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 采用了大量的油气地球化学证据, 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和储层演化史, 对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充注历史从动态的研究角度进行了分析阐述, 得出克拉2气田之所以能够形成我国陆上最大的气藏是捕集到了烃源岩主要生气阶段生成的天然气的结论. 而晚期干酪根裂解气的充注对克拉2气田的形成意义不大, 并提出早期宽缓背斜中主要生气阶段生成的天然气的聚集, 是后期天然气再转移富集并形成大型气藏的必要条件. 最新研究表明, 在库车拗陷的大北1气田、依南2气田、吐孜洛克气田和迪那2气田的天然气的充注, 都与早期宽缓背斜中天然气的聚集、后期天然气再转移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现了多个高含硫化氢的大型鲕粒岩气藏,天然气探明储量已超过5000×10^8m^3.由于该区烃源岩层数多且演化程度高,受到TSR的蚀变改造,因此气源一直难以确定.在天然气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油气地质、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成藏充注与调整、以及天然气混合作用与次生蚀变等因素,认为飞仙关组气藏的主力气源是二叠系龙潭组烃源岩,其次是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由于圈闭形态与不同烃源岩生排烃时期的匹配差异,造成各气藏天然气成因的差异,其中,普光气田主要捕获了龙潭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混有志留系生成的原油裂解气,而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以志留系生成的原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龙潭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发现的和田河气田、轮古东气田、塔中气田属于海相成因天然气藏,气源来自寒武系烃源岩.模拟实验表明,滞留于烃源岩内的分散可溶有机质晚期裂解成气,是海相天然气的主要成因.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气通过两种方式聚集成藏,一种是在晚期构造运动强烈的断裂带上一次成藏,形成和田河典型的干气气藏气田;另一种是在轮南和塔中继承性隆起带上形成的凝析气藏,通过裂解气与原油的混合模拟实验证实,是由于这些隆起带上早期发生过大规模的原油聚集,晚期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气对古油藏充注混合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西地区奥陶系溶缝洞型潜山油藏中的原油以重油为主,为源自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的混合油,经历了以侧向运移和聚集为主的加里东晚期-早海西期油气聚集和破坏,即有沿断裂向上调整又有侧向运移和聚集的海西晚期油气聚集并在海西末期降解形成重油的成藏过程.轮西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不存在燕山晚期-喜山期油气充注,却受该期深部轻质油气扩散的影响,表现为重油与原油裂解形成的干燥系数为0.91—0.96的溶解气伴生.通过对该地区奥陶系潜山成藏过程的研究,对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地区早期充注形成的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轮南凸起经历了晚加里东期、海西期的强烈隆升剥蚀及印支期以来的叠加改造过程.轮南凸起及其周围地区长期处在油气运移的指向上,经历了3个一级波动周期的油气成藏旋回:第一成藏旋回以破坏为特点,第二成藏旋回以改造为特点,第三成藏旋回以富集为特点。轮南地区溶洞系统有3个发育段,缝洞系统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是风化壳型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密集发育的裂缝及小断层沟通溶洞就形成油气富集区;而孤立的溶洞由于没有油气来源,钻到溶洞发育区也是出水。在断垒带顶部泄漏区含水;紧邻的斜坡高部位盖层条件欠佳为高渗漏区,是稠油分布区;斜坡低部位以及平台区,晚期油气的充注形成轻质油和凝析油分布区;中、上奥陶统的残存区是寻找早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围绕轮南低凸起沿斜坡往下向着凹陷的方向是碳酸盐岩有利油气富集区.准确预测碳酸盐岩缝洞分布区是本区发现油气的前提,而准确识别裂缝及小断裂的分布更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盆地为例,从海相层系的后期叠加样式、埋藏历史、构造变形演化出发,阐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海相烃源岩埋藏史可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指出不同埋藏类型油气生成、成藏与现今烃类相态有差异.海相层系构造带演化可分为早正断-晚断褶型、早隆起.晚断褶型、早隆起.晚平缓型、早拗陷.晚冲断型等4种类型.提出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指出中西部地区“退火”地温场演化与构造沉降耦合以及高.过成熟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晚期成气,是海相油气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总结提出深层海相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即早期烃类充注、风化壳储层、深部溶蚀作用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总结提出三大类海相油气富集区带,即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古断裂带、高能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7.
