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农业系统的动态评价问题,首先阐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Agricult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ASD)的概念和内涵,其次设计ASD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给出了ASD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的构建步骤,为区域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恢复重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关系及其途径,关键在于努力提高系统生产力,促进系统功能的恢复与合理结构的重建。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的过程中重建生态;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格局,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集水农业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图1,参20。  相似文献   

3.
SD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巨系统,具有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和强非线性的反馈结构,系统行为往往具有反直观性、对内部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等特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模较传统的数学模型更能充分刻画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特征.论文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复杂动态关系,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自然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适度增长三种方案下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比较优选出最佳模式,旨在为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业持续系统协调度的分析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是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非线性和灰色特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与模拟预测模型,并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以及预测进行实证分析。表3,参7。  相似文献   

5.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产业化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并在东北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实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及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应对策。参7。  相似文献   

6.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系统学原理出发,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的方法,对临汾西部山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该地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表3,参5。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业系统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关系的认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和农业实践的基础。识别农业子系统的原则是:农业系统的一级子系统应与农业整体的某种对外功能直接相关。按这一原则,农业系统可分为4个一级子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社会系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据耗散结构理论,社会系统作为耗散结构系统,必须不断地从自然中获得“负熵流”实现其不断有序化。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熵”的流动形成了两者“共序”及“偏序”的发展状态.人类社会与自然经历了“低度偏序”——“低度共序”——“高度偏序”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社会走向不可持续的发展历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共序”,真正发挥社会系统耗散结构的特点,在与自然的互惠互利共同有序中实现良性循环,使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从区域系统构成出发,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5项基本内容,即食物安全保障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人口控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黄土高原种植制度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依据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实施种植制度优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组建效益型农业;(2)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进农业系统生产力;(3)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自给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4)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此外,对黄土高原种植制度优化的基本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是一个处于非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同时具有非线性的动力学过程。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功能的系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我们必须保证生态系统中正熵流的有效减少和负熵流的增加,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切革命性的变革都是由于系统的结构处于不稳定时,在某个原始涨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耗散结构,即涨落是自组织演化的"生序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断涌现的过程。我们试图根据这一原理,在论述意识一般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个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以强调意识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人口系统的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判据得出了人口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冯桂珍 《系统科学学报》2004,12(4):47-49,52
系统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 ,可持续发展是在系统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内容和预定目标。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分析 ,了解系统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 ,既有利于深化系统理论 ,更有助于深化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层结构和21个指标).通过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方法,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矿区城市的特点,提出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的状态趋势评价模型,它既反映某一时点的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又能综合对比出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状况.最后对焦作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熵增加原理、耗散结构理论是理解开放系统演变的一把钥匙。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观。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之一,研究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其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依据吉林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9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吉林省城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可持续发展隶属度除长春、吉林较高外,其余城市均较低;利用聚类结果对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分区,吉林省分为3个可持续发展区域。说明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经济、社会、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等四个方面海选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初步筛选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相关系数大的指标,避免了信息重复; 二是通过主成分分析删除了因子负载小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 三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用17%的指标反映了99%的原始信息;四是通过人均GDP、国民幸福指数等指标反映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内涵;五是在国际权威机构典型观点高频指标基础上进行客观数据筛选的指标体系,兼具专家知识和客观实际的双重信息.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能通过涨落的调节达到新的有序。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功能的系统。生态平衡是指一个未受干扰或少受干扰的生态耗散结构系统,其组成、结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都处于动态平衡。人类要维护生态平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