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晶  赵田夫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5,50(12):1167-117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天然组织型抑制分子TIMPs是调节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有序降解和重塑的重要分子. 胎盘形成(placentation)是妊娠期间的一个重要事件, MMPs/TIMPs系统在调节胎盘中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Ts)的节制性侵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MMPs/TIMPs家族成员在胎盘中的表达情况及多种因素(物理性因素、激素、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通过影响MMPs/TIMPs系统的平衡对滋养层细胞侵入程度的调节. 最后, 对MMPs/TIMPs系统在治疗某些妊娠性疾病如先兆子痫、胎儿宫内生长抑制和绒毛腺癌等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细胞壁连接的类受体激酶(WAK)是一类特殊的植物类受体激酶, 与细胞壁中的果胶共价交联. 在结构上, WAK分为胞外域、跨膜域和胞内激酶结构域, 胞外域中存在保守的EGF重复序列. WAK以多基因家族形成存在, 其表达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 主要在叶、茎中表达, 在功能上参与病原菌反应、细胞伸长调控、铝胁迫反应等. WAK1在细胞外与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AtGRP3特异结合, 在胞内与蛋白磷酸酶KAPP结合并形成约500 kD的AtGRP3-WAK1-KAPP复合体. 植物中还存在与WAK结构相似的类WAK蛋白(WAKL)家族. 本文结合WAK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认为WAK/WAKL可能是植物细胞壁与细胞质进行联系和通讯的重要蛋白.  相似文献   

3.
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ces, ECMs)共存于一个动态的组织环境中, 三者之间的多重相互作用研究对生长因子有效发挥生物学活性、调节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利用工程化手段设计和制备外源性载体对生长因子进行控制释放, 引导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长因子的特点及功能, 生长因子与ECM的相互作用, 生长因子作用于细胞的方式和相关信号, 简要总结了生长因子控制释放载体的仿生化要求, 以期为组织工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建视网膜     
正失去视力者重获光明可能成为现实,对眼部最为复杂结构——视网膜的实验室重建在研究者的努力下或将柳暗花明。奇特结构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由一薄层光敏组织组成,其复杂结构对获得视力举足轻重细胞环路视网膜中,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等5种细胞之间形成神经环路,组成了自然界最为复杂的回路之一。当光线到达视网膜,刺激感光细胞  相似文献   

5.
小G 蛋白Ran 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佩伟  齐洺  任海云 《科学通报》2011,56(30):2472-2477
Ran(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作为小G 蛋白家族的一类, 具有GTP 水解酶的功能, 在细胞内行使“分子开关”的作用. 利用酵母和脊椎动物细胞的研究结果表明, Ran 参与细胞间期的核质运输、细胞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组装和细胞分裂末期的核膜重建等过程. 虽然在高等植物细胞中, 关于Ran 功能的研究报道还十分有限, 但是近来利用不同模式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植物细胞中, Ran 都参与了与细胞周期进程相关过程的调节. 此外, 也有研究表明Ran还影响生长素信号通路. 因此, Ran 蛋白在动物及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的功能具有一定保守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细胞滋养层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侵入行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滋养层细胞和肿瘤细胞侵入的非常重要的介导因素。近来,MMPs家族的一个新成员-MMP-28被克隆并确定下来,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谱分析和Northern blot等方法,检测了妊娠早期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细胞中MMP-28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情况。RT-PCR显示,细胞滋养层细胞JEG-3细胞均有MMP-28mRNA的表达;Northern blot研究显示,JEG-3细胞中MMP-28mRNA的表达强于细胞滋养层细胞中MMP-28mRNA的表达,具有时间依赖关系;酶谱分析显示,JEG-3细胞中MMP-228蛋白分泌 活性高于细胞滋养层细胞中MMP-28蛋白分泌活性,呈时间依赖关系,这与MMP-28的基因表达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MMP-28可能在正常妊娠和肿瘤发展等一些与组织重建有关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众多癌症治疗方式中,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通过激活或增强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来达到杀死癌细胞的能力,而非直接靶向癌细胞[1,2].这种治疗方式因为对正常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小、疗效持久、延长生存时间,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然而,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浸润不足和活性受到抑制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障碍[3].其根本原因包括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肿瘤组织中致密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4~6].血管异常阻碍了T细胞的有效输送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转移消失蛋白(missing in metastasis,MIM)是一种重要的胞内膜调控蛋白,属于inverse BAR(I-BAR)家族成员,能结合细胞膜并在细胞极化、运动和内吞作用等过程中发挥调节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发生或转移相关,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泌尿系统中也有一定作用.MIM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与皮动蛋白等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通路调控、改变细胞膜形态并促进细胞极化等,在结构上表现出典型I-BAR家族成员特征,借助其N端的I-BAR区域自聚合形成二聚体,促使细胞膜形成伪足状突起,甚至可以调控人造磷脂囊泡,但二聚体的形成也可被靶向的多肽等抑制剂阻断.除作用于蛋白I-BAR,RPTP结合域的特异性多肽外,MIM也可被RNAi干涉,在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具有开发潜力.本文回顾了MIM蛋白相关医学研究进展,综述了MIM蛋白已知的生物功能,分析了MIM蛋白靶向治疗及其他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胞直接受控组装技术的实现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上世纪末,出现了细胞间接受控组装技术,即在已成形支架上种植细胞的组织工程.这一技术为人工器官的制造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仅局限于某些组织,如骨、皮肤和肌  相似文献   

