳;姚军;樊冬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9):2474-2484
针对存在大尺度导流裂缝的复杂缝洞型油藏,为了克服目前常用数学模型不能准确高效对其进行流动模拟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模型。首先根据缝洞的结构特征划分合适的正交网格,在每个网格单元内建立离散缝洞网络模型(DFVN),基于超样本技术和体积平均方法求得网格单元的等效渗透率张量,对小尺度的缝洞结构进行等效处理;以形成的正交网格为基础建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对大尺度导流裂缝进行显示处理,并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方法建立能准确处理全张量形式渗透率的数值计算格式;最后通过单相稳定渗流数值算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缝洞结构易发生变化的油藏,只需根据变化后的缝洞结构进行局部的参数修正,避免了类似于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整体网格重构,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裂缝和溶洞为主,非均质性极强,注水和注气开发过程中储集空间内残余大量剩余油。根据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点设计制作了能够表征不同缝洞结构特征的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并基于可视化模型开展了泡沫驱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泡沫驱对不同缝洞结构的驱油效果及不同缝洞结构的动用机理,并明确了泡沫对不同驱替阶段剩余油的动用效果。研究表明:泡沫具有极好的流度控制能力和高渗通道封堵能力,对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高角度的裂缝都具有很好的驱替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后的原油采收率。充填介质的存在有利于扩大泡沫波及体积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增强泡沫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增强泡沫调流转向的能力;减小泡沫的密度,能够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泡沫在缝洞油藏中的采收率。室内研究结果可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泡沫驱矿场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砂岩油藏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方法基于储层连续介质假设,不适用于大尺度缝洞离散组合的缝洞型油藏问题,考虑了气体示踪剂在大尺度溶洞区中径向迁移扩散及裂缝中一维迁移二维扩散的传输方式,引入了井间分配系数、相间分配系数及裂缝分配系数,建立起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气体示踪剂解释物理和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并绘制了气体示踪剂浓度理论采出曲线。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探索了溶洞大小、裂缝条数与长度、扩散系数、注气速度及示踪剂注入量对产出曲线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溶洞越大,浓度曲线峰值出现时间越迟;裂缝长度增加,峰值滞后,条数增多,峰值越多。对塔河油田TK425井组注气体示踪剂实测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解释,计算了溶洞区体积及注采井间裂缝流道。缝洞型油藏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模型能够有效判断井间连通性,计算地层参数,认识储集体分布情况,为井组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探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动态特征.通过储层研究,储集体主要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将地震反射类型分为深串、浅串、整体串、片状反射、杂乱反射;结合塔里木油田生产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了研究区的产液能力特征、产量递减规律、含水变化及出水类型、油藏天然能量.结果表明区块的产能主要来自于深串和整体串,单井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快不能维持稳产;油井出水类型以缓慢型和台阶型为主,且构造位置对出水特征影响明显,暴性水淹型都处在构造边部位;整体天然能量不充足,少数井具有一定能量与含水分析结果一致.该区生产状况一般,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完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古潜山油气藏是济阳坳陷内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车古201潜山是济阳坳陷内较为典型的断块型潜山,深入研究其形成演化过程,不但对了解其油气成藏过程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认识断块型潜山的成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次研究认为其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构造期:加里东—华力西潜山雏形期,潜山呈现出低幅度背斜构造的形态,初具雏形;印支逆断期,逆断层的出现控制了潜山地层的沉积和剥蚀;燕山隆升块断期,由于埕南大断裂的生成,以及埕宁隆起的影响,虽然整个济阳坳陷处于拉张作用的背景下,但车古201潜山处于强烈隆升阶段;最后为喜山潜山定型期.由于潜山形成的多期性以及岩溶作用的影响,使车古201潜山形成了各自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在平面上叠合连片的层状油藏. 相似文献
12.
裂缝网络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任丘潜山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亨茂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17-22
裂缝网络参数是潜山裂缝油藏开发和剩余油挖潜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针对潜山裂缝油藏依据油田区资料无法建立裂缝网络模型这一特点,提出了通过建立相似露头区裂缝网络模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思路和方法,并应用到任丘潜山油藏中.结果与开发动态资料吻合得非常好,说明利用相似露头是建立潜山裂缝油藏裂缝网络模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剖析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油气藏的基础上,从油气富集部位和烃源岩与储集层的关系两个方面划分潜山油气藏类型,并探讨其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根据潜山油气富集部位,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部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按照烃源岩与储集层的关系,潜山油气藏分为源下型、源边型和源外型3种类型.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存在源下倒灌型、源边侧供型和源外输导型3种类型成藏模式.源下倒灌型具有直接接触关系、异常高压驱动、油气向下直接倒灌的特点;源边侧供型具有直接接触关系、异常压力和浮力驱动、油气侧向运移直接进入储层的特点;源外输导型具有间接接触关系、浮力为主、油气侧向长距离输导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南堡滩海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钻井、测井、录井、岩心描述和化验分析资料,认识到潜山储层主要发育在深水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岩性单一,以泥晶灰岩为主.由于缺乏抗压的颗粒组分,压实甚至压溶导致原始粒间孔隙损失殆尽.后期破裂作用和古岩溶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决定性作用,形成以裂缝+溶蚀孔洞为主的储集空间.荧光薄片含油显示特征、泥浆漏失、钻井放空、岩心与成像缝洞显示进一步表明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与溶蚀孔洞.相比之下,白云石化作用程度有限,其形成的晶间孔隙仅占次要地位.潜山油井普遍高产、稳产,是裂缝与溶蚀孔洞型储集空间的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5.
古潜山裂缝性油藏储层参数横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潜山裂缝性复杂岩性油藏,任何单一的方法均不能对裂缝作出总体特征描述。将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充分发挥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提出了一套古潜山裂缝识别和储层参数预测的方法。在单井测井资料精细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测井与井旁地震资料精细标定、地震属性提取、归一化处理和优选,建立了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在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属性参数向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预测。该研究成果已在胜利油田数十口井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其有效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泥质含量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两者误差相当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鉴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及其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性,以东营凹陷草桥潜山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岩心资料、薄片资料、测录井资料、生产数据等为基础,结合区内地层结构特征、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分差异,明确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储集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草桥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次生孔洞和裂缝主导的储层... 相似文献
17.
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支期-早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使大港地区千米桥奥陶系再次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滤淋、剥失,形成了第二次古岩溶.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在垂向上分为四个带,水平潜流带溶蚀孔隙最发育,垂直渗流带次之,风化残积带和深部混合带储层不发育.岩溶高地处于地下水渗流带和地下水潜流带,溶蚀作用强烈,储层发育.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为地表水汇集区及地下水排泄区,岩溶作用相对较弱,储层不发育.位于岩溶高地的板深8井-千12-18井区和板深7井-千18-18井区是有利的古岩溶分布区,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欢喜岭太古界潜山裂缝分形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太古界潜山储层分布特征、储层分布规律及油藏形成机制,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采用分形方法进行了预测研究,计算了各级裂缝的分维数,确定了各级裂缝分布特征,分析了油气分布结果与裂缝分布特征关系.实际勘探结果与研究结果较吻合,表明分形分维方法对欢喜岭潜山油气预测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古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潜山裂缝性储层具有复杂的储集空间和储层非均质性 ,对缝洞发育程度的评价在储层性能的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 ,将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FMI)、常规测井与地质理论相结合 ,对研究区的十几口井进行了详细的裂缝识别 ,对地层岩性特征、构造特征与地应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程度从南到北、从构造高部位向东、西两翼的构造低部位逐渐变差 ,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为北东东南西西 ,古应力的方向基本为北东南西。该方法的解释结果与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