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 LSZ94 0 8菌株的发酵特性 ,2 4 h菌体浓度达最大 ,2 8- 40 h菌体浓度稳定 ,4 0 h后菌体浓度下降 ,发酵液 p H值先降后升 ,最高达 p H7.8,2 0 h达到碳氮源利用高峰 ,2 8h后氮含量回升 ,糖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斑马鱼研究铅和铬共存的联合毒性.二价铅对斑马鱼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1,155,146mg/L,六价铬对斑马鱼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2,67,50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铅和铬共存对斑马鱼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29,26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48,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89,0.61,0.43,皆大于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及不同浸种时间对雷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山杜鹃经不同浓度赤霉素及不同时间处理后,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雷山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赤霉素浓度为400mg/L,处理24h的发芽率高于其它处理,为66.00%;其次为400mg/L处理36h,发芽率为65.33%;赤霉素浓度为400mg/L下,处理36h和48h发芽势较高,均为61.00%。因此,适宜促进雷山杜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赤霉素浓度400mg/L浸种36h。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实验法来研究菲对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等对数间距法设置5个不同浓度(14.69mg/L、21.58 mg/L、31.62 mg/L、46.77 mg/L、68.39 mg/L)的菲溶液,观察泥鳅幼体暴露在不同浓度菲中24 h、48 h、72 h、96 h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菲对泥鳅幼体毒性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和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泥鳅幼体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8.57 mg/L、33.34mg/L、17.58 mg/L、14.45 mg/L,安全浓度(SC)为3.25 mg/L。  相似文献   

5.
分批添料对戊糖、己糖同步发酵制备乙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合糖(葡萄糖与木糖质量比为2∶1)为发酵底物,通过分批添料来提高糖利用率及乙醇得率。结果表明,一次性投料发酵糖初始浓度以94.0 g/L为最佳,乙醇浓度可达33.9 g/L。在高糖浓度一次性投料发酵中,延长发酵时间可以继续降低残糖浓度,增加乙醇浓度。但是初始糖浓度越高,其变化幅度也越低。初始糖浓度为108.0 g/L,31 h发酵后残糖浓度为9.1 g/L,乙醇浓度为34.3 g/L,延长到42 h时残糖浓度为0.4 g/L,乙醇浓度提高到37.0 g/L。当总糖浓度为80.9 g/L时,补糖时间在12 h内完成,且以两次补糖法较合适,发酵24 h乙醇浓度达到33.8 g/L。  相似文献   

6.
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NAA及不同浸泡时间对柞木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处理对生根率影响极差最大(R=10.0),最佳水平为浓度50 mg/L,其次为基质(R=3.33);最适宜基质为菜园土,最适宜浸泡时间为0.5 h; NAA是影响柞木生根数量的最主要因素,在50 mg/L的浓度下浸泡0.5 h置于黄土中生根数量最多; NAA浓度50mg/L处理0.5 h或2 h的柞木枝条成活率最高;最适宜乡土树种柞木扦插生根的条件为NAA 50 mg/L的浓度下浸泡处理0.5 h,置于黄土基质中。  相似文献   

7.
3种常见有机磷农药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80mg/L,0.065mg/L,0.060mg/L,0.050mg/L;乙酰甲胺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3.783mg/L,114.451mg/L,113.366mg/L,113.214mg/L;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36mg/L,0.549mg/L,0.469mg/L,0.280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mg/L、0.028mg/L和11.321mg/L,3种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最后,还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对坛紫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有机磷农药(甲胺磷、辛硫磷)分别在0.1,0.5,1,10,20mg/L浓度下对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暴污,不同时间(12h,24h,48h,72h)取样.测定甲胺磷、辛硫磷对坛紫菜叶状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染时间的延长,甲胺磷低浓度诱导POD活性,高浓度先诱导后抑制,并且浓度越大越早出现抑制;辛硫磷所有浓度均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24h、48h、72h均出现比较良好的剂量 效应关系.污染暴露48h,相同条件下对POD活性的毒性大小为:辛硫磷>甲胺磷.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 100 %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96 h LC0)分别为40,5 mg/L.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25~27 ℃下,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83,28.84,23.60,22.13 mg/L.  相似文献   

