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根围土壤线虫种类丰富,有些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其中胞囊属线虫(Heterodera spp.),螺旋(Helicotylenchus spp.)、盘旋(Rotylenchus spp.)、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spp.)及真滑刃(Aphelenchus spp.)等植物线虫在大豆田分布普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贝漫浅盘法收集不同轮作体系下0~20cm、20cm~50cm、50cm~80cm大豆根围土壤线虫,研究不同深度大豆根围重要线虫分布情况,以从线虫生态角度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并探讨大豆合理轮作体系.结果表明,大豆各轮作体系土壤总体线虫、胞囊线虫、螺旋-盘旋-拟盘旋线虫及真滑刃线虫密度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20cm和20 cm~50cm,米豆和麦豆迎茬大豆根围胞囊线虫密度较大,轮作胞囊线虫密度大于连作,各轮作体系间土壤总线虫和真滑刃线虫数量在3个土层差异不显著,休闲区螺旋-盘旋-拟盘旋线虫为优势种群.图10,参24.  相似文献   

2.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NJ施用剂量、施用次数和在盐碱土、风沙土及黑土等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对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幼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嗜菌异小杆线虫施用浓度在线虫5条/cm2~80条/cm2剂量时,施用2~3次,可有效地控制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施用浓度对线虫防治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效果的影响较施用次数要大.在黑土、盐碱土和风沙土中,嗜菌异小杆线虫对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都较高,其中盐碱土防效更好一些.表4,参24.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检测土壤中的胞囊数量和单胞囊卵量,旨在探讨作物轮作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和单胞囊卵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连作与轮作大豆田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15 a连作和轮作分别为62.7个·(100g干土)^-1和67.5个·(100g干土)^-1,16 a连作和轮作分别为63.7个·(100g干土)^-1和64.7个·(100g干土)^-1;麦豆区田间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显著高于米豆区。连作15 a和16 a大豆田的胞囊线虫单胞囊卵量低于50个发生频率分别为93.0%和89.0%;麦米豆轮作区,多于200个卵的胞囊出现频率最高,轮作15 a和16 a分别是51.0%和48.3.%。长期连作大豆虽然没有减少土壤中的胞囊数量,但却使胞囊中的含卵量大大降低。图2,表2,参13。  相似文献   

4.
植物线虫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它们广泛寄生在各种植物的根系、幼芽、茎、叶、花、种子和果实上,使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给农、林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综述了草地、大豆、玉米等作物及蔬菜上的植物线虫分布,并讨论了植物线虫种群分布差异的原因。参28。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体和固体两种培养方法繁殖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 1(Hb—1),测定和计算不同方法得到的线虫产量、质量和效率。试验结果表明,TSYS液体培养中接种单菌线虫是非单菌线虫产量的2.1倍,效率是其3.5倍。TSYS液体培养基培养线虫的效率明显高于PSYG液体培养基。TSYS固体培养线虫的产量和效率是其液体培养的3.7倍。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线虫均在第17d开始收获。20d后调查,固体培养的线虫致病力和存活率稍高于液体培养。图5,参13。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感染胞囊线虫后防御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线4号和合丰25两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研究大豆胞囊线虫对抗感品种大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线4号被线虫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都有所增加,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合丰25。在没接种之前,抗线4号除过氧化物酶稍高外,其它两种酶活性并不高于合丰25,只是在接种线虫后,抗线4号在线虫侵染后诱导了防御酶活性的表达,合丰25在线虫侵入下酶活性增加缓慢,因此认为防御酶活性可以作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的一个生化指标。图3,参22。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体和固体两种培养方法繁殖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Sc)),试图筛选较理想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TSYS液体培养基培养线虫的产量和效率明显高于PSYG液体培养基;TSYS固体培养线虫的产量和效率是其液体培养的3.7倍。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线虫均在第11d开始收获。20d后调查两种培养方法得到的线虫,固体培养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液体培养,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农田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质在培肥土壤、营养作物、调节土壤性质以及改良耕性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因此,有关土壤中碳素的循环转化和平衡机制研究已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这些作用,就必须使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相协调,以期达到既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使土壤基本肥力有所保证,又能以适当的分解速度向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同时,土壤中碳的循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土壤碳储量成为发挥土壤有机质的巨大作用和保护环境的根本保证.参19.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日益受到国际生防领域的重视。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一般采用低温贮存的方式,研究昆虫病原线虫的耐寒机制是昆虫病原线虫用于长期贮存的重要方面。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涉及到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性研究方法、耐寒生存和行为策略、耐寒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库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分析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含量及储量的变化,揭示土壤氮库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土壤的全氮含量及储量明显高于农田、火烧地和弃耕地土壤.开垦导致土壤全氮含量及储量下降,且随耕种年限增加符合一阶指数衰减模型(p<0.01);连续火烧5a导致土壤全氮含量及储量显著降低,而弃耕7a导致其值有所增加,但增加量较小,说明土壤氮库耗竭易、恢复难;土壤全氮与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湿地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是引起土壤氮肥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农田土壤氮肥力;通过向连年火烧湿地输入适量人为氮(如农业排水)可减缓土壤氮的持续损失,进而可防止湿地植被退化及农业排水大量直接排入河流而引起的许多不利影响.图5,表1,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