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两类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集聚、要素市场化同时纳入要素错配分析框架,基于中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之外的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讨论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资本、劳动力要素错配的影响,以及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和要素市场化,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如下: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均在不同程度上矫正了中国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比较而言,两类基础设施对劳动力错配的矫正作用均更为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国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过度地区,而在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不足地区不显著;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以及要素市场化,均在两类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中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0~2016年省级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基于地区高端资源错配视角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驱动创新绩效的非线性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国27个地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端资源错配,且错配情况近年来没有明显改善;产业转移驱动创新绩效的效应显著受限于地区高端资源错配程度,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门槛水平的提升,产业转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由促进变为抑制。最后,本文结合医药制造业行业特点,从深化市场改革、加强东西部地区联动、合理引导要素转移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将建设用地这一生产要素引入到Hsieh和Klenow的资源错配模型,首先测算了2006-2015年我国工业、商服、住宅三类建设用地的资源错配指数,然后对其进行因素分解以探究错配来源,最后估算了建设用地资源错配所造成的产出损失率.研究发现,工业、商服、住宅三类建设用地均存在不同程度资源错配,工业、住宅用地存在过量配置,而商服用地则存在配置不足;自身价格偏低是工业用地过量配置的主要原因,要素边际产出偏低、用地价格偏高则造成商服用地配置不足,而畸高的边际产出是住宅用地过量错配的主要原因;若消除建设用地资源错配,可使经济产出增长30%左右.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收获了纠正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一些启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经济现实,放松企业同质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和"完美银行"的隐含假设,将国有、民营的"二元"信贷错配和商业银行脆弱性特征引入带有金融加速器效应的DNK-DSGE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约束条件的不同,金融加速器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放松了"完美银行"假设,外界微小冲击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双重扩大(收缩)机制,使得金融加速器效应更加显著,又由于我国典型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二元"信贷错配的存在,造成了我国整体外部融资风险升水的杠杆率弹性被低估,对金融加速器效应又具有一定的冲抵效应.模拟结果还表明,信贷错配和商业银行脆弱性特征叠加的外部冲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货币政策对调控通货膨胀效果最好,对调控总产出效果欠佳.同时其外部冲击具有传递性和持续性,并且这种持续性会延长1~2个季度.本研究可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将人力资本错配纳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简称人力资本贡献率)分析框架,对2005~2018年中国除西藏及港澳台之外的30个样本省份的人力资本错配指数和人力资本贡献率进行系统测度及演进态势分析,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影响及效应,进一步讨论了产业集聚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整体人力资本错配趋于缓解,但演进态势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呈现为趋于改善、反复波动、不断恶化的事实特征;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且区分配置不足和过度两种错配类型后,这一效应仍然存在,但人力资本配置过度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均不同程度地矫正了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负向效应,而制造业集聚会强化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在学理上丰富和完善要素配置与经济增长理论,所揭示的相关问题及影响机制对于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供了丰富的政策蕴含。  相似文献   

6.
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素空间集聚影响空间资源配置效率,制度质量影响要素积累效率,两者的综合作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通过量化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动力和创新要素集聚,构建要素空间集聚指标,运用中国1997-2016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SDPD)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要素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表现出阈值效应,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中心分别是广东、湖北、四川以及辽宁;要素空间集聚和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两者存在互补的影响关系.研究还发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论文将资本存量区分为国内资本存量和国外资本存量,基于Bienni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考虑环境消耗的中国1998—2011年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测算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投入、国内资本、国外资本以及环境消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3%、3.67%、48.1%、18%和25.9%.分地区统计发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性最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最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本依赖度较大且存在地区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限,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巨大消耗,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级劳动力要素的规模效应对政府制定合宜的人才政策、合理引导高级劳动力要素向企业集聚并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吸收能力理论和“威廉姆森”假说,提出高级劳动力要素规模效应对企业创新存在Ⅰ、Ⅱ、Ⅲ三阶段的“断点”特征。实证表明,中国企业高级劳动力要素创新存在阶段性“断点特征”,并且更偏向吸收能力理论所指示的“断点”特征。高级劳动力要素向非本土、东部以及创新差距较小行业的企业集聚,更有利于企业高级劳动力要素规模突破吸收能力理论所指示的“断点”值并促进企业创新。政府一方面可出台合宜的人才政策引导Ⅲ阶段企业的高级劳动力要素向Ⅱ阶段企业转移,另一方面可实施合宜的产业政策促使产业内部形成企业创新差距较小的创新结构,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货币错配问题长期存在于新兴经济体中,近二十年来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衡量货币错配的实证性指标,但这些指标仅考察了货币错配的存量部分,导致以往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提出采用银行结售汇数据构建货币错配的流量指标,此指标可以动态分析出引致货币错配的深层次原因.然后运用ADL模型分别对货币错配的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进行建模,实证分析了货币错配与利差、汇差等多个指标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币的适当贬值、适当扩大进口以减少贸易顺差,可以从存量的角度有效降低货币错配问题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流量的角度有效降低中国存在的货币错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机器人应用日益普遍以及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探讨了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其机制在于机器人应用能够发挥治理效应与人力效应.