10.
GGR6号浸泡荷兰菊嫩枝插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GR6号浸泡荷兰菊幼嫩插穗基部1h、2h和4h,浸泡浓度分别为0mg·L-1、10mg·L-1、20mg·L-1和30mg·L-1。结果表明:GGR6号浸泡荷兰菊嫩枝幼嫩插穗,可显著增加幼嫩插穗的侧根数、侧根长度、茎粗,其中以浸泡浓度20mg·L-1、浸泡2h效果最好,浓度超过20mg·L-1、浸泡2h会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 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和养殖试验观察确知合浦绒螯蟹的成体及各期幼体的形态构造均介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之间,是绒螯蟹属的一个物种,故将其学名由“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改为“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 ,该蟹个全大,生长快,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是一个优良的绒螯蟹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除草剂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分泌的影响,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01,0.01,0.1,1mg/L)的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染毒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分析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0.001,0.01mg/L)以及高质量浓度(1mg/L)莠去津暴露后,中华绒螯蟹血清中蜕皮激素含量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而中间质量浓度0.1mg/L的蜕皮激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该质量浓度下中华绒螯蟹的蜕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凤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8):2041-2044,2048
河蟹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免疫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是实现其健康养殖的可靠保障。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河蟹指环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RT-PCR法研究了该基因的组织分布和对鳗弧菌刺激的响应。河蟹指环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为1 257 bp,具有典型的指环结构域。河蟹指环蛋白基因在各检测组织中呈组成型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指环蛋白基因参与河蟹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扫描电间对中华绒螯蟹幼体附着的丝状细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丝状细菌只附生于幼体表面,没有明显伸入体内的结构,丝状细菌行裂殖生殖,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直接摄取自水环境,并对其危害性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HgCl2和CdCl2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DNA损伤的影响.HgCl2和CdCl2各设置6个相同的浓度梯度,分别为0 mmol/L,0.01 mmol/L,0.05 mmol/L,0.1 mmol/L,1 mmol/L,5 mmol/L,处理温度为37 ℃(水浴),处理时间为1 h;SCGE的检测指标为DNA拖尾长度和DNA损伤率.结果表明,对照组DNA未受损伤,在电场中核DNA几乎不泳动,染色后呈圆形的荧光团,无拖尾现象;各处理组精子DNA均不同程度受损,电泳染色后均呈现彗星状荧光团,且随着HgCl2和CdCl2浓度的升高,河蟹精子DNA迁移距离和损伤率亦随之增加,DNA损伤程度与其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本实验亦证实SCGE可用于河蟹精子DNA损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污染程度模拟水体中,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菌体生物量和水体pH的变化关系.随时间延长,CQV97菌株对氨氮、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去除量增大,生物量增加,水体pH升高;随氨氮浓度提高,生物量增加,氨氮低于33.2mg/L能被完全去除,最大去除量达84.2mg/L,水体pH维持在9.2~9.4;随硝态氮浓度的升高,菌体生物量降低,浓度低于216.96mg/L能被完全去除,pH维持在9.1~9.3.随亚硝态氮浓度增加,菌体生长延滞期延长,生物量和pH升高幅度降低,浓度低于128.2mg/L能被完全去除.结果表明,CQV97菌株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上向流生物滤柱为反应器,实验室内氧化沟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常温低基质下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H,亚硝酸盐氮与氨氮之比和HRT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6.7~8.7;亚硝酸盐氮与氨氮的最适比值为(1.35~1.37)∶1;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临界HRT是2h,随着HRT的缩短,总氮的去除率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实验室条件下西藏冬虫夏草幼虫对温度、湿度、病害等条件的生理反应以及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食性情况,文章对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外部形态及其对温度和湿度的反应及食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并绘制出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生长曲线。结果表明:①实验室中培养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2℃-14℃;②西藏冬虫夏草幼虫最喜啃食红萝卜,其次为土豆和莴笋;③西藏冬虫夏草幼虫对温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当温度达到20℃时,幼虫完全失去活动的能力,并且此时幼虫身体表面容易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19.
用焦锑酸钙沉淀方法对中华绒螯蟹复眼感光细胞的钙离子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细胞的膜下储泡囊、线粒体、多囊体和色素颗粒等细胞器都有焦锑酸钙的沉淀,当感光细胞处于暗适应时细胞器中焦锑酸钙沉淀的量明显多于光适应时细胞中的量,改变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也会影响到这些细胞器中钙离子储存量.实验表明,膜下储泡囊、线粒体、多囊体,色素颗粒等储存的钙离子一起参与造成了感光细胞的光适应.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卵巢新基因EJO5的全长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CE技术从中华绒螯蟹卵巢获得了新基因EJO5 (Eriocheirjaponicaovarygene 5 ,EJO5 )的全长cD NA序列 (GenBank检索号 :AY185 92 1) .该cDNA序列长度为 14 2 5bp ,开放阅读框为 5 85bp ,编码 194个氨基酸 .根据氨基酸序列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 2 2 3 44和 9 5 .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未能得到对该基因功能预测的信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