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经济界对经济区进行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考虑各经济区的特征,对经济区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组织,统筹规划,从而作出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 地区科技发展与区域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发展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我国的科技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技术梯度。经济发展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相应地,科技发展也大致形成了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地带;第二,地区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群落性”,科技群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工作为国家科委重点研究项目“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着重对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基建投资、科技教育投资等重要经济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对下述经济关系进行完全定量化的动态描述。这些关系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经济增长与科技、教育投资规模的关系;科技、教育以及更新改造投资对技术进步水平提高的作用以及积累、消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等等关系。针对我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区域产业项目迁移为背景,融合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建立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仿真方法预测迁移项目的空间分布;以产业经济效益,能耗特征对产业进行分类,设定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效率发展方式,借助生产函数法和产业污染投影系统,仿真分析不同技术效率发展方式下的迁移产业产出和污染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环境基尼系数对迁移项目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会有效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间的矛盾;相对于注重低能耗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产业技术发展方式会加剧区域经济、生态的非均衡性;在短期内,相比于低能耗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的规模化建设对区域整体的经济、生态均衡性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四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实证评估了2007~2016年我国省际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静态效率评价采用四阶段DEA模型"过滤"了外生环境变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地区供给效率被低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外生环境变量对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影响显著;动态效率评价则是利用了Malmquist指数,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TFP在2007~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新时期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应该正视区域差异和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加大投入力度和地区交流合作、注重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同步提升,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沿用Battese和Coelli关于无效丰项设定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泛珠三角"2000~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对于各省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使各省区的前沿技术进步均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各省区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侯杰 《系统工程》2014,(1):87-94
目前,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尚不协调,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成果基础上,尝试构建一套包括经济发展力、环境承载力、社会发展力、科技创新力4个方面18个具体指标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进行测算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2007~2011年我国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呈"双剪刀口"状,为我国应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虑地区生产技术异质性前提下,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利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中国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技术差距比率"衡量三大区域物流生产技术与全国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面板模型分析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物流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东部实现全国最优生产技术,中西部差距较大,传统测度低估中西部物流技术发展潜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依赖纯技术进步,而非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动态分析显示,区域和省际物流生产率水平分化明显,中西部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状态;政府支出、FDI、交通设施、研发、产业结构、市场需求、能源结构七个因素的研究发现,各因素对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相同,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FDI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98-2006年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首先基于基尼系数测度了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FDI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阶段实证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也不一样;虽然在"入世"前后有所变化,但FDI的区域分布差异是造成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造成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矛盾,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解决矛盾的最有效手段。本文首先从环境规制中各投资与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关系入手,并对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构建绿色发展导向下的区域环境规制决策模型,为区域制定环境决策最优方案,平衡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与均衡发展。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浙江省环境规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为浙江省提供:绿色经济发展收益最优的环境规制决策方案;生态环境改善最优的环境规制决策方案;协调发展环境规制最优决策方案。通过结果分析,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区域,提供不同的环境规制决策建议,并为浙江省环境规制投资方案提供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东亚对华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基于自由贸易区的对华FDI逐步增加;农业及其要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会促进农业部 门及其出口不同程度的增加,蔬菜和肉奶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同时实际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总值的降低;基于农业要 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的各经济指标对其弹性相对较大;农业部门技术进步越大,地区产出增长差异越大,而农业要素生产 部门相对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大.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为环境系统及经济发展。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投入建设生态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省内建立低碳经济区域试点。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区域异质性,首次运用共同前沿考察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并定量测算创新的技术差距。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总体创新效率偏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不同的技术集合,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在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呈现一致的发展格局,但是东部工业企业和中西部工业企业在两种前沿下创新效率变化有显著的区别;东部工业企业与当前全国最优创新水平非常接近,而中部和西部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水平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后进区域工业企业正在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出现了对先进区域工业企业"追赶"的现象,但是收敛的速度仍然比较慢。  相似文献   

13.
将资源、能源与环境要素纳入钢铁企业效率评价体系,利用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6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低碳经济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技术效率衰退则是主要原因.通过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与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环保投入与政府规制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资源禀赋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会产生"资源诅咒"现象,即资源优势阻碍经济增长.目前研究较少考虑资源税制设计对区域"资源诅咒"的影响,缺乏资源税改革对区域演化作用深入研究.基于历年统计数据,本文研究当前我国区域"资源诅咒"分布情况,并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编制社会核算矩阵(SAM),分别以2%、5%和10%的煤炭资源税率设置模拟场景,分析资源税改革对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和"资源诅咒"演化的影响,并提出破解我国区域"资源诅咒"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税改革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区域"资源诅咒"恶化,但会使产品价格发生波动,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同时改革会影响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抑制资源生产和加工产业增长,促进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流动,使资源消费和产业结构趋于理性,从而适度控制各区域的能源供给和需求,逐步转变各区域增长方式,协调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建筑产业TFP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增加值筛选指标的方法对建筑产业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完成中国31个省份2006-2009年建筑产业生产效率Malmquist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最后, 通过方差分析法识别出影响当前中国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关键因素. 三种方法的有效结合, 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指标选取、模型度量以及影响因素识别三位一体的客观研究, 为研究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原因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体系. 研究发现, 目前中国建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稳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 而规模效率的改善只是短期行为, 并没有成为主要原因, 而且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将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科技投入"、"建筑业人力资本"和"经济水平"三个指标对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生产效率提升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及碳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GDP增长及控制CO2排放的双重目标,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及碳减排潜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于"十二五"初期止住下降趋势开始回升。其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省份都属于高效率地区,而大部分西部省份,以及中部除湖南、江西外的地区都是低效率。在最优效率水平下,全国存在明显的CO2减排空间,低碳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的可减排规模及相对减排潜力均较为突出,应是CO2减排的重点区域。研究指出,实施考评体系改革以及破除各类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壁垒,能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业企业的创新过程构建了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深入剖析2000~2009年间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尽管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科技创新技术的大幅退步使科技创新效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产品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则使产品创新效率表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但是资源配置效率可改善的空间非常有限。内资工业企业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技术的进步,并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率,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环境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林业为例讨论了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互利共赢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指出:当前我国存在着林业发展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法在于平衡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林业产业体系的特点、以及人类对林业产品服务的需求三者关系,建立近自然林业经营系统、均衡开发林业木质资源与非木质资源,以及非物质资源产品,提高经济与生态整体绩效;并结合浙江省临安市白沙村案例,分析了通过林权改革、引进外部智力,发展近自然林业产业,实现经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互利共赢,并讨论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晓红  程鑫 《系统工程》2013,(6):100-107
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加大的国际大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产业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其两型化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采用超效率DEA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2~2010年产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刻画了我国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效率分布的锥型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和开放程度等维度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对产业两型化效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向作用;重化工业占比对产业两型化存在负向作用;而环境规制相关变量和开放程度相关变量在不同估计方法中的结果并未出现一致的稳健性。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