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管理者时限问题的互惠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博弈中的序贯互惠模型为基础对管理者的时限问题进行研究,并综合预期因素,通过对企业与其管理者间序贯互惠均衡的分析讨论,得出解决时限问题的五个方向:增加未来收益预期、重视过去合作的历史、增加企业对管理者的信任、增加管理者的每期收入、加大对短期行为的惩罚。该研究对管理者激励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利他行为者在与利己行为者的个体生存博弈中的不利处境.对于扩展的群体的生存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只要利他行为的回报充分大,群体的利他行为就会存在.利用元胞自动机的仿真验证了这一现象.对个体和群体两种生存博弈的分析表明,互惠利他行为是群体机制的一种涌现现象.  相似文献   

3.
社会偏好是影响项目团队成员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了互惠和利他偏好条件下的项目团队多主体合作模型,讨论了互惠和利他偏好对团队成员最优合作努力和生产努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讨论了互惠和利他偏好的相互影响。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理论结论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存在一个互惠偏好的临界值,使得当团队成员的互惠偏好程度低于该临界值时,提高互惠和利他偏好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反之则不能提高团队成员之间合作;②互惠偏好对团队成员行为决策的影响与利润分享系数和协同产出系数直接相关,当利润分享或协同产出系数为0时,互惠偏好的变化不会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决策;③互惠和利他偏好对团队合作的影响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针对理论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脑神经系统的利他行为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他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受到重视。利他行为模型的研究尽管在描述上还处于简单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沿着斯密有关理性与情感论述的思想,结合现代行为经济学中的研究成果,应用脑神经经济学系统分析框架构造利他行为模型,它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偏好的基础上,包容了理性与情感这两种不同的行为决策模式,从内生的角度解释利他行为。最后,应用模型结果解释受到广泛实验研究的独裁者博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RDEU理论的n人非期望效用博弈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经典博弈论理性行为假设的局限性,基于RDEU理论提出了新的n人非期望效用博弈模型,给出了其纳什均衡的定义和存在性的相关定理.通过"夫妻之争"博弈问题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博弈问题的纳什均衡与局中人的偏好态度相关,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进化博弈理论的非对称博弈分析框架,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演化的两群体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讨论了投资者预期偏差、基本面风险及机构投资者比例对演化均衡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互惠偏好的多主体参与项目团队合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主体参与的项目团队合作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且来自不同主体的团队成员的行为选择策略将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合作效率,甚至影响项目成败。依据社会偏好理论,在考虑代理人互惠偏好的前提下,构建了来自不同主体的多个代理人的项目团队委托代理模型,将代理人在完全理性条件下和互惠条件下的行为选择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互惠偏好对代理人努力选择、团队绩效和项目团队激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互惠偏好对项目团队合作和团队绩效的促进作用并非具有绝对性,但能够提高利润分享的激励效果。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是分析经典非合作博弈问题的基本理论,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博弈中的参与人往往呈现出有限理性的特点.本文考虑有限理性参与人具有损失厌恶的行为特点,并对此类n人非合作博弈的Nash均衡进行详细研究.首先,根据参与人损失厌恶的行为特点,设置了n人非合作博弈安全水平参照点,并证明此参照点存在且唯一.然后,基于该参照点定义了竹人非合作博弈的损失厌恶Nash均衡,借助Brouw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该博弈均衡的存在.最后利用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参与人的损失厌恶行为会对博弈的均衡策略产生影响,同时参与人的支付效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企业举债扩张发展过程中与银行、政府的借、贷、管博弈问题需要研究。从本文假设出发,应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得到企业在银行—企业贷款博弈中具有后动优势的结论;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及其贝叶斯法则,通过求证银行收益类型的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的关系及其承接方式,并建立银行向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价体系,得出银行贷款与企业还债的最优概率以及企业是博弈均衡结果的最终决定者的结论;应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对政府、企业、银行三方进行博弈分析,得出政府在银行向企业贷款与企业向银行还债的博弈中扮演负债终结负责者角色的结论。本文对银行与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的信贷交易行为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演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基于不完全信息假设 ,借鉴生物进化过程中“复制动态”的思想 ,对非对称 2× 2演化博弈均衡进行渐近稳定性分析 ,完整地给出了其定性行为的拓扑等价分类 ,针对一些熟知的博弈模型介绍了若干新的结果 ,最后简要讨论了演化博弈论分析框架对经济行为模式动力学解释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研究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博弈论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借贷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银行与房地产企业的博弈均衡。