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我们人类的基因组合和鸡的基因组合有共同之处,而且这一共同之处比人和老鼠的共同之处还要明显。这一发现之所以令人惊奇,是由于我们以前只重视了用啮齿类动物(如鼠、兔等)来做实验。当我们探索人类基因的特性(如疾病的遗传)时,我们往往首先选择用鼠类来进行实验。如果治疗能在老鼠身上成功的话,那么此种疗法用在人身上往往也能成功。然而,英国罗斯林学院的大卫·伯特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把研究对象选错了。他们绘出了家鸡的基因组图(基因组是指大规模的基因组合结构),并将它与…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8月29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基于近50万人的基因组,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早前较小规模的研究,并证实了许多科学家的怀疑:虽然性取向有遗传因素,但没有单个基因对性行为有很大影响。麻省理工-哈佛博德研究所遗传学家安德烈·加纳(Andrea Ganna)说:"不存在‘同性恋基因’。"加纳和他的同事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估计,多达25%的性行为可以用基因来解释,其余的则受到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3.
雄性激素和男性生育能力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一般会认为雄性激素是男性所必需的,雌性激素是女性所必需的。例如,在子宫中,雄性激素的存在导致胎儿发育男性性器官,而雌性激素的存在导致胎儿发育女性特征。但事‘请并非这样简单。澳大利亚Momeh医学中心的埃文·辛普森(EvanSmp刃I。)及其同事发现,男性生育可能也需要雌性激素。具体来说,雌性激素对于精子的生成——即精子的生长和发育来说似乎是必要的。在7月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用缺失雌性激素的老鼠所做的实验。他们的研究对象是7只雄性老鼠,…  相似文献   

4.
王家骥 《科学》2007,59(1):53-56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3日宣布,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瑟(J.Mather)和斯穆特(G.Smoot),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马瑟和斯穆特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做出的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他们的工作“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期”,“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  相似文献   

5.
遗传研究可能导致发现更有效治疗狂郁症的药物。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导致狂郁症或情绪异常基因。神经生物学家塞缪尔·H·巴伦德斯(Samuel H. Bar-ondes)预言:如果能找到这些基因,将有助于科学家设计出更好的药物来控制这种疾病。 狂郁症有家族性,每100人就有1人受狂郁症影响,所以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巴伦德斯说狂郁症和镰刀细胞贫血一样,它的病因不是单一基因而是几个基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也起一定的作用。 研究人员先是发现一个身患狂郁症的家族或称独立人群,然后分析他们的DNA,看这种异…  相似文献   

6.
酵母菌遗传结构的发现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首次发现了酵母菌──一种复杂微生物的遗传结构,他们绘制的遗传图能显示出酵母菌的所有基因。酵母菌是世界上一种普通的真菌,只有一个细胞。以前,科学家仅对病毒和细菌等简单微生物遗传结构进行过识别。酵母菌细胞和人的细胞在...  相似文献   

7.
孟凡丽 《世界科学》1997,(12):16-17
20世纪70年代末,当发育遗传学家克里斯蒂那·纽斯莱.福尔哈特(ChriaianeNusslein-Volhard)和恩里克·维肖思(EricWieschaus)使上千只果蝇的DNA随机突变,然后筛选出它们子代的胚胎缺陷型时,发育生物学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实验之一便开始进行了。他们为研究一系列曾经是神秘的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因素开辟了道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今,纽斯莱福尔哈特和他的同事们又做了一次类似实验,这次主要是针对动物界中的脊椎动物。他们以斑马鱼为材料,应用其已有的技术生产出了一种稀奇的新型变异动物——这为未来发育生物学的进展打下…  相似文献   

