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悬停直升机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详细分析了各种类型直升机的回波特性 ,从回波信号中提取了旋翼回波最大线速度vmax 和旋翼回波闪烁周期Tp 的信息。在综合利用这两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悬停直升机进行了识别 ,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一定的信噪比下对悬停直升机的检测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近程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作战对象,武装直升机低速飞行或旋停时,其机身回波极易被背景杂波掩盖,导引头很难识别,所以只能通过旋翼回波信号跟踪目标.简要介绍了直升机旋翼谱的理论模型,并详细介绍了旋翼谱基带和射频复现的方式.在成功复现直升机射频信号的基础上,完成某型号导弹攻击直升机半实物仿真试验,半实物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了直升机旋翼信号射频复现方式及建模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采用流场数值模拟和弹道仿真相结合对导弹自控终点侧向散布进行计算的新方法.运用动网格技术更新由于导弹与载机发生相对运动而导致的计算域的变化,将整个流场的解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解进行耦舍,模拟计算了9个工况下机弹分离时导弹所受气动干扰力、姿态角和位置,分析了发射条件对导弹气动力、姿态角和位置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导弹弹道仿真初始参数,仿真计算了导弹的自控终点侧向散布.结果表明该型导弹与载机分离时产生的气动干扰对导弹飞行自控终点侧向散布影响较小,从而验证了该型导弹的发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远程弹箭高空条件下的弹道特性,推导了远程火箭在高空稀薄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表达式,对阻力系数在稀薄大气中随马赫数与攻角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在高空弹道计算中应考虑稀薄大气的影响,把整个弹道分成稠密段、过渡段和稀薄段三部分,全弹道的阻力系数与各段对应使用。仿真结果表明,稀薄气体中的阻力系数比稠密大气中的大,采用复合阻力系数进行弹道计算比完全采用稠密大气中的阻力系数计算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风扰动下的卷弧翼弹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  孟云鹤  戴金海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6):3627-3630,3696
大气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常值风、风切变、突风和大气紊流等,大气扰动是引起弹道散布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建立了导弹在风场扰动条件下的按231转动的地面发射坐标系中的六自由度(6DOF)模型,其次应用CFD方法计算了某种外形旋转导弹的气动系数,然后在模拟风场中仿真计算该旋转导弹的弹道。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景视觉的旋翼共锥度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中心折反射全景相机成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测量旋翼共锥度的新方法。用安装在直升机〖HJ1.8mm〗桨毂上与旋翼同步旋转的折反射全景相机获取直升机3片桨叶的全景图像。根据桨叶上标定块角点坐标与全景图像坐标对应关系,给出了标定块相对于全景相机的外参数计算方法,推导了一组根据平面标定块位置参数计算旋翼共锥度的公式。全景相机在直升机桨毂上的安装无特殊要求,通过变换标定块位置,可实现旋翼任意位置的共锥度计算,与以前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误差在±5 mm 以内。  相似文献   

7.
张辽  张允昌  韩亮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Z2):166-168
以某型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为背景,阐述了如何建立直升机旋翼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运用旋翼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其中的技术要点,有针对性地讨论并设计了一种旋翼系统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其中根据直升机模拟器飞行动力学仿真的需要对旋翼系统模型进行了适当简化,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逼真地模拟直升机的动态特性,实际应用效果验证了所述理论及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可变飞行模态飞行器,兼有直升机垂直起降、悬停和固定翼飞机高速前飞的优势,是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分析一类可变飞行模态飞行器运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该类飞行器共有特性的、抽象的统一数学模型结构。并在统一模型的框架下,建立了鸭式旋翼/机翼无人机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可以实现该类飞行器各转换模态的配平,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Simulink的直升机动力学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志  申功璋  杨超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0):2730-2733
建立了完整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建模时综合考虑了直升机的主要气动力部件的建模以及气动干扰等问题,详细讨论了与主旋翼相关的翼型气动力模型、诱导速度模型和挥舞运动模型的建模方法。基于层次化、模块化的建模原则,整个仿真模型最终在Simulink平台上得到了实现。最后采用算例直升机数据,根据提出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定直飞行的配平计算和操纵响应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建模理论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射程为120km的地地火箭进行了广泛的空气动力计算。第一个目的是研究控制系统对于圆概率误差CEP(相对于理论的误差预算)的影响。介绍了无控制、有姿态控制和有捷联惯性制导控制三种不同情况的结果。证明只有应用捷联惯性制导才能补偿大的总冲偏差的影响。用尾舵可实现火箭的控制。给出的实例也表明静态裕度和轴向力系数对CEP是有影响的。第二个目的是求出能够用气动控制实现完全平衡的最大总冲偏差。  相似文献   

11.
