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野NEWS     
《大自然探索》2014,(10):4-7
月球形成之谜没那么简单科学家最近对月球岩石中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月球内部的水量有很大的地区性差异,月球水的氢同位素组分的地区性差异也比地球的大得多。月球水并非液态水,而是被俘获在火山气体中或化学结合在月球岩石内部颗粒中的水。科学家目前普遍认为,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星子撞击原始地球的结果。碰撞后,环绕地球的炽热物质盘(部分为硅酸盐气体,部分为熔岩)中的作用机制形成了微量的月球水。月球水的来源对于确定地球水的来源意义重大。有两种可能性:月球水来源于地球;或者,月球水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带去的;再或者,这两个都是月球水的来源,也都可能是地球水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11):9-9
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嫦娥工程”,分“环绕、降落、返回”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环绕:向月球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用8—9天的时间完成从地球飞往月球的38万千米漫漫征程。飞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嫦娥一号”与运载火臂分离,通过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3.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4,(3):42-43
月环?它可不是月球本有的构成部分,而是一项来自日本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环绕整个月球赤道建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其采集的电力传输回地球。由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出现巨大危机。在此背景下,这项计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又到了雪花飘飘的季节。亲爱的朋友,当你在欣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时,可曾问过,雪花是如何形成的,雪花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雪花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冰晶构成的。当气温降低时,大气层中的水分如果遇到尘埃,就会凝结成冰晶。因此,冰晶实际上是穿着冰外套的尘埃。凝结成冰晶后,由于密度变大.冰晶落向地面。在下落的过程中,原先零散的冰晶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雪花。分析表明,每片雪花实际上是由2到200个冰晶构成的。很久以来,冰晶的形状就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最早系统地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当属美国的本…  相似文献   

5.
39.进入眼睛 发现号看来就跟他上次从太空中看她时一模一样。那时她正好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飘浮,月球占据了差不多半边天空。也许有了一些微细的变化,他不能肯定,但她外部油漆的字母在长期地暴露于太阳光下已经褪了色。这些字母是用来说明各种舱口、连接器、空间生命线插头和其它附设物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正>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踏上了月球表面,迈克尔·柯林斯驾驶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环绕月球飞行。"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成为阿波罗登月事件中最热流行语之一,‘鹰’指的是鹰号登月舱。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也为阿波罗的另外5次登月奠定了基础。阿波罗每一次登月都对着陆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开展了  相似文献   

7.
正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梦想进入太空。可是,进入太空大门的钥匙在哪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终于找到了打开太空大门的钥匙。由于受地球引力的牵制,航天器要在冲出大气层后环绕地球运行,必须达到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若要飞向月球,必须达到每秒10.8千米的速度;要环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8.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8):4-11
环状日食2012年5月12日发生了一次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刚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在这幅照片中,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观测者站在日食形成的环里,似乎被金色的太阳拥入怀中。这也是1994年以来在美国大陆上见到的第一次日环食——暗色月球的视直径小于可见的太阳圆盘,于是太阳露出了一道环。太阳圈在这幅不久前于加拿大拍摄的照片上,一道彩虹环绕着太阳。这种日晕是由高层大气中的冰晶产生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准备在未来两年半内启动探月工程。该报引述中国探月项目负责人的话说,中国第一步将发射环绕月球的轨道飞行器,接下来的项目将是使无人驾驶的探测船登上月球。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无人飞船,而据信中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载人飞船。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科学家欧阳自远向《中国日报》说,月球探测是必须进行的,因为月球可能握有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在太空发展方面占据有利位置,而这将对中国的国家威望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两年半内将启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10.
<正>综合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13年10月实施了一项名为"月球激光通讯演示"(LLCD)的实验,即通过激光从一颗环绕月球轨道的卫星向地球传输数据,在地一月之间建立起超高速网络连接,速度达到每秒622M,旨在为用于其他卫星和行星的3D视频传输和远程遥控机器人探索任务铺平道路。而当前用于太空通讯的无线电频率系统的传输速度只有其的几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14,(3):F0003-F0003
综合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13年10月实施了一项名为“月球激光通讯演示”(LLCD)的实验,即通过激光从一颗环绕月球轨道的卫星向地球传输数据,在地一月之间建立起超高速网络连接,速度达到每秒622M,旨在为用于其他卫星和行星的3D视频传输和远程遥控机器人探索任务铺平道路。而当前用于太空通讯的无线电频率系统的传输速度只有其的几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彦  李春来 《科学通报》2020,65(16):1519-1522
正大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月球可能就形成了.从那时起,月球灰暗而荒凉的表面就不断遭受陨石和小天体的撞击,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布满碎石和撞击坑的月球表面.然而,在地表之下隐藏着最吸引人类探索的那些秘密.通过探测月球的内部地层结构,以及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和溅射物,人们就能了解月球撞击过程如何改造月球表面和火山活动等不为人知的历史.早在1972年,阿波罗17号搭载的雷达探测仪试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人太空。 月球探测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探测分三步走。第一步“绕”,发射环绕月球探测的嫦娥一号;第二步“落”,发射可释放落月探测装置的航天器;第三步“回”.在月面自动采样后携带月表物质。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     
左边这张照片是去年12月的一 个傍晚有人在美国新泽西郊外拍摄 落日时偶然获得的照片中的太阳 上方出现了迷人的光柱一一日柱。 日柱是由太阳上方云层中的冰晶 (呈盘状的六边形晶体)对太阳光的 反射和折射形成的。一般情况下这 些冰晶是水平排列的但拍照当时 很可能有些冰晶排列得有点倾斜 且冰晶大小也略有不同因而使这 个柱子呈发散状。  相似文献   

