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方向选择--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将农业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准备农业现代化,初步农业现代化,基本农业现代化和较高农业现代化4个阶段,构建出了一套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然后以河北省为例,从物质技术装备、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经济非农化水平和环境质量水平5个方面对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所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增加农业投资,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经济、兴建乡镇企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解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循环经济的低碳农业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辅相成。以规模养猪场实施沼电工程为例,研究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结果显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的沼电工程的实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手段。图1,参18。  相似文献   

3.
农业持续系统协调度的分析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是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非线性和灰色特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与模拟预测模型,并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以及预测进行实证分析。表3,参7。  相似文献   

4.
东兴村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东兴村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投入与产出的分析研究,进而评价其综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发展前景,提出东兴村农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波动方程对粮食产量及气候和粮食生产物质资料投入要素波动性进行分离,对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气候因子进行时间序列波动变化特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探求粮食产量波动形成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物质资料投入因素年际间波动高于气候因素波动;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降水量波动以及政策制度变化是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生产是农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指标,其增长过程和发展前景直接制约着农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转。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逐步回归方法和Logistic曲线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前景分析,寻求示来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因素,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下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为例建立了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依托“比较优势”理论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福建省的67个市县进行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在总体层面以及5个状态层面(农业自然基础、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民生活、农业经济稳定性)上,对各市县的资产质量、负债质量和净资产做出了精确的表达,为不同级别的农业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客观的数量依据。图7,表1,参4。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叠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为例建立了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理论的熵值法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针对该省67个市县样本进行了农业经济发展各个层面的指数构建和等级划分;在总体层面,以及5个状态层面(农业自然基础、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民生活、农业经济稳定性)上,对各个指数进行了6个方面的空间叠置分析,对各市县不同层面潜力的发挥状况做出数量评估,为不同级别的农业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客观的数量依据。图7,表1,参4。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21世纪的挑战与生产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49 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了长足的进展,在21 世纪中国在粮食生产的增长方面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这主要是由于严重的农业资源匮乏和农村剩余劳力的大量过剩. 但是,通过严格控制现有土地资源、推广作物复种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单产,中国还是有能力在粮食的产出方面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分析和论断基于自1980 年以来中国在粮食问题上成功使用的一种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东北玉米主产区土壤——玉米——奶牛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7 ̄1994年,对双城市的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玉米-奶牛系统)进行了能流的调查分析。其特征表明:东北玉米主产区农业生态系统由过去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现在的复合结构,应尽快大区域建立土壤-玉米-奶牛生态系统,增加农业的投入与产出。  相似文献   

11.
指出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快农业发展的途径。从农村基础设施、人口素质、就业和产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及风险等方面阐述农业发展的现状,利用博弈理论———古诺博弈模型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阐明政府在农业发展中应发挥适度的引导和组织作用,针对农业的现状提出加快其发展的建议。表1,参7。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资料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河北省农村(农业)经济总量与农业生产资料之问的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然后在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趋势的关联分析,其结果动态地反映了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区域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表4,参5。  相似文献   

13.
农业能量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结构、特点与编制薛新伟(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TheStrure,CharacteristicsandCompilationoftheAgricultureEnergyInput-Occupancy-...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投入效果的横向和纵向DEA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EA方法,对佛山辖区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科技进步效果进行横向(同一年份不同地区)和纵向(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分析评价。该方法可以直接反映科技投入对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忽视了机场运营过程中航班延误、噪音及有害排放物等非期望产出带来的负面效应. 采用非参数方向距离函数法,构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模型. 针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多机场区域10个主要机场,对引入非期望产出前后运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非期望产出是评价机场运营效率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非期望产出要素对机场运营效率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引入非期望产出后,我国机场运营效率和运营规模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性;最后为机场及航空公司管理者在权衡机场吞吐量和服务质量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复杂巨系统的特点与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探讨了农业复杂巨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预测全国粮食产量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 .该预测法的关键技术是复杂系统的投入 -占用 -产出技术 ,非线性预测方法和最小绝对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江苏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江苏农业系统能值产出效率较高,运行状况居于全国较好水平,但仍处于石油农业发展阶段。为了促进江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增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逐步减少石化能源的投入。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系统的桂西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是广西乃至全国贫困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广西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通过人均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人均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平均每公顷土地产出的农业社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个指标,将桂西与广西其它4大经济区有关农业经济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引用灰色系统的相对关联分析模型,分析并找出影响桂西地区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农业经济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为政府对桂西农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19.
DEA方法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可以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及趋势,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从理论上研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贡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EDA方法中的C2R和C2GS2两个模型,在考虑农业技术进步情况下,直接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使其测算更趋合理。参6。  相似文献   

20.
林农间作系统林木优化采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和数值计算技术建立了黄淮平原典型农桐间作系统的林木优化采伐模型,模型考虑了林木、作物和动物的产出动态、产出的时间价值和典型的约束条件,以系统产出最大为目标来确定林木最佳的主伐期和间伐期。模型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语言编制,可方便地用于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