10.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在生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9,44(3):242-252
综述了由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抑制因子(PAI)所调控的局部定向纤蛋白水解在生殖作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组织型(t)PA(tPA)和I型PAI(PAI-1)在卵巢不同细胞中的协同表达参与排卵和黄体(CL)萎缩调控过程,在早期黄体组织中尿激酶型(u)PA(uPA)和PAI-1活性明显增高,u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可能与黄体形成过程中组织重建和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实验证明,PA系统在精子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细菌微室     
郝健 《科学通报》2023,(6):596-60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器,但是最近20年细菌微室的研究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微室是细菌的细胞器,由壳蛋白和酶蛋白通过自组织形成.细菌微室与病毒在外观上很像,为100~200 nm的多面体.细菌微室的系统性研究源于沙门氏菌1,2-丙二醇分解代谢途径的研究.该途径相关基因形成pdu操纵子, pdu操纵子中除了酶蛋白外还有一些结构基因编码微室壳蛋白.细菌微室的生理功能是由蛋白质壳形成一个防止分子扩散的屏障,将内部环境与细胞质进行物理隔离,使得含有易挥发或有毒化合物的代谢反应容易进行.细菌微室在细菌中广泛分布,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在分布于45个门的细菌中发现68种微室基因簇.细菌微室的生理功能具有高度多样性,在二氧化碳固定和多种化合物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本文主要就细菌微室的结构、生理功能、主要类别以及细菌微室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生物材料作为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中组织修复、器官再造与替代产品的重要内容,是材料学和生命科学的研发重点和热点.生物材料经历了第1代惰性材料和第2代具有活性或降解性质材料后,已发展到兼具可降解和生物活性的第3代生物材料.近年来,采用生物材料作为人工细胞外基质模板,利用生物材料仿生构建细胞的组织微环境,以期对细胞黏附、形态、增殖与分化以及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与器官重建起到重要调控作用.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范高峰 《科学通报》1995,40(18):1695-1695
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通过与细胞膜上特异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调节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反应.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和β两型,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与配基结合后,通过定位于细胞膜内侧的激活型G-蛋白(Stimulatory GTP-binding Protein,Gs)的偶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促进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形成,从而调节细胞的多种功能如物质代谢、离子交换、突触传递、基因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和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迄今,β-AR的纯化已在火鸡和蛙红细胞、仓鼠肺等组织中获得成功.本文用亲和层析法从北京鸭红细胞中纯化到β-AR  相似文献   

