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赛车在中低速下的加速能力,针对传统模糊控制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精度较低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电动赛车加速驱动控制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当前加速踏板开度对应的最高车速为驾驶员期望车速,以驾驶员期望车速与实际车速的偏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变量,以加速踏板修正系数为输出变量,将加速踏板修正系数与当前加速踏板开度相乘得到修正后的加速踏板开度。Matlab/Simulink仿真与实车测试结果表明:在对加速踏板采用相同的操作控制下,优化后的驱动控制方法增加了赛车加速踏板的开度;在加速结束时刻,赛车车速的仿真值较优化前提高209%,实测值较优化前提高174%。  相似文献   

2.
超车是换道的主要动机,分析超车过程中驾驶员的操作特性以及车辆运动状态,能够为驾驶员模型的精确控制提供参考。在分析各种可能换道的基础上,构建动态超车换道可行域。以7次多项式规划换道边界轨迹,依据期望跟车距离确定可行域的上边界,根据安全碰撞条件确定可行域的下边界;并依据两车的运动关系确定超车换道条件。预设超车换道轨迹,在Simulink中构建驾驶员模型;并将Carsim中车辆模型导入,进行了超车换道模型仿真分析。对超车过程中车辆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车过程中驾驶员一般会提高车速,但加速强度不大;且低速时换道的随意性大,但与设定轨迹偏离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视觉信息的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人的视觉特性,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空间视距”,用于量化驾驶员的视觉信息,通过空间视距的概念,可以将某一时刻驾驶员在高速公路某一个位置处的视觉信息抽象为一个S值.文中给出的空间视距理论算法同时考虑了视线的横向偏角限制、纵向偏角限制和地形的起伏,能够计算出在路线任意位置处的S值.结合试验,采用回归方法得到了期望车速与空间视距的非线性关系,并通过美国双车道公路微观仿真模型(T瞩御AS)进行逐点纵坡修正,最终得到高速公路运行车速的预测模型.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本文的车速预测模型与美国Interactive Highway Safety Design Model(IH、DM)具有相近的预测结果,并且在自由流状态下,以空间视距S为基础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四驱混合动力轿车转弯工况路径跟踪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四驱混合动力轿车,提出一种转弯工况下集成横向与纵向运动控制功能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在建立车辆动力学与动力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轨迹跟踪误差的驾驶员预瞄转向模型;采用模糊控制器确定了期望车速,对转矩分配问题进行优化研究;设计了车速与轨迹跟踪模型预测控制器;搭建了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与自动驾驶模拟驾驶器,对控制策略进行了离线仿真和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转弯过程中路径及车速跟踪效果良好,满足转弯工况路径跟踪需求.  相似文献   

5.
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匹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非合理匹配中存在的问题,在公路设计部门仅重视的道路设计车速、在行汽车运行速度的基础上,提出期望车速的概念,并以设计车速、运行速度、期望车速为基础,讨论这三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匹配的现状,分析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非合理匹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使高等级公路上运行速度与道路设计车速合理匹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路设计中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相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非合理匹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期望车速的概念,并以设计车速、运行速度、期望车速为基础,讨论这三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匹配的现状,分析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非合理匹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使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与道路设计车速合理匹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合理设置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能有效避免驾驶员在识读完标志信息后因操作距离过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动态视认性出发,分析了在城市道路中驾驶员认读指路标志的反应操作过程,考虑到进口车道数影响,计算分析了车辆在不同道路等级、不同设计车速下指路标志的设置位置,并给出推荐值,期望为城市指路标志设置提供参考,进而提高行车安全性,减少无效交通。  相似文献   

8.
为突破车速引导模型中驾驶员完全遵从引导速度的理想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下的车速引导模型。针对驾驶员对系统给出引导速度决策时的非完全理性行为,首先建立了有限理性二项LOGIT决策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得到了驾驶员有限理性的决策依据:当遵从引导速度与不遵从引导速度的效用差明显时(大于效用阈值),驾驶员可以进行理性决策,实现效用最大化;当效用差不明显时(小于效用阈值),驾驶员将根据自身偏好随机进行有限理性决策。然后将上述有限理性决策依据融入信号交叉口车速引导中,建立了考虑驾驶员有限理性下的车速引导模型,与传统车速引导模型和无车速引导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传统车速引导和有限理性车速引导下车辆的平均通行时间较无车速引导分别增加6.5%和6.0%, 二氧化碳每公里排放量分别下降23.1%和19.2%。结果表明:有限理性模型和传统模型均能降低污染物排放,但有限理性模型的改善效果低于传统模型,原因是考虑了驾驶员在当前速度和引导速度博弈决策中的有限理性,这种考虑实际情况的模型可为车速引导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交通事故处理的过程中,经常要推定肇事汽车的肇事车速,以确定肇事车是否超速行驶,是否违章,从而为分析事故成因,鉴定事故责任做好基础工作。推定肇事车速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重要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肇事车的制动印迹来推算。在当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实践中,根据制动印迹来推算肇事车速时所采用的公式是:v0=(其中,V;.即肇事车速,为路面附着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s表示制动有效距离)笔者认为上述公式欠科学,因为它忽视了制动时驾驶员及制动系的反应时间,而且把制动过程中的压印及拖印混为一谈,从而也就不能准确地推算…  相似文献   

10.
郭海玲 《科技信息》2013,(26):493-493
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引发恶性道路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高速公路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过度疲劳驾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驾驶员过度疲劳驾时在车速、方向及制动控制等方面的特点及引起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仪器测速过程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此方法可消除原方法所引入的随机误差,并能得到投掷球出手速度的方向和出手高度。采用新方法后,可使仪器结构进一步简化,能降低传感器制造成本30%。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栏跨栏跑速度特点及其训练方法,认为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的平跑速度.过栏速度是靠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拉速度和下栏转为栏间跑速度;栏间平跑速度是以提高栏间步频为主.揭示了跨栏跑平跑速度、过栏速度的重要性,对两者提出了科学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提高 Visual Basic程序运行速度的基本方法 ,并深入探讨了这些基本方法的具体实现 ,为 Visual Basic编程人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梯交流调速的3种类型(变极调速、变压调速和变频变压调速)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实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认为,如果说一般耐力是800 m跑的基础,那么,以高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训练为手段,则成为今后800 m跑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微观仿真软件在公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从公路线形几何条件、运行车速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是静态和局部的评价方法.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进行动态全局评价,不仅可以对公路线形实现连续评价,而且可以将驾驶行为、车辆类型比例、交通流量考虑在内,更加综合、全面地对公路安全性进行评价.以重庆长寿至梁平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为例,对提出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数学课堂及课后参与运算的积极性不高。数学教学中必须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 ,培养学生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转速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速辨识是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介绍了当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速度辨识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对动态速度估计器、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等几种速度辨识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瞬时速度辨识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步瞬时速度辨识的方法,以数字信号处理单元(DSP)为核心控制器件来实现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控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同步瞬时速度辨识的方法和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速度辨识性能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资料法和测试法收集体育系学生的跨栏跑技术参数,然后结合学生的解剖学和技术动作的特征,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学生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达到有针对性改进跨栏跑技术,经过教学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跨栏跑技术动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