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讨论了用于研究振动钻削过程的实验研究系统,给出了由此系统所得的实验结果,此系统通过对振动钻削过程中动态切削力的采集及分析处理来研究振动钻削过程,它能够检测出切削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态,并可实现对振动钻削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研究是国内外学者都在努力探讨的一个艰难的课题。对国内外有关翻译过程的静态研究,即翻译具体操作过程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没有对翻译过程的动态性,即译者翻译时其大脑思维如何运作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指出这方面的研究是翻译过程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研究物理。要研究物理,就要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体地引导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进行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演绎,展示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变化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明矾石高温热分解过程的宏观动力学,采用碱液吸收法实测了几种工艺条件下的明矾石热分解过程的XA~t曲线,并建立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证明热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可用缩芯模型描述,后期则以一级反应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硝酸铵膨化过程,计算与测定了其物理化学参数,研究了膨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膨化过程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LS-DYNA的枝条锯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锯片在锯切绿篱枝条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高速旋转且会发生复杂变形,常规方法很难对锯切过程中圆锯片和绿篱枝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了能够安全获得锯切过程中圆锯片瞬态变形和受力,更加细致地研究其锯切机理,尝试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研究。在ANSYS/LS-DYNA模块中对锯切过程进行显式动力学模拟,可以清晰观察整个锯切过程并得到圆锯片受力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与实验数据对比的误差未超过5%。对圆锯片齿尖上一点的位移进行测量,x、y方向的位移变化规律符合圆锯片的运动情况,z方向的最大振幅不足1 mm,说明在锯切过程中圆锯片的动态稳定性较好。对整个过程的研究表明,利用LS-DYNA对圆锯片锯切枝条过程进行显式动力学模拟,可以克服常规方法的不足,清晰地展现整个锯切过程,并得到每个时刻的圆锯片受力及变形情况,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HERA光生过程中的强子和光子产生问题,在QCD领头级近似之下计算了单、双光子的产生截面。结果表明:在低xi情况下,分解过程的贡献很重要,不应当把分解过程看作直接过程的高阶修正,而应当把它视为独立的过程进行研究,因此, 光生过程来研究夸克、胶子的强子和光子碎裂函数,以及研究质子和光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现有的几种主要的翻译过程模式进行了评价或对翻译过程的描述,认为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把翻译作为能力来考察的翻译过程研究和把翻译作为活动来考察的翻译过程研究。前主要研究双语的转换规律,而后的研究是把翻译过程研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学、社会和化的视阔中进行考察,因而翻译过程是一个由“翻译场”影响的、不断适应和选择直到译本最终生成、被阅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振动钻削中切削力的实验研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用于研究振动钻削过程的实验研究系统,给出了由此系统所得的实验结果。此系统通过对振动钻削过程中动态切削力的采集及分析处理来研究振动钻削过程,它能够检测出切削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态,并可实现对振动钻削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过程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过程改进和优化。在讨论过程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过程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六个流的过程动态评价体系,并完成了原型系统的研发。  相似文献   

12.
浓缩过程现代数学模型的建立,为沉降-浓缩工艺过程模拟仿真及其设备的选型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工业实践中,浓缩设备通常处于稳态运行状态。因此,建立浓缩机稳态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浓缩过程稳态模拟仿真,对了解浓缩工艺过程,优化浓缩工艺参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工业稳态浓缩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浓缩过程稳态数学模型,并初步开发了稳态浓缩过程仿真程序。又通过对理想浓缩机进行了稳态模拟仿真,得到稳态过程的浓缩设备工艺参数的变化及其规律和浓缩机给料参数发生变化时对工艺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对底流浓度的影响,其模拟结果可作为浓缩机设计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禹建丽  周瑞芳  吴知非 《河南科学》2013,(10):1647-1651
自相关过程的质量控制,常采用基于MMSE控制器的SPC/APC整合方法进行监测.而MMSE的设计,依赖于自相关过程预测的精度.对自相关过程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APC过程采用MMSE控制器进行过程调整,最后采用SPC进行过程监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自相关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自相关过程监测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软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软件过程能力低,说明了软件过程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采用基于.NET技术来构建软件过程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来管理软件开发过程,实现软件过程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VBA实现CAD和CAPP系统集成,讨论了基于Word平台进行工艺卡填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卡填写和工序图并行输出的一般问题。工艺文件的填写是在CAPP数据库的支持下,直接读取CAD所提供的CAPP工艺数据文件,经推理机推理自动生产工艺过程;工序图绘制是在特征图表级和参数化绘图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当工业生产过程数据匮乏时,很难利用基于数据统计的方法建立其过程监测模型,这给过程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带来很大影响,迁移学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针对目标域磨煤机过程数据较少的情况,在源域磨煤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实例迁移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目标域磨煤机过程监测模型.利用实例迁移对源域生产过程和目标域过程数据进行权重分配,通过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算法得到最佳高斯组分数目和对应的模型参数,应用过程监测的全局概率指标实现磨煤机过程的跨域监测.磨煤机过程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软件过程技术越来越受到软件行业的重视,软件过程定义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过程定义方法PDMWS,它基于软件过程语言SPEL4WS,结合过程程序和工作流的思想,将图形表示与过程语言表述方法相结合,增强了定义软件过程的能力;这一方法具有许多优秀特性,对于软件过程技术的发展和软件过程的改进都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0Introduction Manynewcomputingplatforms,suchasthelocalareanetwork,Internetandthevirtualnetwork,arebeingcreatedandthenetworkcomputinghasbeenpopular.There fore,thesemanticsmodelbasedonsuchplatformsisdifferenttothetraditionalmodel.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model,thenetworkcomputingmodelhastwospecialfeatures:first ly,computingunits(tofulfillatask)areallocatedonthedis tributedandindependentnodesandthesenodespossessre sources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centralcontrolnodeisnotnecessary.Secondly,thei…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基于主元分析的过程监控方法非线性处理能力弱的缺点和降低基于非线性主元分析的过程监控方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了将核函数PCA监控方法用于复杂工业过程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并讨论了核函数参数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核函数PCA能有效地提取过程变量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计算复杂度低,便于在线实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前途的复杂过程非线性实时监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尺度自动站、雷达拼图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两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风变化,阐述了多普勒雷达拼图的水平结构特点,并对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 第1次强对流过程8~10级大风的站点数远小于第2次的站点数;第1次过程在沿淮淮北多数地区出现大风,分布范围较小;第2次过程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之外的全省多数地区出现大风,分布范围大得多。② 第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风速变化主要表现为一个峰值,第2次过程却在北部地区有2个峰值。③ 第1次过程主要由一次雷达回波过境造成,第2次过程则由两次雷达回波过境造成;第1次过程有一次回波单体合并现象,第2次过程有两次回波单体合并现象,合并之后对流单体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