15.
<正>1960~1970年代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了约380公斤的月岩石和土壤样本,为研究月球提供了宝贵材料。然而,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月球的钛同位素比值比预期的更接近地球,这一结果对现行月球起源主流学说提出了挑战。主流学说认为:月球是由一颗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在大约45亿年前撞上婴儿期的地球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动态点击     
<正>高大上的月环月环?它可不是月球本有的构成部分,而是一项来自日本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环绕整个月球赤道建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其采集的电力传输回地球。由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出现巨大危机。在此背景下,这项计划应运而生。据设计者介绍,他们打算利用月壤作为混凝土材料,建设一个宽400千米、长10940千米的混凝土带,建设工作将由地面  相似文献   

17.
南极上空春季臭氧耗损很显著,形成“臭氧洞”.大气臭氧气相反应过程不能阐述臭氧洞的产生现象,低温下气相反应,无力解释臭氧的快速损耗.Solomon,Rowland等提出大气中非均相反应可能对臭氧的破坏起重要作用.发生非均相反应需要有颗粒物存在,极地上空平流层云的形成提供产生非均相反应的条件.在南极上空冬季和春季有三种类型的极地平流层云,Ⅰ型颗粒物是由三水合硝酸(NAT)组成,形成温度约为197K;Ⅱ型颗粒物主要成分是水,在约187K形成;Ⅲ型平流层云由珠母云组成.在这些颗粒物上发生的非均相反应将使非活性的储库化合物转化为活性氯,由此导致臭氧急剧下降并产生高浓度的C10.因此研究在冰晶上的非均相反应是大气臭氧耗损过程研究的热点课题。 臭氧在冰晶表面的耗损有两种方式:(1)在冰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臭氧;(2)臭氧在冰晶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当冰晶蒸发后,臭氧又能释放出来.本工作试图测定臭氧在冰晶上的耗损速率,以后再逐步研究所发生的化学过程和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的研究强调了目前我们对于月球形成的解释:月球是由一颗很大的太阳系天体同早期地球发生"大碰撞"后所形成的。2013年9月,在伦敦召开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会议,这些会议主要议题是探讨月球的起源理论。同样议题的会议曾在1984年的夏威夷、1998年的加利福尼亚召开过。为此,《自然》杂志刊文对月球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呈现过往与月球年龄、组成等相关的内容精选。  相似文献   

19.
Newsom  HE  江世亮 《世界科学》1989,11(7):20-23
月球系由一块大如火星的圆石与地球撞击后而得以形成的观点能解释角动量、轨道特性和地球-月球系统的独特性。地球、月球在密度和化学成分方面的差异可从月球的撞击块的外壳得到解释。冲撞论从天体化学角度支持了月球形成的一种假说——碰撞假说。  相似文献   

20.
在水下18米的幽暗海底,在鲨鱼和海龟的环绕之中,有几个头戴黄色头盔、身着特殊潜水服的人影在晃动着,看上去他们的动作跟平常人很不一样,就像是在月球上,慢镜头似的跳跃着前进.在他们身后不远,矗立着一个形状奇特的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