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陶器由粘土烧结而成,烧结过程中,其元素和同位素与外界没有交换关系,因此根据其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可以鉴别古陶器的产地.国际上自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Catling分析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青铜时代的陶片的产地以来,有关古陶器产地的研究与日俱增,我国学者近年也作出了有意义的工作.不少学者利用铅同位素比值探讨了青铜器的矿料产地,但用于探讨陶器产地的工作相  相似文献   

2.
刘北玲 《科学通报》1988,33(15):1164-1164
多年来对大洋玄武岩和矿石铅的铅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地幔的μ值在太古代以后,元古代以来有明显增长,也就是说,在壳-幔系统的演化中发生了铀相对于铅的富集,使得铅或铀的质量不平衡。对此,一些学者曾用铅作为亲硫元素进入地核加以解释。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证明这一假说是不可行的。根据我们对中国东北钾质玄武岩的工作,并与最新发表  相似文献   

3.
我国层控多金属矿床的铅同位素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好寿 《科学通报》1981,26(10):612-612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20多个层控多金属矿床的近200个铅同位素测定数据,用各种模式进行了计算、作图和对比研究后,从铅同位素角度探讨了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矿过程,以及找矿勘探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卓成 《科学通报》1987,32(18):1402-1402
同位素示踪是研究岩浆作用过程和演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们包括铅同位素、锶同位素、钕同位素和铀系同位素等。其中,铀系同位素独具一格,更直接地提供火山喷发前岩浆活动的信息,更适合于研究火山喷发前的岩浆活动过程和300Ka内的火山喷发事件。许多科学工作者已经利用铀系不平衡研究岩浆作用过程并发表了一些有意义的论文。多数研究对象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福熹 《自然杂志》2006,28(4):187-193
本文对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概况以及近半个多世纪来科技考古的结果作了简要的阐述。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技术产生于公元前500年春秋末战国初期。从中国出土的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的演变,阐明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与西方古代玻璃的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许继锋  张本仁  韩吟文 《科学通报》1996,41(19):1771-1774
秦岭造山带分隔着中国南北大陆,这两个陆块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分别是冈瓦纳与劳亚大陆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可对两个大陆的分界作出限定。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构造单元,它们曾被认为分别是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的大陆边缘。若北秦岭确是华北陆块的大陆边缘,它们应具有相同的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块体效应”,不同的陆块具有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本文通过研究北秦岭地区元古宙基性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并与两侧陆块相同时代的基性岩作对比,发现北秦岭地区的岩石不同于两侧陆块且具有独特的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它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分界(带),据此本文还讨论了北秦岭的归属及其与秦岭古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古铜镜表面层内纯铜晶粒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昌燧 《科学通报》1993,38(5):429-429
中国古代青铜器锈蚀层中经常有纯铜晶粒存存。一些学者认为古代铸造青铜器皿时,由于炉温不高,所添加的铜料未能完全熔化,致使残余纯铜晶粒存在;另一些学者认为纯铜晶粒来源于未被完全熔化的“垫片”;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青铜组织中的富锡相被氧和氢氧根侵蚀后,由于反合金作用,沉淀出了纯铜晶粒。尽管纯铜晶粒的形成机理至今尚无定论,然而由于这一问题与铸造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直受到冶金史界的关注。我们研究古代铜镜的结构成分和铸造工艺数年,曾发现一些铜镜和其它青铜器皿一样,其  相似文献   

8.
沼泽沉积物中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段毅 《科学通报》1995,40(19):1791-1791
80年代末,国外研制出GC-C-IRMS碳同位素分析新技术,使碳同位素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出现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领域.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先质及成岩演化的关系,是该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外已从生物体、现代沉积物和热模拟实验研究着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先质碳同位素组成和成岩演化关系密切.例如,Rieley等研究了Ellesmere湖泊现代沉积物和湖周围C_3植物叶中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发现两者具有成因联系.本文对我国甘南(甘肃省南部)现代沼泽沉积物泥炭和准噶尔盆地古代沼泽沉积物长焰煤样品中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它们碳同位素组成与有机质输入源和成岩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铅同位素比值可被作为"铅指纹"而由体内生物样品追溯外在铅污染源,然其可靠性未见文献报告.以往研究曾发现同一个体生物样品间铅同位素比值存在差异,为确证此现象,了解铅暴露后体内血、发及各组织脏器铅指纹与受试物铅指纹的一致性及染毒剂量对其的影响,研究选取32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分别按0,30.0,60.0,120.0mg/kg体重每天经消化道醋酸铅染毒4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其血、毛、肝、肾、股骨中的铅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血、发及各组织器官的铅指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铅指纹与受试物原始铅指纹差异程度与染毒剂量有关,而其他组织脏器铅指纹基本上不受染毒剂量影响.发铅不适宜作为铅溯源的生物标志物,而血铅相对更适于用来追溯外在铅污染源,尤其在高铅浓度暴露下更为准确可靠.该结果为铅同位素比值法进行生物样品铅溯源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琼雷地区玻璃陨石的化学组成和热释光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陨石(雷公墨)在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地点都有发现,并主要集中于亚澳区、象牙海岸区、莫尔达维区和北美区。四个地区玻璃陨石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距今70万年、110万年、1450万年和3450万年。我国的玻璃陨石主要集中在雷洲半岛和海南岛.近年在茂名、电白、阳  相似文献   

