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对武威老城区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和武威传统"四大街、四小街"的布局演变过程经行描述和分析,来探讨武威老城区空间形态与商业形态之间的联系,提出对武威老城区商业空间改造的意见建议。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定量分析了武威老城区商业活动较强的传统街道空间演变格局,以此丰富对历史城市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提出一种新的分析城市商业发展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街区及建筑群落在承继城市特色、启发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保留的一些典型院落形式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从街区规划和建筑的角度去体悟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城市色彩是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个性特色最直观的部分,古城拉萨城市色彩独特而浓烈.文章在对拉萨老城区标志性建筑进行城市色彩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拉萨老城区呈现的总体色彩进行定位,旨在为拉萨在色彩规划设计中的发展和传承寻找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所显示的格调是影响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亚热带滨海城市新建筑浪潮不断,但许多新建筑缺乏与滨海城市的自然气候、原有建筑实体、开放空间及城市人的社会生活等外显特征之间的有机结合,如何继承和发挥亚热带滨海城市的固有风貌与特色,是解决现今新建筑所面临的“场所精神”丧失等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口三普和五普数据,以街区尺度为研究单元,采用局域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转型时期(1982~2000)的中部城市合肥的就业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8年间,第一产业就业空间不均衡分布程度呈不断加剧的趋势,热点区分布在老城区以南的远郊区并不断南扩,冷点区集中在老城区并不断向西南郊扩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热点区的空间演化显著,就业人口高度集中于老城区和东郊区逐渐向东郊区演进,冷点区位于老城区南北两侧的远郊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热点区集中在老城区的空间格局一直没有变化。旧城改造、企业外迁和产业调整是其就业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梁雨东  刘娟 《甘肃科技》2011,27(17):8-11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兰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城市中心地区迅猛膨胀,受特殊地形地貌的限制,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环境矛盾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位于老城区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对城市景观的节制设计进行研究与探索,旨在倡导建筑师探索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恰当语境,引导人们体验场地美学的更高层次和美学境界的深远意韵。  相似文献   

8.
魏孔军  赵康  朱建 《甘肃科技》2014,(8):103-104,142
介绍了舟曲县老城区在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之后,对现有建筑风貌改造的相关规划研究,提出了城市旧区建筑风貌改造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厦门岛为例,利用基于遥感的新型生态指数(RSEI)对海岛型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以期客观评测城市发展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以及科学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效. 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岛的RSEI从1996年的0.470下降到2017年的0.465,虽然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较大面积的建筑用地、不透水面取代了植被,但厦门岛的生态环境总体较为稳定. 分析表明,这主要得益于厦门岛对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对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并大力提升城市绿色空间. 然而,厦门岛的生态环境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重点改善区域集中于北部的高崎机场和高崎火车站附近.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因城市空间扩展和建设活动的空间非均衡性而存在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而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关联密切,且明显影响城市景观生态的空间分异.因此,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的生态优化,其中设计优化是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论述了城市景观生态在区域、建成区和场地3种尺度上的空间分异表现,阐明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的关联特征,以及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生态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筑生态的设计优化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与知识化已经成为 2 1世纪城市建设的新主题 ,在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同时 ,还应当系统地考虑怎样同步推进城市知识化的问题 ,城市信息化与知识化应是协调发展与科学转化的。本文提出“城市知识化”这一概念 ,并分析界定了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等 ,然后着重探讨了怎样同步推进我国城市信息化与城市知识化 ,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耗散结构和协同学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城市生态演替的科学内涵,演替的动力基础,并对影响城市生态演替的主要因子及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的经济效益,绘制了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回路图,得出了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在反馈关系,并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提出用协调度来进行二者之间关系的量化,并给出量化方法,最后结合泉州实例进行研究,验证了量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银川市城市地貌对城市住区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城市地貌及地貌条件入手,分析论述了银川市城市地貌对城市住区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福州市1988、2000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城市核心区,划分城市热岛效应区,定量分析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强度变化和空间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0年和2009年,福州市城市核心区与非城市核心区的温度平均值差值分别为3.67、3.70℃和4.34℃,温度平均值差距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1988年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2000年趋于多中心空间结构,2009年趋于集中连片分布.基于城市核心区进行城市热岛的提取与划分,可以显著提高研究精度,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福州核心区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福州市1988、2000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城市核心区,划分城市热岛效应区,定量分析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强度变化和空间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0年和2009年,福州市城市核心区与非城市核心区的温度平均值差值分别为3.67、3.70℃和4.34℃,温度平均值差距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1988年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2000年趋于多中心空间结构,2009年趋于集中连片分布.基于城市核心区进行城市热岛的提取与划分,可以显著提高研究精度,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0个城市为对象,分析了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中各状态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50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中,以环境质量为控制要素的占72%,这一要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相关性R2=0.883 9;城市环境质量水平的高低与基础实力、城市竞争力和管理能力等支持系统均有密切关系,这些支持系统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城市环境质量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依据成都地区畜牧业抽样调查得到的有关资料,对城市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给城市带来新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进行阐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从生态与经济学观点提出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对策,以利于我国畜牧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城市生态安全范畴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成果将增强人们对城市湿地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开展城市湿地的科学保护、建设、开发活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复合体的定位、空间设计及造型设计等问题是UTown工程的关注点,城市复合体的空间设计应当注重空间的恰当分隔与动态关联;城市复合体的造型设计应将复杂的造型组合以简明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建筑造型多层次的立面形式元素统一在理性的秩序之中,进而创造拥有多功能构成、高效率运作及传达时尚美感的城市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