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格兰高地,在崎岖山路和美丽风景的映衬下,人们常能看到在猎食者与猎物之间展开的空中生死较量,而盘旋于天际的猎食者就是金鹰. 年轻的金鹰盘旋于空中四处觅食,但它活下来的机会仍只有10%只要是重量轻于金鹰自身体重的动物,都是它们猎杀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正像闪光眩目的拉斯韦加斯城吸引着游客来到赌桌旁那样 ,织网的刺蜘蛛用它色彩鲜艳的背部将毫不设防的猎物诱捕到网中。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系的动物行为专家马克·豪伯 (MarkE·Hauber)说 ,这种对颜色致命用途的发现刚好与传统的观点相反。一般都认为 ,在动物王国里 ,颜色是用来吸引配偶 ,而不是引诱敌人的。豪伯说 ,鲜艳的彩色和对比鲜明的图案在设陷阱捕猎中本应十分少见 ,因为显眼的色彩从理论上来说与静态捕猎者是矛盾的。一般来说 ,动物在设计好陷阱后都用坐着等的战略来抓捕猎物 ,颜色和图案只会引起猎物的警觉…  相似文献   

3.
在法属圭亚那高高的林冠上面,戴斯顿蚂蚁欺凌其他同类,还能将体重百倍于自己的猎物置于死地。科学家最近发现,戴斯顿蚂蚁伏击较大的昆虫,它们跳到猎物头上并连续数秒钟攻击猎物的脑袋。接着,戴斯顿蚂蚁的巢中帮凶抵达,它们用强有力的嘴巴死死咬住猎物,然后从四面八方一起用力拉扯猎物,将其五马分尸。  相似文献   

4.
蜘蛛网上常有一些十字形、之字形或螺旋形的图案,看上去好像是多余的“装饰”,但生物学家最近在对一种澳大利亚蜘蛛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装饰”很可能是一种用来引诱猎物落网的“光陷阱”。科学家解释说,许多种花儿都能反射紫外光,昆虫则通过辨识这些光来定位食物源。假如蜘蛛反射同样的光,就意味着蛛网在模拟花儿的效果,诱使昆虫陷入罗网,这些昆虫包括蝇、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2,(9):5-5
在法属圭亚那高高的林冠上面,戴斯顿蚂蚁欺凌其他同类,还能将体重百倍于自己的猎物置于死地。科学家最近发现,戴斯顿蚂蚁伏击较大的昆虫,它们跳到猎物头上并连续数秒钟攻击猎物的脑袋。接着,戴斯顿蚂蚁的巢中帮凶抵达,它们用强有力的嘴巴死死咬住猎物,然后从四面八方一起用力拉扯猎物,将其五马分尸。  相似文献   

6.
猎香人     
李军 《大自然探索》2001,(10):35-36
疲惫不堪、遍体鳞伤、全身被汗湿透……猎人们打算返回了。自拂晓开始,这些猎人就在马达加斯加森林里陡峭的小道上上下跋涉,时间正在逝去,夜幕就要降临,寻找的目标却还没有出现。突然,他们停住了,其中一人抬头使劲地嗅。他感觉目标就在附近,在傍晚朦胧的光线下,他仔细地搜查一株大树下的草丛,蓦地,他看到了他们一直在找的东西。就在那儿,一小枝花隐藏在落地的树叶下,整枝花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很快,猎人们就布置下“陷阱”。然后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耐心等待。 艰苦跋涉是值得的,明早,在陷阱中会有稀有的“猎物”——一种新类…  相似文献   

7.
一凡 《科学之友》2002,(9):24-24
人们一向把黑猩猩看成是温顺的素食者,但这些捕食高手对肉的情有独钟最近几年经常被媒体渲染。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斯坦福博士曾记录过黑猩猩成功猎杀动物而食的过程。在坦桑尼亚的贡布国家公园里,每年在黑猩猩的活动区域,有1/5的红毛疣猴遭到黑猩猩的捕杀。红毛疣猴长着长长的尾巴,头上顶着红毛,是黑猩猩最喜欢的猎物。斯坦福博士说,生活在贡布低矮丛林中的卡萨克拉黑猩猩,每45只为一群体,平均每年每群食肉一吨。1992年的一季度,仅68天内黑猩猩就杀死了71只红毛疣猴。  相似文献   

8.
在地下1000多米深处,物理学家设置了液态氙陷阱来捕捉他们的猎物:即假设中的暗物质粒子,它们在穿越地球时很少同普通物质发生作用。虽然每个实验室建设成本高达1000万美元,但比起它们的目标——查清宇宙中占85%的物质的构成,还算是相对便宜。不  相似文献   

