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科学之友》2020,(9):24-25
正很多人乍听到闻喜煮饼的名字,大多会猜想它是饭食一类的东西,但当你打开包装,完全在意料之外:闻喜煮饼并不是饼状,而是滚圆形,外边裹一层脱皮芝麻。同时,煮饼也不是"煮"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晋南民间常把"炸"叫做"煮",才有了"煮饼"这一称呼。千百年来,闻喜煮饼的制作均是凭借制作师傅的经验,没有严格的制作标准和成品标准,制作时一袋面、几瓢油、几碗水,经常出现一批与一批有差别的情况,且成品也比较随意,要想做好,必须有严谨的制作标准和成品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对那些嗜火锅如命的食客来说,能豪吃一顿麻辣鲜香的火锅真是人生乐事。不过最近一些报道可能让吃货们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火锅这么好吃,是因为有不良商家加了罂粟壳!你看,我们就在火锅里吃到了奇怪的果子。这东西真的是罂粟吗?都是外形惹的祸其实,只要在家里炖过肉,就会知道有种黑褐色、椭圆形、表面凹凸不平的家伙,它只是厨房中常见的调料草果而已。尽管确实有不良商家违法添加罂粟成分,但如果把草果认成罂粟可是冤枉了它。把罂粟壳和草果弄混,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相似文献   

3.
正"不断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用这句话来形容山西老陈醋集团的包装改进工作非常妥贴。从山西老陈醋集团成立以来,集团所拥有的"东湖""美和居"品牌产品的包装就一直是山西其他同业参照的对象。可以这样讲,"东湖""美和居"包装的演进过程,就是山西醋包装的演变历程。包装从来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包装的创新,花钱投入是保障因素,而观念的革命才是决定因素。山西老陈醋集团的包装改革之路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今,山西老陈醋在"东湖"人艰苦卓  相似文献   

4.
人类所处的环境正面临严重的挑战,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虽然还有不少负面的东西存在,但应该看到许多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本文介绍的一些案例可以证明,如果全社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的话,就一定能"搬掉"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这座"大山"。目前,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就是立即行动,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5.
呕吐的作用     
呕吐的滋味可不好受,但是这种"恶心"的反射作用可以救人们的命。呕吐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适应本能之一。试想,你偶然地吃下了腐败的食物或者有毒的东西,有哪一种方法能让你的身体自动尽快地清除掉这些东西?只有呕吐。呕吐反应一旦启动,就很难止住。胃部肌肉松弛——小肠反向蠕动,将这酸酸的糊状物推回胃里。接着,胃肌收缩将其挤进食管,这柔韧的管子连结着胃和嘴。消化道的蠕动通常是将食物"往下"推的,这下却反向运转了。食管放松打开一条通道,通入嘴里。当我们吃得过饱时,也许有过相同的征状。虽然吐掉一顿饭不是在救我们的命,但是却告诉  相似文献   

6.
一位学生的来信 我是个初中生,在外,我虽然每天都看似很开朗,但都不是发自于内心。每当不管做什么事,我都会想这想那,担心这担心那,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好的,且老胡思乱想一些无关的东西。我很恨我自己,不能好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如果问,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高铁,还有人说是猎豹,其实都不是,我认为跑得最快的应该是谣言,因为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蛊惑千家万户.那世上危害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我想也是谣言.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所有人都在传播一条错误信息的时候,似乎错就不再是错,而真理也不再被认同了.  相似文献   

8.
<正>1922年,是梁启超先生谈论"趣味教育"最多的一年。这年8月6日,他在东南大学为暑期学员做演讲,题目就是《学问之趣味》。他的演讲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思想活跃,富有说服力。这篇演讲词很短,不足3千字。开门见山,梁启超就宣布:"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0了。"接着,他表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  相似文献   

9.
下载,是一个网络术语,上网的人都知道,就是把网络服务器上的东西“down”下来,保存到本地(自己)机器的磁盘上。多数人都知道一些基本的下载方法,但我们也常遇到一些难题,有时一些我们觉得很好的东西,却无法下载,只能在线观看或收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些下载的方法,愿与大家共享。一、下载的分类在理论上,网上的资源都可以下载,包括软件、歌曲、书籍、图片、电影、动画、网页等,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下载,有时原作者出于保护自己版权的目的,对下载的对象做了限制,有些内容只提供在线欣…  相似文献   

10.
一北方汉子出差广州,在一家菜馆点了一道名曰"炒肉芽"的炒菜准备下酒。菜上来了,汉子一见大吃一惊——这不是炒蛆吗?恰遇菜馆老板相见,遂婉言介绍此菜原料系人工饲养而来,无毒无害,且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汉子将信将疑,继而横下心来:既然花了钱,何不尝尝再说。一尝即上了瘾,于是风卷残云,"味道好极了"!  相似文献   