朱隆魁  汤国建  余梦伦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3):6563-6565,6568
针对力矩式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防空导弹,给出一种姿控固体小火箭的点火条件和末端修正制导策略,并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对不同运动特性目标的拦截能力以及主要误差因素对终端脱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弹道修正能力,能在较大空域内实现直接碰撞,但是受雷达导引头测量误差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防空导弹,利用一系列假设,设计满足对抗仿真系统需求的比例导引法仿真弹道;运用瞬时平衡法对导弹气动力参数进行处理,形成平衡升力系数和平衡侧力系数;在导弹控制系统理想工作情况下,运用弹体法向、侧向受力与控制系统产生的需求力相等的假设,建立弹道方程;通过仿真可以看出,利用的假设和建立的弹道方程是正确的,能够描述某型防空导弹的弹道特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快艇运用其高速、高机动特性防御直升机火箭弹攻击的战术. 对不同战术想定下快艇机动规避直升机火箭弹攻击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推导出了火箭弹的运动模型、弹着点散布模型以及火箭弹对快艇的命中判断模型. 对快艇在不同机动方案下规避火箭弹的成功概率和成功枚数进行了仿真计算. 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了在特定想定下快艇利用自身特性成功规避直升机火箭弹攻击的机动策略和方法. 结果表明: 当采用最大航速最大舵角转向和在全速航行时采用紧急制动转向方法机动的规避效果最好; 其次是采用巡航速度加速转向或匀速转向机动; 最后是采用航向不变, 紧急变速的方法机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递归小波网络的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递归小波网络建立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的方法,给出了模型结构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小波网络权参数进行调整。这种网络模型利用内部状态反馈来描述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不必事先确定系统模型的类别和阶次,直接建立操纵量与加速度、角速度等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避免了建立复杂的气动系数、气动导数模型的过程。与传统的机理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并行解算程度高、运算速度快的特点。在某型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舰载起降环境的气动特性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升机在非航空型舰船飞行甲板起降时,甲板区域复杂的气流流动严重的影响飞行安全,本文首先介绍了直升机舰载起降区域的气流流动特点及其对飞行的影响,然后以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对甲板区域的气流流动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做了对比,分析了直升机在该甲板区域内的飞行特点,指出应重视流场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侧风状况下轿车气动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获得适合计算侧风气动特性的湍流模型为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比了标准k模型、RNG k模型、Realizable k模型以及SST模型对不同横摆角状态下轿车气动特性仿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时,采用Realizable k湍流模型仿真得出的阻力系数与实验结果最为吻合,误差仅为1.53%,侧力系数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更为吻合;当3~1 5时,采用Realizable k湍流模型仿真得出的阻力系数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最大为0.96%,侧力系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误差最大也仅为4.9%。总之,Realizable k湍流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侧风状态下车辆的气动特性,仿真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车辆的侧风稳定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水下火箭攻击弹道数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下火箭是一种新型高速水中兵器,由于新武器技术跨越大相关型号信息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其超高速大变深的水下攻击弹道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定位。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数学思想,设计了一套数学仿真方法,并根据对模拟弹着点的统计学处理给出了相应的仿真效果评判办法。通过对某水下火箭典型攻击弹道的复现,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对产品出现的问题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及有效的定位,降低了产品研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