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经济指标进行筛选分类,建立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指标体系,并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四个维度,且知识应用能力贡献率最大,根据中国省域数据求得区域吸收能力,并与凯尼尔斯模型溢出吸收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指标建立较科学完备;两吸收能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吸收能力不平衡性严重,中西部有待提高,东部吸收能力较高主要来自其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息息相关,知识吸收能力所带动的企业知识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创新等核心因素相互作用,将企业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形成一种知识吸收和知识溢出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6,(3):84-87
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解析了创新联盟互动机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知识整合能力在创新联盟互动机制与创新绩效关系间起着中介作用,而知识吸收能力则调节着创新联盟互动机制与知识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基础观的角度出发对承诺型人力资源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指出承诺型人力资源实践通过知识创造能力来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联盟成员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风险系数、有效创新效率、研发投入、核心竞争力系数、整合优势资源能力、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等因素对我国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利用Matlab模拟分析了上述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效创新效率、核心能力、整合优势资源能力、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能够降低不确定性,维持联盟的稳定;较高的风险系数与合作创新研发投入可能会转变为竞争关系,降低联盟的稳定性。最后,针对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状况,对提高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在企业内外能否完整、及时、准确地得到传递、变换、吸收和运用,实现知识学习和知识共享,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决定性作用。研究了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创新构建了吸收能力的量化方法,优化了知识生产模型的分析框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双向FDI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检验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溢出均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但该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OFDI吸收能力起到正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能够增强O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FDI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当吸收能力超过门槛值时,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将降低。  相似文献   

8.
组织复杂信息技术吸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复杂信息技术的吸收过程是一个组织学习和不断降低知识壁垒的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组织知识壁垒和吸收能力对组织信息技术吸收的影响。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该文选取了两个大型企业作为案例对象,通过半开放式的访谈和查阅公司档案等方式对信息技术的吸收过程进行了纵向研究。结果发现,组织信息技术实施知识和吸收能力的差异是导致不同信息技术应用结果的主要原因。通过标准化、简化界面以及合理的实施小组组成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组织复杂信息技术实施中的知识壁垒,提高信息技术的吸收能力。结论认为,组织知识和吸收能力对于组织信息吸收有很强的因果联系,通过有意识增加组织知识存量,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进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应用和价值发挥。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视角的学习型战略联盟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的来源。从知识吸收能力概念、各个子能力的作用以及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入手,剖析学习型战略联盟的成因与优势特征,提出知识吸收能力的发展驱使企业建立了学习型战略联盟,进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行为是创新空间溢出的重要表现,而吸收能力是外部学习和创新溢出发生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区域吸收能力在企业微观层面作为一个多维度变量,分解为人力资本、R&D活动和产品技术三个维度,探讨吸收能力中的构成要素对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特定学习行为特征的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社会临近性和组织临近性进行外部学习的企业更多的集中在电子行业高技术产品的生产领域上,并且CEO能力是企业利用与母公司和国外客户的组织临近性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知识网络与区域创新体系及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知识网络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模型,对认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及知识网络在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创新壁垒分类方法,即将创新壁垒分为知识创造壁垒、知识获取(知识流动)壁垒、企业创新壁垒和创新环境壁垒。在此基础上,还尝试提出了“绝对创新壁垒”与“相对创新壁垒”这二个刻画创新壁垒大小的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研究了基于该创新壁垒分类的政策反应问题。这一研究工作对建立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创造、共享和应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是以知识为纽带配置而成的组织形式。首先阐述编码知识、意会知识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其次探讨知识管理与区域创新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三阶段运行框架模式,探讨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创造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济南市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区域创新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社会化知识创造过程。鉴于区域创新日益突出的社会化特征,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简要回顾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社会资本的特点与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探讨了区域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形成本区域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以Romer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创新部门的空间知识溢出、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模型,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集聚和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知识溢出效应全局化时,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创新部门的空间分布没有关系;当知识溢出效应局域化时,创新部门分布占优势的区域随着集聚度和知识溢出的增加,人均产出增长率提高,而创新部门分布不占优势的区域,人均产出增长率下降,但由于知识溢出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将减缓人均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依赖性逐步增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研发投入、累积知识存量、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知识流动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金融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滞后期,而对外开放在当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创新理论出发,认为软件产业园区本质上是知识创新系统,基于市场竞争需求的知识创新是软件产业园区演化发展的动力,提出包含软件企业知识创新、软件产业园区集群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环境三维度的分析框架,从而为软件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存在行政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网络集群化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有效,是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主流.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有三个主要途径:专业分工、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知识与技术的载体,对区域产业聚集、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来自市场、区位优势、完善的制度体系、优越的创新环境氛围。探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不足的原因,对动力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路径,对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