对于非高科技行业以及位于制度环境并不完善地区的企业来说,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人力效应影响机制的深化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结构通过发挥“双重互补作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最后,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开发式创新,机器人应用对于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推动机器人产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产业经济学增长率产业分类法来界定上市公司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将企业生命周期与智力资本相结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平均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各阶段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结构资本仅在成长阶段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但统计上不十分显著.分析结果也表明: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在资源利用上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而对人力资本的利用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内生化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构建包含资源开发和制造业在内的四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剖析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加速积累,引导更多劳动力流向技术创新部门,激励技术创新,弱化资源开发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切断"资源诅咒"的传导途径,社会资本成为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进一步,以政府机构质量和信息沟通共享构建社会资本指标,运用1998-2013年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交叉效应"的引入,资源与经济倒U关系的拐点逐渐往后推移,证实了社会资本打破"资源诅咒"的内生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激励在风险资本促进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在风险资本促进企业创新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股权激励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风险资本通过高管激励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参与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的风险资本样本中,这种中介作用更显著。与限制性股票激励相比,风险资本更能通过影响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来促进企业创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风险资本对于国有企业创新影响较小,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对高管的创新激励小。对高管的创新激励,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估计全要素生产率(TFP),以省份和行业为分组,分别计算TFP离散度、资本和劳动的边际收入产品离散度,并进而考察生产率波动对资源配置的内生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劳动要素在30个工业行业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配置扭曲,且资本要素扭曲要大于劳动要素的扭曲;生产率波动与资源误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率波动越大,资源误置的程度越高。在工业经济中,生产率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行业层面和省份层面的资源配置扭曲(10%~30%),传统关于调节资源配置政策的福利效应可能被高估。  相似文献   

15.
民营制造业拥有较强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和信贷歧视.基于此,本文采用A股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银企关联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不同期限结构的融资性负债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联的存在明显削弱了短期、长期负债对于研发投资的约束,且对长期融资性负债的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区分银企关联结构的检验发现,相对于高管关联,持股关联在其中的作用更显著,且对于小型公司、高科技公司及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公司的影响更大.特别地,我们还发现建立持股关联的小型公司、高科技公司,其短期负债的约束作用同样被显著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深入地阐释了银企关联在中国民营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这种非正式制度对市场化的替代作用及其合理性提供了证据支持,并丰富了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视角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构建30个重点城市的营商环境优化指数,通过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其通过降低企业层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行业层面的市场竞争、以及改善城市层面的要素资源配置的中介机制实现,而且要素资源配置中介效应大于市场竞争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对所属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影响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沿海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外部关系产生的知识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关系契合、知识迁移与突破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社会资本契合和关系资本契合对知识迁移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而人力资本相关度与结构资本相关度对知识迁移的影响不显著, 但关系资本契合与人力资本相关度交互作用对知识迁移却有显著正向影响; 知识迁移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两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地正向影响, 其中对过程创新绩效维影响更显著. 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有效实施知识管理, 进而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SYS-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均会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制造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效率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区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小于中西部;制造业集聚促进东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对中西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平均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7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行业企业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盈利能力、运营效率、企业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行业,在盈利能力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有显著正向作用;但运营效率上,物质资本对其有显著积极作用,而人力资本有显著负面影响;企业价值上,物质资本对其有显著负面影响,而人力资本却有显著正向作用.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表现为在竞争行业中为正,而在非竞争行业中为负,但统计上不十分显著.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源利用上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而对人力资本的利用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因素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公司治理的各种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构建了研究模型,并结合西安市千余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