11.
特价古代铅为何让科学家心动 2017年,英国物理学家加格因收到这样一条消息而欣喜:市面上出现了一批价格相当诱人的来自一艘西班牙沉船的古代铅.2016年,西班牙一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们也因收到了一批新发现的古代铅而开心不已;这批铅来自一艘沉没于四五百年前的西班牙运铅船,经测定,这批铅的放射性相当低.  相似文献   

12.
晋北太古代地幔异常高ε_(Nd)(T)值及其可能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向阳 《科学通报》1994,39(12):1110-1110
太古代岩石广泛出露于华北地区,组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陆块之一——中朝克拉通的主要部分.近年来,许多同位素地球化学工作者对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太古代变质火山岩系进行了较系统的Sm-Nd同位素定年工作,取得了一批较精确的等时年龄值及其初始Nd同位素比值,并对各地区的太古代上地幔组成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铅同位素示踪在地学中的最新应用和发展。由于它在示踪物质来源,圈定找矿靶区,差别构造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是当前最重要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之一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玻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福熹 《自然杂志》2006,28(5):253-260
本文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叙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范围对古代玻璃的交流以及促进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和传播。重点讨论了原史(Protohistory)时间中、外交通和部落往来对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汉通西域后西方古代玻璃物品和技术的传入和中国古代玻璃物品和技术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生命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古环境的精确重建对于认识生命演化规律、机制以及预测地球宜居性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沉积岩中的汞及其同位素组成在重建地球古环境演化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已发展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主要原因是汞及其同位素组成在记录古代火山活动和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为研究上述过程与重大环境和生命演化事件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本文系统分析了古代沉积岩的汞同位素数据及其意义,总结了大型火山活动和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引起汞同位素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深入探讨了火山类型及释放汞的方式、大气和海洋汞循环过程、沉积环境、岩性、成岩作用、汞赋存形态等因素对沉积岩汞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并对该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出了评述和展望.总体而言,这一研究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古环境演化事件中汞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和分馏机理还缺乏系统和定量的认识,亟须深入研究.未来需要揭示古环境汞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机理,进一步明确汞同位素指示古环境演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拓展其在环境和生命协同演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年)出土的一件青铜刀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也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年~4500年。而中国的青铜器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学明 《科学通报》1990,35(15):1174-1174
锶、钕和铅同位素在追踪花岗岩源区物质,讨论源岩演化的历史,从而深入研究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特征等方面越来越受地质学家重视。对于年青花岗岩类,尤其是中生代花岗岩类,Sm-Nd同位素研究源岩性质往往不及Rb-Sr同位素有效。因此,本文只用Rb-Sr和Pb同位素对华南一个重要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姑婆山花岗杂岩体源区岩石进行讨论,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78,23(7):429-429
六十年代晚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的发展,在几个大陆上陆续测定了距今36亿年前形成的古老岩石,这些岩石大都取自早太古代的粒变岩相高级变质地体中,我国华北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南部,若干地点具有类似的地质条件,为了建立前寒武纪地质年表,必须首先测定这些岩石的同位素年龄,以确定我国古陆核的生成与发展历史,阐明早太古代的地质构造格局,有些地质研究单位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这篇短文,我们报道36.7亿年古老岩石的测定情况,并对结果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杨杰东 《科学通报》1988,33(16):1247-1247
近二年来的研究证明了Nd同位素是研究古海洋地理和陆壳-海洋演化的一条新途径。化石磷酸盐和化石碳酸盐有可能记录并保存古海水Nd同位素的特征,由此,可以寻迹古海洋和陆壳演化史。最近,Keto和Jacobsen报道了早古生代欧洲、北美和美国东南  相似文献   

20.
硅藻氧同位素已日益成为重要的定量古气候研究手段,但在我国仍处探索阶段.选取东北四龙湾玛珥湖进行了为期2a的湖泊监测、样品收集和现代硅藻氧同位素研究,为该玛珥湖定量化古气候记录研究奠定基础.逐步氟化条件实验表明,我们已完全具备和掌握了硅藻氧同位素研究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方法.现代硅藻样品的氧同位素结果显示,在3.6~24℃的水体温度区间硅藻氧同位素与生长温度存在着线性分馏关系,分馏梯度为–0.185‰/℃~–0.238‰/℃,与近年来不同水体、不同地区、不同种属以及实验室培养硅藻的研究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揭示了硅藻壳体氧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主要受控于生长温度.四龙湾表层和底层沉积硅藻氧同位素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可能与不同深度沉积过程的差异以及硅藻来源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