14.
王台 《科学通报》1997,42(14):1548-1551
二硫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维和三维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知的二硫键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周质(Periplasm)或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大多数是分泌蛋白质或是膜蛋白质,很少存在于细胞质内.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高还原势是其缺乏二硫键蛋白质的重要原因,但是,细胞环境不是影响二硫键形成的唯一因素,在细胞(Escherichia coli)的细胞周质内已发现3个能催化二硫键形成的蛋白质,它们是分泌蛋白质形成二硫键必需的.Derman等将细菌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的基因缺失后,发现在细菌细胞质中合成的外源碱性磷酸酶及其他外源蛋白质能形成二硫键,认为细胞质有催化二硫键形成的机制,只是某些因素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阻止了二硫键的形成.本文报道了枯草杆菌细胞质中的一个二硫键蛋白质,并讨论了细胞发育状态对该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2007,52(13):1553-1553
在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微管骨架通过特定的组织和排列方式参与对细胞生长和细胞形态建成的调控,而微管在细胞中的组织和排列则主要受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s,MAPs)的控制.在植物细胞中,目前已经发现众多的微管结合蛋白,如切割微管的Katanin、稳定周质微管的MOR1、  相似文献   

16.
癌症新疗法     
一种新式的癌症疗法最近初步试验成功了,它的原理是直接阻止人体细胞制造出引致病变的蛋白.这种疗法有一个古怪名字:反义.抑制蛋白形成治疗癌症的方法,常见的不外乎3种,即电疗、化疗、手术.然而,这些方法的最大弊病是好坏不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的细胞,因而令病者元气大伤。医学界近年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干扰癌细胞内的活动。由于所有细胞活动都是由蛋白控制的,因此患病细胞必定是蛋白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细胞-基质材料受控组装技术的类肝组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霞  颜永年  王小红  程捷  林峰  熊卓  吴任东 《科学通报》2006,51(12):1395-1399
使用自主研发的细胞受控组装设备, 采用分层堆积技术, 将肝细胞与壳聚糖-明胶共混材料组装成活的三维结构体, 且形状和细胞密度可自由控制. 成形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 在0.2 MPa的挤出压力下, 细胞的存活率可达90%以上. 体外培养8周, 三维结构体形态稳定, 肝细胞增殖明显. 在培养20 d时, 三维结构体表现出肝组织特征, 有类肝样组织产生,可检测到特异性白蛋白和一些代谢产物. 结果显示, 肝细胞可以被直接受控组装成三维活的结构体, 并可进一步发展成类肝组织. 本研究为人工体外重建肝组织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8.
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陈忠才  张朝晖  朱星  翟中和  唐孝威 《科学通报》2003,48(18):1940-1943
非细胞体系是研究有丝分裂中核重建过程的重要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以其高分辨成像的功能已成为观察生物体系的有力工具, 但目前原子力显微镜在非细胞体系研究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的空气干燥样品制备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过程, 得到了高分辨、高质量的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过程的形貌像, 并且清晰地分辨出直径为100 nm的膜泡和它在接近染色质表面的形态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核膜的重建机理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之一. HBV在感染细胞后进行病毒DNA的复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以及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和释放等步骤,其中病毒感染细胞逃避宿主免疫后,就可能通过HBV复制产生子代病毒、形成持续感染、诱导肝癌的发生发展.机体中HBV的复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乙型肝炎病毒的X蛋白(HBx)对于HBV复制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对HBx蛋白的结构组成及其分布做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综述HBx通过不同的修饰途径来调控HBV的复制,以及HBx通过mi RNA来调节HBV复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姚萍 《科学通报》1998,43(1):56-59
牛肝氧化态细胞色素b5以及Tyr35,Leu35突变体蛋白的尿素变性动力学研究表明Tyr35突变体比野生型稳定 ,而Leu35突变体经历了与野生型、Tyr35突变体不同的蛋白变性机理 .这可能是由于Leu35的侧链体积比Phe35小 ,在蛋白内部形成的空穴为尿素分子进入疏水腔提供了通道 .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结合常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在溶液中形成了 1∶1蛋白复合物 .其结合常数分别为4 2 (± 0 0 1)× 10 6(野生型 ) ,3 7(± 0 0 1)× 10 6(Tyr35) ,4 7(± 0 0 1)× 10 6(Leu35) (I =1mmol/L磷酸缓冲液 ,pH =7 0 ,2 5℃ ) ,这说明 35位的突变并没有影响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