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丰  彭凯平  郑先隽 《科学通报》2015,(Z1):520-533
实验方法使得心理学思想成为了心理学学科,并以此建构起了西化的科学心理学体系.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极大地影响了心理学科的研究方式,使得心理学面临又一次的变革.大数据方法的特性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认识论特征不谋而合,这给予了中国心理学摆脱西化影响,并重构中国化心理学学科体系以机遇.我们认为,中国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可以遵循天、地、人相互关联的构建原则.从研究文化与精神的心理表征,到社会生活情境的制约影响,再到个体的知、行、情、理、德的身心体验.真正达到孔德所描述的人类最后科学的境界,即"具有社会特性的生物个体在文化情境中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提倡的中国的心理学.而在这种新的理论体系之下,以大数据为根本研究范式的中国心理学将会超越传统心理学中样本—总体、个体—规律、情境—实验、数据—行为的二维争辩特性,创建新的心理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刘晓曙 《科学通报》2015,(Z1):453-459
首先简要回顾了大数据的定义、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其次,通过研究发现,金融业是信息密集型服务产业,在数据特征和数据处理方面基本符合"大数据"概念和特征,正步入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接下来,论述了在大数据时代未来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业将具有"开放、数字化、高生产力、科学决策"的显著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指出在通往大数据时代之路上金融业面临来自文化、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挑战;最后,给出了在大数据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将不仅对金融业务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将为大数据时代下新金融理论的拓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杨志  左西年 《科学通报》2015,(11):966-975
心理科学成为一门成熟科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建立心理学概念与神经活动的联系,即心脑关联.当前心脑关联研究通常以心理学概念为出发点形成研究假设,推断脑功能活动特征与心理学概念的关联.心理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观测者的主观经验和一致观念,它们未必反映神经系统的功能组织结构.经过近20年的心脑关联研究,我们仍然难以建立明确而科学的心理学概念与脑活动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当前心脑关联研究的瓶颈、分析其本质原因,并提出以脑为中心、以神经影像大数据为基础的心脑关联研究框架.随后,举例综述新的心脑关联研究框架下神经影像大数据及其方法论.最后,讨论2个实际应用以说明新研究框架对发现心脑关联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和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平 《自然杂志》2004,26(4):233-237
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是多重记忆系统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应用.研究采用临床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心理物理学以及一些生物心理学的手段来研究正常大脑疾病受试者,一方面可解开人类思维奥秘;另一方面给患者的诊治带来希望和光明.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7月4日下午,在上海大学出版大楼225会议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汪筱林研究员带来题为"恐龙时代的空中霸主——翼龙"的精彩讲座。该讲座是《自然杂志》编辑部主办的"自然论坛"第19讲,吸引了众多对恐龙和翼龙感兴趣的上大师生和小朋友们前来聆听,现场座无虚席。这次讲座由《自然杂志》执行主编焦正教授主持。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汪筱林研究员的研究经历和成果。汪筱林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南京大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14,(3):88-89
<正>中国有个词很有意思:孩子气。在成人眼里,孩子只不过是无理取闹、完全懵懂、智商低又让人头大的小动物。然而,事实却可能让我们大跌眼镜!换个角度看,孩子到底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一个"我",孩子们身体内那个独立的"我"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去探寻那独有的"我"之奥秘。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数据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华东  王力哲  陈方  梁栋 《科学通报》2014,(12):1047-1054
大数据研究正发展为科技、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关注焦点,诸多国家已将大数据研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本文从时空角度论述了大数据的缘起、内涵与发展势态,分析了科学大数据成为科学研究新途径的历程——科学范式开始从模型驱动向数据驱动发生转变.给出了科学大数据的定义及科学大数据计算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地论述了数字地球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数字地球中的数据系统,指出了数字地球学科具有大数据的鲜明特点.最后以"胡焕庸线"形成机理的空间认知研究为例,具体阐述了数字地球学科中的大数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继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大数据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热点.大数据在带来"大"价值的同时,也存在"大"安全问题.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对计算设施、存储、网络、信息资源等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传统的信息安全手段和管理机制已经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形势发展.本文在研究大数据安全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程度低、安全防护技术和手段不足等问题;阐述了自主可控对大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了解决大数据安全的根本之道在于实现我国主要信息产品、设备和技术的自主设计制造,并总结了我国在大数据安全领域自主可控产品的发展现状.大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本文最后从加强大数据战略规划和安全体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自主可控的发展路线、强化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等3个方面,探讨提出了解决我国大数据安全的策略和办法,以确保我国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逐步朝着体系化、规范化和技术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员苏云从心理研究院回来后,感到疲惫极了,连屋里的电灯也懒得开。炊事电脑正按预先输入的程序,把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子。这些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此时对她全失去了吸引力。要是在以往,她准是和心爱的弟弟一起,津津有味地吃开了。她知道压抑的心情正影响着胃的正常机能。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员,她很清楚恶劣心态会给健康带来的危害,但她无法使自己从糟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如何对客观现实作出反应的一门科学.客观现实中的各种对象统称为“刺激”,而由它引起的心理活动称为“反应”.心理学企图通过控制一定的试验条件,把外界刺激作成可测的系列变量,进而测量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变化.实验表明,在刺激变量和心理反应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心理变量有了适当的测试手段之后,这种关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地实时计算民众的心理特征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传统的心理测验方法不能有效地满足上述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心理计算方法,通过分析用户的"微博"数据建立心理计算模型(心理健康状态计算模型与主观幸福感计算模型),据此来计算民众的心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计算模型的建模效果良好,而建模方法与建模目标是影响建模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分析网络数据来计算民众的心理特征,此方法有利于改善心理测验的实施规模与施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宿云  胡斌  徐立新  张晓炜  陈婧 《科学通报》2015,(11):1002-1009
