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四球机试验和双圆盘胶合试验机试验,考察了极压润滑剂的基础油分子结构对边界润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蜡基极压润滑剂比环烷基极压润滑剂的承载能力高;基础油的分子与极压添加剂有协同效应,不同分子结构的油性膜和极压反应膜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边界膜;以极压反应膜为主,油性膜为辅的润滑则化学磨损严重且表面易涂抹;以油性膜为主,极压反应膜为辅的润滑则边界膜强度高且摩擦表面基本保持原始形貌;完全是油性膜润滑则边界膜强度低;极压添加剂的含量增加则边界润滑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但它对部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承载能力提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实验的结果,对基础油和极压油的抗胶合能力进行了对比,对添加剂在试件表面生成的极压被敷膜进行了微观成份分析,证明极压油中硫、磷元素在生成极压被敷膜时起主要作用,论证了闪温法不适用于有添加剂的润滑油。  相似文献   

3.
着重研究润滑油温度对齿轮胶合承载能力的影响,并使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试验后的试件表面。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非极压润滑油时胶合温度是稳定的,而使用极压润滑油时,胶合温度受油温影响很大。当使用极压润滑油,油温在50—100℃时,胶合温度随油温增加而增加。这种变化随油中的极压添加剂含量增加而加剧。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极压润滑油不存在恒定的临界胶合温度。  相似文献   

4.
在双滚子试验机上进行模拟齿轮试验。结果表明,随润滑油中极压添加剂含量的增加,金属表面抗胶合能力提高,这是由于添加剂量的增加,使反应膜面积增加的缘故。对试件表面进行显微分析看出,载荷不同时,添加剂中不同元素在起主要作用,故添加剂多为复合型。文中还讨论了反应膜的生成与破坏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硫、磷复合添加剂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含硫、磷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复合使用可产生增效作用,使菜籽油的极压抗磨性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还表明添加剂的量并非越高越好,否则WSD值增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采用锆或铋替代铅的新型齿轮润滑油(或脂)添加剂,实验证明,该添加剂不仅提高了润滑油(或脂)的极压性,齿轮抗胶合和抗点蚀能力,而且解决了对人和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302添加剂的润滑性能及抗胶合性能试验研究,发现T302添加剂能显著改善滑动摩擦副的抗胶合性能及润滑油的润滑性能,通过分析磨斑表面X射线衍射图谱(XPS),发现该种添加剂作用下,摩擦副表面形成了聚合物膜,使得摩擦力减小了,随着载荷的增大,添加剂在摩擦热产生高温作用下,部分原子如C、S同表面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FeSO4 ,FeS 等物质.结合咬死失效后的表面形貌及咬死失效后滑动摩擦副表观特征分析,分析了该种添加剂作用下抗咬死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菜子油为基础油,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分别考察了硫系添加剂T321与T307以及磷系添加剂P120对菜子油的耐磨性和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菜子油中分别加入T321、P120和T307能够降低磨损、提高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和极压载荷·对钢球表面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含上述添加剂的菜子油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变化,生成了由菜子油三甘油酯和添加剂化学产物组成的边界润滑膜,从而改善抗磨性能并提高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硫型与磷型极压抗磨剂的复合增效作用的规律和作用机理,对几种典型的添加剂组合进行了润滑性能试验,并对添加剂混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效应与两种添加剂的化学活性有关,并根据光谱分析结果推论出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新型极压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金属加工用的水溶性极压添加剂的研制 ,以含硫、磷、硼的单系极压剂 ,经TL型稳定调节剂复合成三元极压添加剂 ,具有水溶性、极压性、润滑性、防锈性、稳定性兼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期性的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影响岩土工程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典型的均质青砂岩为试验对象,利用中心裂纹圆盘试件开展了砂岩I~II复合型断裂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作用对砂岩I~II复合型断裂特性的影响;通过观测干湿交替后砂岩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干湿交替作用的劣化机理;并结合复合型断裂则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有效评估。研究表明,砂岩的纯I型,纯II型以及I~II复合型断裂韧度均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劣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劣化程度略有不同。当加载角较大或II型分量主导时,干湿交替作用对砂岩断裂韧度的劣化影响更为显著。考虑了T应力影响的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和广义最大周向应力准则都能对试验结果进行很好的预测。在纯II型时,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的理论预测值比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理论值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磷型,硫型,硫磷复合型等3类4种添加剂在4种基体上有,无氮化钛或碳化钛涂层的摩擦,磨损和抗胶合的性能,并用电镜,能谱仪观察了有关现象,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旋转圆盘表面液体与壁面之间存在切向相对滑移,液体的转速并不等于圆盘转速。利用高速摄影拍摄圆盘边缘液体形态,用软件Image J测量了液体的滑移率及液体头液滴与液柱的直径比。分析发现,垂直旋转圆盘不同区域的液体滑移率不同,随转速增加,各区域滑移率趋向相同,约为10%~13%。圆盘表面的波动、边缘液体的形态会影响液体滑移率的大小,当液体形态为液膜时,滑移率大大增加,可达70%。头液滴与液柱的直径比随转速增加而下降,当转速达到3 500 r/min后,直径比不再明显变化,保持在1.5左右。头液滴直径与流量关系不大,随转速增加而减小,当转速达到4 000 r/min后,不再明显变化,约为0.25mm.  相似文献   