9.
箭毒     
朱铃 《大自然探索》2005,(11):52-55
箭毒,顾名思义,就是猎手涂抹在弓箭上用以猎杀猎物的毒药。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猎手们采用的箭毒各不相同。有的是从植物中提取,有的是从毒蛇身上获取;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须曼猎手最常用的弓箭毒药源自一种独特的昆虫——叶甲科甲虫,而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印第安猎手则喜欢从体色鲜艳的剧毒箭蛙身上获取他们所需的毒药。本文介绍其中几种箭毒。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初,一只老虎在尼泊尔和印度杀死并吃掉400多人后,在1907年被猎人射杀。其实,这只被称为"查姆帕瓦特食人虎"的老虎并非天生就喜欢吃人肉。当它还很年幼时,曾被一位猎人打伤,使它的嘴巴严重受伤,失去了两颗犬齿。这个缺陷让查姆帕瓦特食人虎不得不从猎杀水牛或其他大型有蹄类动物转向更容易捕食的猎物——人类。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在吃人的大型猫科动物中相当普遍。人类通常不是它们的食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大型猫科动物为了生存,只能把人类当成"晚餐"。  相似文献   

11.
凌夫 《科学之友》2002,(4):19-20
小小一张蛛网,并不只是小昆虫的陷阱。一只波西亚毛蜘蛛闯入蛛网,用8条长腿和两只毛茸茸的触角,不停地拨动蛛丝,模仿一只落网的蚊子在挣扎……蛛网主人终于被吸引过来了……这一次,它还没有看清自己的“猎物”,就落入了波西亚毛蜘蛛的口中。波西亚毛蜘蛛的每一次捕猎,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科学家们不免置疑:“这是波西亚毛蜘蛛的本能,还是它真的具有超群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成群的斑马、羚羊和几只长颈鹿在水渠边悠闲地饮水,这场面是多么的祥和迷人。但谁知此时危机四伏:几只狮子正在周围窥视,伺机发动进攻。无论对于捕猎者还是惨遭其杀戮的猎物,每天上演的都是相同的故事。肉食动物在草原上掠食,必须面面俱到:选择合适的窥视地点,耐心地盯梢,接近猎物的最佳路线,恰到好处地扑上去咬住猎物的喉咙,不能早也不能迟……这一切都需要精密的思维计算。从这个角度讲,肉食动物就像一个缜密的计算天才。对猎食者而言,如果要袭击一只时速36公里,也就是一秒钟能跑10米的猎物,则必须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预测到猎物的下一个…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先曾经食用过自己的同类吗?也就是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人吃人的事件吗?我们至少不敢断然否定。我们不妨设想10万年前的一幕:猎人们在经过千辛万苦捕获猎物后,经过短暂的狂欢,就迫不及待毫不留情地对待猎物。首先自然是享用那些肥硕的肉块,当美味再也没有了时,他们不得不将饥饿的目光投向猎物的骨头——一把头骨砸碎,吸食脑髓,割下舌头把猎物的大腿骨放到石头上,不断地敲打,直到它们破碎并裸露出骨髓为止;用尖利的工具刮掉肌腱,一丝不苟地把剩下的最后一点点肉也剥离下来吃掉,然后依依不舍地将剩下的骨头扔到了一边…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御敌害或捕杀猎物,许多现生动物发育有专门分泌和储藏毒素的毒腺,然后再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器官,例如表皮组织、螫针、螫肢、毒牙等,将毒素排出体外,使敌害或猎物中毒.我们将这类能产生毒素的动物统称为有毒动物.防御型有毒动  相似文献   

15.
响尾蛇,是一种凶猛的毒蛇。响尾蛇的捕食方法与众不同,它是以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摄氏度时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至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决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  相似文献   

16.
肉食性猛禽的嘴强大而粗壮,上颌比下颌长,并且上颌向下弯曲呈钩状.主要用于撕裂猎物。它可以将钩嘴刺进猎物的体内,叼住它,然后用脚将猎物向相反的方向蹬踹,将猎物扯碎,再一块块吞下。  相似文献   

17.
正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破解电鳗的奥秘。电鳗实际上是长刀鱼的一种,它们栖息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偏远、浑浊水域,所以很难在自然栖息地观察到它们。电鳗身长可达2.4米,放电高达600伏(足以电倒一匹马)。放电仅几毫秒后,电鳗就能吃到已被麻痹的猎物。电鳗身上有许多发电细胞,它们像电池一样存电和放电。电鳗使用高压电让猎物的肌肉无法动弹,从而捕猎。它们也使用高压电抵挡捕食者,例如鳄鱼。而科学家最近进行的实验室研究还发现,电鳗还通过放电探查猎物所在方位,并诱使猎物离开藏匿地。  相似文献   

18.
一项新研究发现,跟人类知道未雨绸缪一样,北极狐也会有意识地存储食物,以备食物匮乏时所需。与松鼠收集坚果以备冬天之需类似,北极狐会偷鸟蛋来储藏,以防春天到来时它们最喜欢的猎物——北极旅鼠数量不足。鸟蛋被北极狐埋进土里之后,存储期可达一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11,(4):55-55
参照上述五条标准,我们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玩耍行为在哺乳动物身上比在爬行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身上更容易被辨识。哺乳动物是温血动物,它们通常能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至少享有安全且舒适的童年;相反,冷血动物需要随时关注体温的调节、防范天敌的猎杀和四处寻觅食物,因此它们极少能真正体验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20.
吴刚 《知识就是力量》2011,(11):F0003-F0003
沙漠蝎与陆地蝎的不同之处,不仅是它们能抵御酷热,它们的捕食方法也很特别,它们一般很少靠蛮力追赶猎物,而是隐藏在炙热的沙子下,守株待兔。在猎物出现时才猛地扑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