应用PVTsim模拟软件,对不同储层流体包裹体成分与GOR(油气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储层中发育三期石油包裹体,石炭系与三叠系储层中发育两类石油包裹体;奥陶系储层中的三期石油包裹体与石炭系及三叠系储层类型1石油包裹体成分相似,为正常原油聚集条件下形成,而石炭系、三叠系储层类型2石油包裹体具有较高的GOR与C1值,油质较轻.结合油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认为轮南低隆起现今油气藏主成藏期有两期,一期是正常原油,另一期是轻质油,均发生在晚第三纪;轻质油充注来源于东南部,具有东南强,西北弱,下部强,上部弱的特点;油气藏的多期充注及保存条件造成的油气散失是轮南低隆起油气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克拉2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孟军  卢双舫  王庭栋  李剑 《科学通报》2002,47(Z1):109-115
在克拉2气田大量的天然气组分和组分的碳同位素以及其他分析资料的基础上, 讨论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源、成因及成藏过程. 克拉2气田天然气组分偏“干”, 干燥系数近于1.0, 且碳同位素明显偏重, 如δ 13C1均值为-27.36‰, δ 13C2均值为-18.5‰. 综合分析认为, 库车油气系统腐殖型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三叠和侏罗系烃源岩, 并且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可能要大于三叠系. 克拉2天然气组分偏干、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是克拉2天然气为腐殖型烃源岩为主的晚期阶段聚集的产物, 同时也受异常高压的影响. 结合源岩生烃史和构造发育史, 可将克拉2气田的成藏概括为两次充注、两次调整(破坏)的形成过程, 即喜山早期油气充注、破坏过程和喜山晚期的天然气充注、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9.
松辽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年代研究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才能  陶士振  张有瑜 《科学通报》2007,52(19):2319-2329
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的形成时间、演化特征和油气充注时间认识不清, 一直没有公认的统一结论. 文中对扶新隆起扶余油层岩性地层油气藏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进行了研究. 在伊利石矿物分离提纯、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检测的基础上, 进行了同位素测试和年龄的计算分析. 在松辽南部“六史”演化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剖析了松辽南部扶新隆起的构造-沉积-成藏演化特征, 认为盆地南部整个中央坳陷区油气演化和成藏的地质背景相似, 其中的长岭凹陷和扶新隆起是在青一段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后和扶余油层主成藏期后才发生明显的“隆-凹”分异, 即油气成藏发生于扶新隆起大规模隆升之前. 油藏具有上生下储、本地供源、垂向运移的特征, 澄清了以往油源主要来自长岭凹陷侧向运移的地质认识. 根据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 结合流体包裹体方法, 确定了扶新隆起扶余油层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充注的完整历史过程. 这一认识有助于正确评价扶新隆起和长岭凹陷及外围地区的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 研究表明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和流体包裹体两种技术方法的结合是追溯油气充注历史、确定油藏年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0.
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才能  陶士振 《科学通报》2007,52(A01):32-39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相带类型多样、形成时间和埋深跨度大、成岩演化复杂、非均质性和孔洞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多,其沉积、成岩和成藏的复杂性造成碳酸盐岩油气田形成、分布和富集的特殊性.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并不严格受二级构造带的控制,多数是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主要受沉积成岩作用及其有利相带的控制,油气藏类型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通过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形成的广泛调研,认为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受7个方面的主要因素控制.本研究对碳酸盐岩成藏规律的认识和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广泛,时代从前寒武系到中新生界,其中主要是古生界,特别是下古生界,主要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海滩前滨-临滨、潮汐砂坝、潮汐水道、砂坪、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浅海陆棚等环境;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对储层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是减少孔隙的重要因素;低地温场地质背景、早期油气充注、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保存非常有利.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为礁-滩型储层、岩溶型储层、白云岩储层、裂缝型储层四类;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作用、构造破裂作用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强超压储层天然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启明 《科学通报》2002,47(Z1):77-83
研究对比了克拉2大气田的成藏条件及中国南海大陆架上琼东南盆地崖21-1构造, 认为强超压储层的成藏条件(在其他成藏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天然气充注与超压形成时间搭配;二是盖层质量. 如果天然气充注比超压形成时间早, 而且具有蒸发岩层优质盖层, 则易于形成气藏;如果相反则难于形成气藏.  相似文献   

13.
塔中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油气调整与热液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海相油藏的后期调整改造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重要特征之一.大规模的油气调整与强烈的区域构造活动有关,并伴随有成岩流体、成矿流体等盆地流体的大规模运移.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构造断裂溶扩缝及岩溶风化壳溶洞内萤石等热液矿物烃类包裹体的发育,钻井证实具矿床规模的萤石脉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形成萤石热液成矿与油气运移成藏独特的伴生或叠加关系.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萤石成矿环境,通过热液矿物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包裹体激光拉曼、群体包裹体烃类化石等分析后证实,晚燕山-喜马拉雅期(110.4~30.8Ma)塔中地区发生了成矿热液与成藏流体的大规模运移事件,为重要的油气调整期,喜马拉雅期(34.3Ma以来)为重要的油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14.