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完善房地产融资、促进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关系良性循环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蜈蚣博弈实验结果与传统博弈论预测的纳什均衡结果存在系统性偏离的现象,本文从行为博弈的角度,假设人是有限理性的,用人的公平偏好特征来解释这种系统性的偏离.通过运用Fehr和Schmidt(1999)模型来刻画博弈参与者的公平偏好,考虑不公平厌恶系数的异质性,构建行为博弈模型来模拟蜈蚣博弈的实验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本文建立的模型不仅能够解释蜈蚣博弈实验结果的所有定性特征,而且估计出了不公平厌恶系数的均值范围.根据极大似然准则,本文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两个时期中企业主的互惠性偏好对员工的动态激励效应,从利益冲突角度构建了互惠性管理者与员工策略选择的两阶段序贯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在动态策略坏境中,互惠依然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管理者的互惠性偏好会迫使员工的最优策略选择发生局部的收敛,从而一定程度上替代契约的功效,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委托人的收益将大于理性条件下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6  
逆向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不同,传统供应链中的定价策略在逆向供应链中不再适用.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应用博弈理论对废旧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进行研究.分别得出了两个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斯坦克尔伯格均衡和纳什均衡)和一个合作博弈的均衡解(联合定价),并进一步对各种定价策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进化博弈模型中有限理性个体学习机制设计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化博弈突破了传统博弈理论完全理性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动态分析方法,模型中的动态产生的根源就是个体的学习行为,因此学习机制的设计是分析进化博弈问题的基础。本文在划分决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学习机制的设计框架,并针对不同的决策阶段具体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机制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进化博弈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拖延行为是多人讨价还价(协商)中参与人不能在首次协商中达成协议的现象.本文探讨通过动态讨价还价过程在多人间分配价值变化物品的策略博弈模型及其均衡的解析表示,并分析参与者达成协议的拖延行为特性.设计了价值变化物品分配的多人动态讨价还价过程,建立了多人动态讨价还价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人策略博弈模型,给出了物品价值变化率在不同范围内的多人动态讨价还价博弈均衡的具体形式.进一步,基于均衡分析给出了多人讨价还价过程中参与人拖延达成协议的条件,并分析了物品价值随博弈轮数发生规律性变化时,物品价值变化率对讨价还价中参与者是否愿意采取拖延行为达成协议的影响.给出了揭示拖延行为特性的上、下两个阈值.研究发现,当物品价值变化率低于下阈值时,拖延行为不会发生;当物品价值变化率高于上阈值时,一定会出现拖延行为;物品价值变化率在这两个阈值之间时,部分参与者愿意采取拖延行为.而其他参与者不愿意拖延达成协议,且其收益随着博弈轮数的增加趋近于0,在此范围内,耐心程度越高的参与者越会采取拖延行为.本文的研究为通过动态协商方式达成合作的多主体预计达成合作的时间以及设计合理的合作协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投资的激励模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企业项目投资基本模型 ,并通过对模型中委托代理双方 --企业与企业内部承建项目的部门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得到了一系列关于努力激励、收益分享、风险分担的深刻结论 .这些结论对于解释当前我国企业的一些经济行为 ,指导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平偏好”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是实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它与“理性人“假设的矛盾,所以较难纳入到经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在经典经济学理论假设下逐步引入信息和记忆效应,构建双盲最后通牒博弈模型、分配者策略模型和动态交互博弈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检验.动态交互博弈模型的计算机模拟产生非零的分配比率,与以往文献中的现场实验结果和现实情况吻合,表明公平偏好与信息和记忆效应有内在联系,即在经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下引入信息和记忆效应可导出公平偏好,由此搭建了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与公平偏好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不完全信息动态二维Cournot博弈模型及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1]和[5]的基础上,讨论两个企业关于具有一定替代性的两种产品的不完全信息动态二维Cournot博弈模型及其精练贝叶斯Nash均衡.进一步分析当两种产品不存在替代关系时,这个二维Cournot博弈的精练贝叶斯Nash均衡与对这两种产品单独博弈的精练贝叶斯Nash均衡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博弈及均衡是多维博弈及均衡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经验权重魅力值学习模型"(EWA)中引入公平因素而构建公平博弈学习模型,模型用公平思考引起的心理效用来代替策略物质效应,以此来修正决策参与者的策略收益,改变策略魅力值,进而研究动态博弈过程中博弈均衡的移动;通过对公平博弈学习模型和EWA学习模型的最后通牒博弈决策模拟比较,结果发现公平博弈学习模型能更快地收敛于均衡策略;我们继而设计并进行了冰淇淋蛋糕分配实验,实验证明了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公平思考及学习等行为;最后用实验数据检验公平博弈学习模型与EWA学习模型,结果显示:两个模型都可以收敛于均衡策略,但公平博弈学习模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对参与者决策行为更好的预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人类的公平思考行为影响着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