14.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冷轧组合式支承辊的三维模型,通过模拟带钢轧制过程获得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支承辊辊套和辊芯之间过盈配合面的应力及微动滑移分布,并分析了辊套厚度、配合面摩擦系数、过盈量、轧制力、弯辊力等参数对过盈配合面应力分布及微动滑移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盈配合面上周向应力最大,径向应力次之,且二者均在轧辊压扁区达到最大;离支承辊长度方向对称面越远,过盈配合面上的微动滑移量越大,且压扁区边部的周向滑移量最大,压扁区中部的轴向滑移量最大;支承辊外径不变时,辊套厚度与过盈配合面等效应力成正比,与微动滑移量成反比;摩擦系数对等效应力影响很小,但与微动滑移量成反比;当过盈量增大时,配合面上的接触应力和应变都增大,微动滑移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轧制力增大导致过盈配合面微动滑移量和轧辊压扁区等效应力增大,但弯辊力对等效应力及微动滑移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MRS1J机械式四球长时抗磨损试验机分别对顺式和反式二羧基两种立体构型羟基脂肪酸在合成酯中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羟基脂肪酸在合成酯类油中具有一定的极压、抗磨作用,而且反式二羟基型的极压、抗磨效果优于顺式二羟基型.利用表面反射红外光谱分析了磨损实验后的磨痕表面,发现顺式二羟基羧酸极易吸附于摩擦表面,导致定向羟链缩短,吸附膜结构疏松,因而影响其极压和抗磨性能;而反式二羟基羧酸则在表面形成聚酯或聚醚结构.由此提出了两种立体构型羟基脂肪酸的不同的极压吸附抗磨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Simulink的四轮转向汽车神经网络控制策略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小转角时质心侧偏角为零,高速大转角时前轴抗侧滑的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四轮转向汽车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包含轮胎非线性和计及侧倾的三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模型,运用双隐含层BP神经网络训练得到四轮转向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控制器可有效控制高速时汽车前轴滑动的趋势,并在低速到高速时使汽车质心侧偏角基本为零,控制误差低于比例转角控制策略和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策略.同时高速时横摆角速度响应与前轮转向汽车接近,汽车的侧向加速度和车身侧倾角稳态值比前轮转向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A mathematic model of rolling pressure during a novel semisolid shearing-rolling process was established. The rolling pressure in this proces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rolling. The increment of rolling pressure in the backward slip zon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orward slip zone, and the neutral plane moves toward to the roll gap entrance. The maximum and the average rolling pressures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strip thickness, and the effects of strip thickness on the rolling pressure is more obvious in the forward slip zone than in the backward slip zone. Meanwhile, the neutral plane moves toward the roll gap exit with the decrease of strip thickness. The maximum and average rolling pressures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strip width, and the strip width affects the pressure more obviously in the backward slip zone than in the forward slip zone. At the same time, the neutral plane moves toward the roll gap entrance with the decrease of strip width. The maximum and average rolling pressur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roll radius, and the neutral plane moves toward the roll gap ex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