11.
神秘"怪物" 许多年来,黑洞一直被称为宇宙中的"怪物",因为什么东西都难逃它的手掌心,连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都不例外.实际上它并不是什么"大黑窟窿",而是一种天体,只不过引力超强.黑洞到底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黑洞里的光线是跑不出来的,所以还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黑洞,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它神秘的背影而已.  相似文献   

12.
去美国看望儿子时,他的同学、朋友常来聚会,谈了不少美国的的趣事。这个说:"美国人人真逗!20个包装的鸡腿卖三元多,10个包装的鸡腿也卖三元多,就象是不识数。"那个说:"不新鲜。20个鸡翅膀,这个店卖二元多,那个店只卖八毛八,美国人好象不会算帐。"还有的说:"在美国买东西可以随便退。我们同学写论文买了一台计算机,论文写完了,就  相似文献   

13.
诱人的管     
如果真是包装越小的东西就越好的话,那么最小的包装里面装的就该是最好的东西。这正是人们对纳米碳管所抱的想法(顾名思义,“纳米碳管”就是其尺寸只有纳米大小的管子。)纳米碳管是日本电气公司(NEV)的Sumio Iijima在1991年发现的,它是普通石墨的一个奇异的变种。  相似文献   

14.
桑德拉的书架上摆满了昂贵的艺术书籍,CD 架上塞满了最新推出的西方热门歌曲碟片,衣橱里则放着一架崭新的数码照相机,顶层的抽屉里放满了来自"维多利亚秘密"的内衣。塞族青年桑德拉没有收入来源。她房间里的东西除了一台电脑之外,其余的都是从美国的因特网上盗用的信用卡号码而订购的."邮局的每个人都知道我是怎样得到这些物品的。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我根本不惧怕会被抓住."桑德拉说.受过教育的贝尔格莱德青年们说,他们淹没在从因特网上偷来的物品之中。这些物品大多是  相似文献   

15.
<正>吸血蝙蝠的血液大餐会降低它们的味蕾对苦味和其他恶心味道的敏感度,对于我们而言,血液是一种腥臭的东西,随便喝几口就会吐,最近有一项新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吸血蝙蝠为何会有这种独特的饮食爱好。该研究的成果将吸血蝙蝠添加到了味觉异常的动物名单中。海豚也位列其中,它们吃东西都是囫囵吞枣、整个下咽,从来不在乎味道这种浮云般的感觉。吸血蝙蝠和海豚一样,也不是美食家。该研究的作者,武汉大学的洪炜、赵华斌说:"吸血蝙蝠是唯一一种只食血的哺乳动物。"他们  相似文献   

16.
从空中往下看,只见一台巨大的"打印机"正在地面上"打印"出一条条巨幅的"纸带",这不是打印机,也不是科幻影片中的镜头,而是荷兰的自动铺路机工作时的场景。只要把砖块喂进自动铺路机的"大嘴",就出现平整美观的砖块人行道了。这台铺路机就像打印机一样为人们方便快捷地铺设人行道。这种铺路机名为tiger-stone,意思是"吞食石头的老虎机",听起来  相似文献   

17.
包装的魅力     
如果你在市场里转上一会儿,你会发现成百上千种商品都在吸引着你的注意力,每种商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强烈地刺激着你的感官,引起你购买的欲望,你甚至会觉得这些商品真是精美极了。这是为什么呢?商品包装——这是现代社会一种不露声色、然而颇具诱惑力的推销手段。 每一只箱子、盒子、罐子、瓶子、管子都被精心地设计,足以引起你内心的冲动。你是一个贤妻良母吗?你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吗?你关心环境问题吗?你想拥有健康吗?你喜欢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吗?你不想品尝一下最纯正的巧克力吗……?你面临着的是一系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其实我的这种'低碳'生活是'被包装'的时髦词汇,这是中国人从来都不缺少的传统美德,几乎每个孩子从小都在接受的教育--'勤俭节约'." 王益,几年前因为"碳排放清单"被广泛报道的白领女孩,如今依然在坚持着"低碳"生活.她把这种坚持理解为习惯,一个节约之家帮她养成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这句话说得并不过火。说到圆的美,我们首先想到人们生活中的热水瓶、茶壶、茶杯、盆等容器都是圆形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们在制造任何东西时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一是美观,二是节省材料,三是使用方便。实践证明,用同样多的材料做成圆柱形的容器,比做成方柱形的容器装得东西多。所以,油桶、水缸等大都是圆柱形的。当  相似文献   

20.
记忆从来不是记录在胶片上的电影,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只有目录的故事,随着每一次的讲述,由讲述人———我们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丰富它的内容。"明明记得就在这个抽屉里啊……"从小到大,每次找不到东西之后,妈妈总会像变魔术一样从另一个地方找出来,用事实推翻了你的"明明记得……"有时,你甚至觉得这是针对自己的恶作剧,因为所有这些记忆都太真实了。记忆,你给自己编的故事很少有人怀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1993年,被心理学家汉斯·克劳姆巴格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