淮南煤田煤层气藏划分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气藏是煤层气聚集和进行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基本地质单元,煤层气藏的形成条件包括: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埋藏深度、盖层、地质构造.在淮南煤田划分煤层气藏主要根据地质构造形态和埋藏深度,根据阜凤推覆体和淮南复向斜的次级构造,将淮南煤田划分为蔡家岗等7个煤层气藏;分析了煤层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煤层气藏所处的构造部位,对煤层气藏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油藏地球化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铁冠  张枝焕 《科学通报》1997,42(19):2017-2025
油藏地球化学(Reservoir Geochemistry)是8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上新兴的一门石油地球化学分支学科,是地学与石油工程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主要采用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结合各项工程作业资料直接研究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探索油气充注、聚集历史与定位成藏机制,成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一个分学科,构成本世纪末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两大构造期和5个构造演化阶段.两大构造期是指早古生代板块离散-漂移控制下的海相盆地形成和晚古生代以来板块聚敛-碰撞控制下的盆地叠加改造这两大构造期.5个演化阶段如下:①元古界-中石炭世,小陆壳板块在大洋中的漂移和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海相盆地的形成;②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陆壳板块向北的拼合聚敛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的发育;③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板块拼贴以后的构造稳定阶段和陆内沉降控制的湖相沉积盆地的叠加;④晚白垩世-古近纪,受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经受陆内变形,发生埋藏、隆升剥蚀或破碎;⑤新近纪以来,受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及其远距离效应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边缘发生前陆挤压和盆山耦合作用.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奠定了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中新生代的构造叠加与改造决定了油气成藏与保存的关键条件.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漂移在大洋中的古板块上沉积的深水相泥页岩和陆缘海碳酸盐岩层序中,发育了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和礁滩相储集层.晚古生代,陆壳板块聚敛并上升成陆,克拉通盆地内部的古隆起成为油气运移、聚集和储集的良好空间,同时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系地层形成了区域性的封盖层.中新生代的构造稳定性决定了古生代海相盆地的保存条件.具有前寒武系结晶基底,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盆地改造程度低的海相沉积盆地和其中古油气藏容易保存,例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都是有利于海相油气勘探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位于盆地腹部, 主要发育寒武系海相烃源岩, 其次是中、上奥陶统海相和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烃源岩. 烃源岩分区、分期成熟, 形成不同时期的多个供烃中心. 克拉通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 形成多个古隆起. 不同时期有效供烃中心与古隆起相匹配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古隆起具有多期油气充注历史, 并经历了多期调整甚至破坏, 有效供烃中心周围的古隆起及其斜坡区最有利于油气聚集, 油气相态与供烃中心演化历史有关. 海西晚期是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最广泛的成藏时期, 毗邻烃源岩、保存条件良好的原生油气藏是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区域盖层之下、断裂带周围、不整合面上和下油气最富集; 石炭系砂岩、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内幕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层段; 石炭系、志留系砂岩尖灭油气藏、碳酸盐岩缝洞型岩性油气藏是进一步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效气藏为例,通过能量场的数值模拟,定量.半定量地分析油气成藏关键时刻能量场控制下所发生的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及储层等要素演化以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指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是二叠系烃源岩大量成油期,断层沟通油源,油气在飞仙关组古构造圈闭内聚集成大型古油藏;晚侏罗世-白垩纪大巴山前陆盆地巨厚堆积,导致古油藏被深埋,古温度达到170~210℃,古油藏发生裂解成气,古油藏成为高效气源灶;与此同时,高温环境下发生的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产生大量H2S等酸性气体,使得古油藏范围内的白云岩储集层发生深部溶蚀作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与保持;喜马拉雅运动,在大巴山前缘产生强烈变形,古气藏发生调整、降温与降压,形成现今气藏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油气多期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烃源岩生烃期、封盖层与圈闭形成期、有机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等技术综合确定了轮南低凸起区有二叠纪、白垩纪至早第三纪、晚第三纪至第四纪3个成藏期和二叠纪末期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两个油气藏调整期. 综合研究表明, 早海西期形成的奥陶系大型潜山在二叠纪时为源自寒武系至下奥陶统的石油沿奥陶系风化壳顶面由南向北侧向充注成藏, 成藏后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的改造、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调整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再次充注的复杂过程, 形成了早期重质海相原生油藏和晚期原生轻质油气藏. 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油气藏则是奥陶系油气藏向上调整与再分配的结果, 其中, 三叠至侏罗系油气藏的形成受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向北掀斜的影响, 源自不同烃源岩层系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 进入三叠系底部不整合面继而由北向南侧向运移和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20.
库车拗陷依南2气藏天然气生成与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结合天然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依南2气藏天然气生成与聚集.依南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库车拗陷阳霞凹陷中心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烃源岩,基本上属长期累积聚集气,主要聚集时间为0~5Ma,对应Ro为1.25%~1.95%;天然气散失率为25%~30%.该研究,不仅弥补了传统的依据生、储、盖及圈闭的匹配关系来研究天然气藏形成模式的不足,而且对其他气藏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