心理科学研究依赖于对生理、心理数据的分析,情感是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成熟,研究者利用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等可以反映脑功能活动的生理信号,直接研究情感问题,如情感识别、情绪脑等.但是,生理信号将会产生TB级甚至PB级的数据量,认知研究和临床神经科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已产生大量生理数据,对这些大数据的表示和情感知识挖掘需要更高级的工具.构建能够表示数据含义和情感相关知识的模型,能够给心理研究者提供一个知识共享平台,以便使用这些大数据进行情感方面的科学研究.本文构建一个可以表示EEG数据语义和被试者上下文信息的本体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使用推理引擎进行基于EEG生理信号数据的自动情感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e NTERFACE 2006数据集上能够以99.11%的平均准确率识别被试者的情感状态,并从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基于EEG数据情感识别最关键的特征是Beta波与Theta波的绝对功率比.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能源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向工业界和学术界寻求建议:如何减少采矿、冶炼和修复带来的污染并且提高能效。谈到让钢铁工业更环保,美国能源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E)的克里斯蒂娜·张(Christina Chang)认为,"只有物理定律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作为ARPA-E研究员的克里斯蒂娜·张正在寻求公众对"排放更少的炼钢技术"(SMELT)的意见。在两年聘期内,她将指导项目创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类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是很多研究者一直试图回答的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心理包括成千上万个进化的模块,这些模块是心理适应环境的结果.本文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进化生物学的资料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灵的起源.我们认为,现代人的行为是缓慢进化,适应环境的产物,同时人的行为还受到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我国已有运动心理学测量计算机化尝试的基础上,结合维也纳心理测试系统(Vienna Test System)若干分测验的理论构想与技术路线,探讨了心理测试的计算机化在今后运动心理学领域内的应用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基于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式试验,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厄尔尼诺事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的思路,为解决国际海洋与气候学界关于厄尔尼诺分类的争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视角;同时还从西风爆发与厄尔尼诺-拉尼娜循环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一个解释厄尔尼诺多样性和不对称性的理论框架,为预测厄尔尼诺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本判据.该研究以"Strong influence of westerly wind bursts on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并在传统商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勘探地震专业领域,"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潜力尚没有充分发挥.本文介绍了"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方法论和基本特征,分析了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互联网+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的技术特点和发展需求,探讨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对地震技术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设地震专业软件生态系统和基于物联网改变地震采集现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通常借助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揭示人格、认知以及情绪等心理结构的脑机制.然而,以往的研究结果通常会受到被试样本量较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制约.同时,个体在行为反应、认知或情绪加工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也容易被忽视.人类的行为活动是基因、脑和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关联统一的有机过程.因此,调查个体成长的相关环境因素和生活经历,并收集相关的人格、情绪和认知等大样本化的行为、多模态脑影像数据,有利于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1)人格特质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2)情绪相关的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3)认知能力的神经基础;(4)建构环境-人格-大脑-行为反应相互关联的预测模型.本文选择性地阐述近期国内外一系列探讨大样本脑影像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行为活动、人格、情绪以及认知能力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人类心理机能的高级表现.迄今为止,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高创造力人群罹患精神疾病(尤其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探索创造力和精神疾病的关系进而探讨创造力的本质和个体心理机制成为创造力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时至今日关于两者关系的认知神经机制和基因机制尚未完全明晰.本文结合行为、神经影像学和遗传学的研究证据,梳理和评述了有关创造力和精神疾病关联的实证研究和若干理论观点,系统探讨了创造力和精神疾病的深层关系.未来研究应加强创造力与精神疾病关系的理论整合与构建,并利用影像遗传学方法及大数据方法,在"基因-脑-环境-行为"的框架下,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层次开展多层面、多学科的交叉整合研究,同时加强对亚临床人群的多中心联合、大样本研究并尝试纵向研究设计,以更深入地对创造力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深层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康  陈挺 《科学通报》2015,(Z1):534-546
生物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装备与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整合到生物技术中来,生物医学研究中越来越频繁的涉及到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等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生物医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由假设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数十年来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实验目的是获得结论或者是提出一种新的假设,而现在基于海量生物医学大数据,可以对海量数据的研究来探索其中的规律,直接提出假设或得出可靠的结论.随着先进的生物分析技术的不断推出和更新,生物医学数据迅速积累.基于此类大数据一些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将有望解决,同时相关生物医学研究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生物医学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和相关应用主要包括: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个性化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研究,单细胞水平基因型和表型研究,人类健康相关微生物群落研究,生物医学图像研究等.相关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任务均具有着数据密集和计算密集的双密集性特点.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大数据解决一系列生物医学问题,迫切需要高通量、高效率、高准确性的生物信息存储和分析策略.本文总结和回顾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生成、管理和分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其中重点讨论人体微生物群落、单细胞表型和基因型、生物医学图像等新近出现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形式,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和应用前景等.基于目前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研究正处于蓄势待发状态:适应于生物医学大数据的软硬件平台、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方法等还不成熟,制约着生物大数据的研究.然而一旦相关研究获得突破并有所优化和应用,将会全方位地支撑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深入解构;进而有助于对医学现象的趋势分析和预测,服务于相关的遗传疾病研究、公共卫生监控、医疗与医药开发等广泛生物医学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