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佳 《科技信息》2012,(20):188-188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独具民族形式和风格的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使用不同类型的毛笔、不同质地的墨和颜料、使用宣纸和绢来作画,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类形,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它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象表现,强调传神、写意、抒情寄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特征.因此,中国画的教学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还必须对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等全面观照,从而使得这一民族传统绘画的教与学才具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也是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美术欣赏的抽象性,学生学起来容易显得枯燥,很多教师也对这些内容简略而过。然而作为当今新形势下的美术教育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我在教学中针对美术欣赏,特别是小学高段专题欣赏课的教学作了一定的探索:1、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2、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3、通过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审美情感。5、增强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让学生的思想进入到美术欣赏的艺术乐园之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让美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间播种。  相似文献   

4.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美术教学中,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是体验所处地域生活,表现现实性地域艺术文化风貌的主要形式,通过写生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在写生课堂上所掌握的基础技能训练,作为后期绘画创作的技能准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即兴式的敏锐而生动的审美能力,把在写生中的鲜活感受转换到绘画创作中来。  相似文献   

6.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美术等。广义上讲,还可包括舞台美术和电影美术。它是用一定有形的物质材料,诸如绘画用的笔、墨、纸、颜料等;雕塑用的土、石、木、金属等来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属于意识形态,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美术教育,则是一种培养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美术教育与美术同时产生。它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传授造型技能、艺术审美经验和启迪智力的重要手段。对整个人类种族的生存和繁衍、精神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中国画学习在绘画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中国画独特的发展史和工具材料,利用作者的爱国名言和作者的爱国事迹,利用作者的的创作意图,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利用作品的命运,利用课堂中的命题创作、写生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农民画是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原生态意义,能反应出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民族绘画是农民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不受创作的限制,农民画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黔东南中学要把农民画教学纳入学校美术教学内容,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郭路芳 《科技信息》2010,(36):297-297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审美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1.
屠祥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0-111
当今中国画教学,呈现趋同化、单一化。学生对国画专业的学习出现困惑……本文试提出以中国画审美本质教学和传统人文为基础,兼学一切优秀文化的成果,向西方写生绘画和现代表现主义吸取精华的同时更加立足于中国绘画自己的发展道路,还原提升中国画的文化价值。寻求解读传统和建构创新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画即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独具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东方艺术的典型和代表,在世界美术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多变的工具与材料的运用和审美情趣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其艺术生命力使它成为国家和世界的瑰宝,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国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代表了我国独特的国家艺术气息,在国家文化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该文主要从不同的表现形式上解析国画的特色,阐述国画特别的审美意趣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课程,使学生了解绘画和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在各方面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感受美;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塑造形象,它的这一特性不是要取代其他教育.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我们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篆刻艺术内涵丰厚,具有独特的形式美、艺术美和内涵美,研究和加强篆刻教学,将篆刻教学作为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激发大学生对古老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艺术修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中国画的主题,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部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现代美术则已渗入了大量的外来的绘画语言,中国历史上艺术的繁盛同不断吸收、融合其它民族和外来艺术的养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陶瓷艺术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节拍不断推陈出新,时代的变迁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国绘画也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绘画要创新要发展,要向别人借鉴什么,在借鉴过程中会受到什么影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正确认识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民族性格对美术民族性的影响及对中国绘画借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国绘画也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绘画要创新要发展,要向别人借鉴什么,在借鉴过程中会受到什么影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正确认识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民族性格对美术民族性的影响及对中国绘画借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华与世界先进文化有效地结合,是高校美术教育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重视民族美术教育,已成为当今美术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高校民族美术教学应从过去的单一专业化转变为全面和多能的教学,并将民族传统造型、传统色彩等民族艺术融汇于各种艺术专业教学中,形成一个广泛而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氛围。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民族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推动当代文化的多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尤其在绘画创作中,恰恰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从而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正是我们教师所执着追求的。那么如何在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笔者就通过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宗教美术作为人类宗教文化的一种审美形式,是一种群体的精神行为。宗教推动了人类美术文化的发展,美术又推动了宗教文化的兴盛。不仅宗教利用艺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借助于宗教,宗教不但为艺术提供了题材、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而且宗教思想对艺术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所展现的辉煌成就,给整个世界的艺术带来了夺目的光彩,宗教艺术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