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农业生态环境灰色综合评价及其支持系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确定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应用层次灰色分析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方法步骤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划分 .并开发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支持系统 .  相似文献   

2.
一种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由于评价的本质是人的一种智能活动,一般来说它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评价工作中某些指标具有的突出影响就是这种非线性特征的一种表现.但常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多为线性形式,为解决模糊综合评价法存在的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更为一般的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既能够反映某种指标的突出影响,又能把线性加权平均模型看作它的特例.将该模型应用于对水质评价的实例,得到了比线性加权评价法更令人信服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较加权平均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异特征与空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福建省67个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禀赋条件、投入产出状况和环境负荷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水平的能值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县际差异,并根据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结果划分为强协调发展型、较强协调发展型、较弱协调发展型、不协调发展型和极不协调发展型5种空间模式.探讨各模式的发展特征与生态经济协调状况,为促进农业生态区划与目标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图1,表4,参12.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我国2005年各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相对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31个省区划分为5个级别,并对各省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构平衡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间差异较大;农业循环经济结构平衡性与总体发展水平之间没有对应性,结构失衡状态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安康市汉滨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5个指标对安康市汉滨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汉滨区的生态安全度是逐年提高的,但评价结果数据非常接近不安全的级别,这就预示着需要继续保护生态环境,并加大环保力度,否则将使本地区生态安全步入不安全的级别。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黑河流域草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黑河流域草原生态环境的特点,基于P—S—R模型,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了草原生态安全综合评判模型,对黑河流域各县区草原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黑河上游至下游,生态安全状况依次降低。肃南县和祁连县草原生态安全;民乐县和高台县较安全;山丹县稍不安全;肃州区、甘州区和嘉峪关市不安全;金塔县、临泽县和额济纳旗极不安全。各县区对不同因子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的密切值法综合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切值法是多目标决策的一种优选方法,将改进后的密切值法应用于农业技术经济方案的综合评价是一种新的尝试,农业技术经济方案优劣的评价主要由产量,投资、耗水量,用药量和劳力等指标组成。首先由各经济方案中各评价指标的极端情况组成“虚拟”的最好和最差方案,其次求出待评价经济方案(点)与最好,最差方案的距离,再引进可综合反映与最差方案距离两者水平的综合参数--密切值,实例计算表明,BP神经网络方法不能应用于该例的技术经济方案评价与排序,结果存在多义性,密切值法的排序结果更可靠,用于农业技术经济方案评价与排序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密切值法计算过程简单,很容易实现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却在逐年下降;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等维度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人口维度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据此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伦理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图3,表2,参13。  相似文献   

9.
以秦家镇为例,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生产基地的土壤和水环境分别进行了评价,证明基地环境质量均为良好。此外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基地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判结果再次表明基地的环境质量完全符合国家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通过验证证明方法可行、结果可信,可以推广至其他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表7,参5。  相似文献   

10.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AHP法建立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观赋值法计算指标的权重,采用概率论对指标进行定量筛选和定性修改指标,最终得到反映道路运输企业现状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计算了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陕西省能值密度为5.02×10^14sej/hm^2,人均生态足迹为4.481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881hm^2,人均生态赤字达到3.6929hm^2,这说明2005年陕西省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其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图1,表3,参10。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和能值理论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了山东省长岛县2003-2008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分析表明,生态占用和生态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生态赤字明显,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目前长岛县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级,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区域生态安全,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尺度性。提出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为长岛县生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河南省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判河南省的生态安全性,运用生态压力指数对河南省1990。200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生态压力指数从1990年的1.25增高到2005年的2.29,16a间生态压力持续增高,生态压力指数一直大于1,生态环境始终处于不安全状态。从空间变化上看,洛阳、焦作、新乡、濮阳4市的安全等级指数由1994年的4级(较不安全)变化到2004年5级(很不安全),三门峡、开封、平顶山、周口、南阳、驻马店和漯河市由5级(很不安全)变为6级(极不安全),鹤壁市和信阳市保持5级(很不安全)不变,商丘市则持续6级(极不安全),而郑州、安阳、许昌、济源则由原来的4级(较不安全)增加到6级(极不安全)。由此可知,河南省各地市的生态不安全程度正在逐渐增大,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必须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产力。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吉林生态省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特点,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支持4个方面创建了生态农业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吉林生态省建设之初(1999~2003年)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为吉林生态省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表4,参14。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其对车尔臣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计算与评价,最后针对车尔臣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表2,参12。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为环境系统及经济发展。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投入建设生态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省内建立低碳经济区域试点。  相似文献   

17.
沽源县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沽源县生态脆弱的实际情况,尊重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沽源县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导目标,采用线性规划和灰色动态系统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并将其它效益作为约束条件,得到了2015年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宏观方案。研究表明,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00mm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耕地面积不宜超过土地总面积的25%,牧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约40%,不宜片面强调过多发展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带(群)承载着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集聚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其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前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背景下,选择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框架进行了指标选取,并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方法对哈大齐城市带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区、齐齐哈尔市区和兰西县生态欠安全,肇州市、肇东市、大庆市区、双城市和肇源县、安达市、富裕县、杜伯县和林甸县生态较安全,且安全程度依次增加。该结论可以为哈大齐城市带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