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STS视角看技术预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年应邀作为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员到日本去 ,与参与过日本技术预见工作的STS学者进行了一些讨论 ,日本的技术预见目的是什么 ?从STS角度来说 ,第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强日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 ;第二个就是日本的环境问题 ,怎么样克服技术的负面影响 ?2 0 0 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STS中心召开了中—欧STS国际学术研讨会 ,英国的“技术的社会形成”学派有多位学者参加 ,大家有一个共识 ,就是技术创新是不确定的 ,是会失败的 ,要用一种社会因素考虑技术的形成 ,考虑它的不确定性、风险、失败和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什么是STSSTS是 (S…  相似文献   

2.
技术预见作为世界各国政府制订科技长期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技术预见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就是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从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 ,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 ,选择那些能够对经济、社会带来最大化贡献的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集中到一点就是“整体化预测”、“系统化选择”和“最优化配制”。作为政府制订科技政策、使科技最大化作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一种尝试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日本 ;作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 ,以政府为主导的体制化研究模式发生在 2 0世纪 90年代。技术预见为什么会在 2 0…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技术预测”(Technology Forecasting)与“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y)是两个相互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技术预测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末,定量预测方法已发展得相当成热,但在企业界,量化的技术预到却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70—80年代,基于德尔菲法的技术预见开始流行。20世纪末,技术预见形成了一股世界潮流,不仅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酝酿开展预见活动。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反映了人类对未来的态度在变化——从“适应未来”到“塑造未来”;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在变化——从使用单一方法解决单一问题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系统性问题。技术预见的精髓是“着眼于远期未来,沟通、协商、合作与承诺”,这决定了预见活动的核心方法是德尔菲法。但技术预见不仅是对技术前景本身的展望,而且是对远期未来的系统性探索。未来的预见活动更加强调需求导向,强调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强调预见结果的决策支持作用,强调对预见结果的跟踪和监控;因而综合使用多种有效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集成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知识就是力量》2004,(7):72-73
日本开发出世界最快的光通信技术,单波长传输速率达每秒160吉比特,相当于每秒可传4部两小时长的电影。这一速率是现有传输速率的16倍,已经在距离为80千米的传输试验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防灾科学技术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日本人逐渐形成了防震抗灾的意识和观念,特别是将科技手段运用其中,以保护生命和财产尽可能不受或少受震灾的伤害、损毁以及灾后的重建与恢复.在这方面,日本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计算技术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兴铭 《自然杂志》2011,33(5):249-254
高性能计算(超级计算)技术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制高点技术。本文介绍了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重要地位及当今世界各国装备应用情况;介绍了高性能机的发展历史与分类、最近十年的标志性成果及最近一年的世界最快计算机的前10名;分析了发展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主要难点和研究方向;展望了未来十年发展的巨大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高速磁悬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对常导和超导两种磁悬浮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2002年12月31日,在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行线采用的是德国的常导技术。  相似文献   

8.
郭鹏九 《世界科学》1993,(10):48-51
一、不同历史时期施行各异的技术政策韩国的工业化始于60年代,这一时期大部分是以简单技术为基础,通过迅速取得生产能力以维持其劳动密集型成熟工业的比较优势。经良好培训而又低廉工资的人力资源,辅之以适当的政府政策和欲实现其雄心勃勃目标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导致在60~70年代取得了迅速的工业进展。6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是纺织、服装和消费电子,而70年代则是钢铁、石油化工、造船和汽车。60~70年代亦称韩国工业化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日本的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军事技术水平和军工生产能力也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很大发展,更令世人刮目相看。 主战坦克 日本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三代坦克。第一代是仿制生产的61式坦克;第二代是引进关键技术研制生产的74式坦克;第三代是自行研制设计和生产的90式坦克。目前,正在积极研制  相似文献   

10.
极紫外投影光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紫外光刻最有可能成为下世纪初批量生产线工小于0.1μm集成电路的技术,倍受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两个集成电路生产大国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先后在极紫外光刻用无污染“碎片”激光等离子体光源,高反射率极紫外层膜制备技术,面形精度达亚纳米表面粗糙度均根值小于0.3nm的非球面超光滑表面加工与检测技术,无应力光学装校与调整,缺陷密度极小的反射式掩模,适于极紫外光曝光的表面成象光刻胶技术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90年代初 ,在日本NEC公司筑波实验室的一次偶然发现把世界带进了碳纳米管时代。今天 ,人们对碳纳米管的研究兴趣仍有增无减 ,本文作者就这 1 0年来的相关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2.
任定成  祝贺 《科学》2005,57(2):3-6
2004年11月14—16日,在日本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了首届STS论坛。这是一次跨国界、跨界别的高峰会议,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部长级官员、科学界领袖、高技术公司的企业家、政策制订者共约480位代表出席论坛,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对话。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说,这是“世界上处理人类在对付科学和技术的明面和暗面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人类未来的问题的第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3.
早在1877年,德国人凯泼(E.Kapp)写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1914年,德国的斯基默(Z.Schimmer)又写了《技术哲学》的专著。本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出现了“技术论”这一名称,并且进行了从四十年代延续到今天的有关技术论的论战。近三十年来,技术哲学的研究更为人们关注。在美国召开了技术哲学的讨论会,发表了一批论文和专著。德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现  相似文献   

14.
从唱片到CD光盘 光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信息存贮技术领域里升起的一簇新星.一张光盘可存贮600兆数字化信息,相当于27.5万页A4纸文字或75分钟音乐.  相似文献   

15.
科学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又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和行动指南。通过它,我们可以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并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迈向一个又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人类历史发展到近、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空前进步,这主要得归功于四次工业革命: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以蒸汽机、纺织和冶炼技术为突破口的工业进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主要是化学、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当代依靠新兴技术的发明兴起的又一次工业进步,则被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每一次…  相似文献   

16.
研究开发的真髓与培养人才张东峰编译日本的技术变迁平均每相隔10年,日本的技术就会出现大变化。60年代以前的日本是从各先进国家连续不断地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和积蓄的时代,60年代也是利用获得的技术或技能创立独自技术的时代;70年代是进人高性...  相似文献   

17.
张东峰 《世界科学》1989,11(10):41-44
精密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过去的净化技术可分为家庭的和工业领域的两大类,家庭净化的特点是简便性和安全性,工业领域的净化重点是效率和经济效益。日本在六十年代曾对手表和某些仪器进行了精密净化,但毕竟是范围窄数量也有限,而且当时的净化度是靠人们的感觉器官也能作出判断的程度。由于日本的工业逐渐向着高精密方向发展,因而对其净化度的要求愈来愈高,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感觉器官所能作出判断的程度,以致使精密净化技术也要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吴晓江 《世界科学》2004,(11):37-39
今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在沈阳主办了为期一周的国外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学高级研讨班,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四位著名学者,以及德籍华人学者、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李文潮博士作了系列演讲。今年9月16日,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博士访问上海社科院,与该院及上海部分科技哲学学者就技术伦理学和技术价值论问题进行座谈。本文选取以上两次学术演讲的主要内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9.
绪言在日本,当今的前沿高技术中,生物技术已成为目前和将来最重要的技术。毫不夸大地说,日本未来的产业取决于是否能够成功地利用这些技术。自1973年重组DNA技术的发现,和1975年杂交瘤技术的发明以来。世界上的许多研究人员已认识  相似文献   

20.
技术预见在韩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进 《世界科学》2002,(11):39-40
韩国在亚洲是继日本率先开展技术预见活动后的首批追随者之一,他们既参照了日本早期的做法,又有自己的创新,并在开展技术预见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致力于提升国家科技及经济竞争力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