8.
偏头育的遗传:从性性状的遗传假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平 《自然杂志》2002,24(2):107-111
偏头痛被公认为一种家族高聚集性神经系统疾病,尽管欧美白种人群的患病率远高于亚洲人种,但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女性是男性的2-4倍却是恒定的。临床及遗传医学仅仅沿用常染色体显性或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及线粒体遗传理论均不能满意意地解释所有家系的特征,笔率先在国际上提出的从性性状遗传模式sex-conditioned genetic model(即男性为常隐、女性为常显遗传)似可较好地解释偏头痛复杂的“不一致”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一条染色体的基因会对另一条染色体致病基因的表达实施功能调控,此种遗传疾病范例在遗传性秃顶、肝豆状核变性等症中已得到验证。当然对于环境的因素也有待考虑,时下对于复杂遗传病的研究正是最富有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低血压家系2号染色体扫描和连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原发性低血压遗传机理的研究是血压调控相关基因研究的一种新尝试,通过对8个原发性低血压家系样本进行整条2号染色体扫描和Genehunter进行参数(Lod值)及非参数(NPL值)分析,发现D2S112~D2S117区域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连锁信号,这是支持连锁的证据,这一结果预示着此区域很可能存在血压调控的关键性基因,并且该区域在高血压家系的同类研究中得到印证,这些基因的发现将成为研究血压调控上游机制重要的修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粉质胚乳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东升  宋任涛 《自然杂志》2013,35(2):105-111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植物分子遗传研究的重要模式。通过对玉米的长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遗传突变体,其中有一类籽粒突变体被称为粉质(opaque 或floury)胚乳突变体,表现为籽粒硬度和透明度下降。同时,这类突变体中的opaque2 等,被发现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籽粒的蛋白营养水平,使得粉质胚乳突变体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早年只有少数的粉质胚乳突变体基因被克隆和研究,如opaque2 和floury2 等,被发现与玉米主要的储藏蛋白转录和合成有关。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更多的opaque突变体基因,如opaque1、opaque5、opaque7 等,被克隆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玉米籽粒中储藏物质的合成、转运等更深入的调控机制,拓展了我们对玉米胚乳发育和代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12,(12):65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绘制了一个交互式综合"大脑图谱",并已上传到网上(网址为http://human.brain-map.org),以便帮助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开展神经学研究人类染色体组里有超过2万个基因,大约84%活跃在人类大脑中。为了绘制这一图谱,科学家对3位男性死者捐赠的大脑切成小块后逐一进行扫描,记录下2万个基因的活跃水平。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扫描一位女性的大脑,看看其与男性大脑有什么不同这一由美国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绘制的大脑图谱,旨在希望其他研究人员把他们通过大脑扫描和遗传研究获得的发现与之进行比较,以  相似文献   

12.
基因疗法与血友病人类自诞生以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都遭受过内出血──血友病一的折磨。这个星期.一科学小组报告,他们用基因疗法治疗了狗的B型血友病。人类遗传有这种病的约占三万分之一。B型血友病通常遗传给男性.这些患者体内缺乏凝血蛋白IX因子。...  相似文献   

13.
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及其F1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研制出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比较分析了转基因鲤鱼(P0)获得性状多样性,筛选获得具有显著快速生长效应的转基因鱼个体;繁殖力参数比较发现,快速生长转基因鱼的繁能力无实质改变,对F1转基因鱼转植基因分离和性状分布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证实转值基因在2,3条染色体上整合,转植基因不同整合位点的生物学效应存在差异,这为快速生长转基因鱼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据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查验血液中的一种蛋白,就能预测成人将来有无爆发心脏病的危险。早在1997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保罗M·理德克(PaulM.Ri-daer)及其同事就曾发现,通过检查C活性蛋白浓度就能提前预知健康男性是否会患及心脏病。该研究小组怀疑,健康妇女也可能与这种蛋白有关,为此他们展开了新一轮调查。研究人员首先对366名绝经妇女血液中的C活性蛋白浓度进行过测试,结果发现,血液中含有最高浓度C活性蛋白的妇女在3年内患及心脏病的危险是最低浓度妇女的7倍。科学家们调查发现,C活性蛋白浓度的高低能显示患者动脉中脂肪斑块…  相似文献   

15.
反氢     
制造氢比较简单,因为只要将电子和质子混合在一起并让电子围绕着质子旋转即成。而制造反氢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因为它是由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配对物)和反质子(带负电荷的质子配对物)组成,因此要想制造、贮存和控制它都是非常困难的。上个星期,伊利诺斯巴达维亚国立费米加速器实验室的戴维·克里斯蒂安(DavidC.Christian)和他的同事们宣布了他们的初步成果,他们已发现了7个反氢原子。在2个研究组──日内瓦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和费米实验室──的早期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加速器里制出了接近光速的反质子。这些环流的叵…  相似文献   

16.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评述了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类、细胞质育性因子、核质互作方式、环境调控、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解释雄性不育产生的双基因模型假说,认为控制雄性育性表达有二类核基因,一类是控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基因(花粉发育结构基因),另一类是调控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条件的基因(调节基因),这二类基因任一发生突变均将产生遗传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内环境)和生境(外环境)通过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成其产物,使得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所需条件不能满足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7.
人类群体中的达尔文正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东东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08,53(7):737-746
概述了现代人群中存在的大量受达尔文正选择作用的基因, 如大脑发育相关基因、免疫基因、生殖相关基因及感觉受体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进化特性将会为人类进化、各种疾病机理等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随着群体遗传学数据以及比较基因组数据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达尔文正选择作用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还介绍了检测正选择作用的常用方法, 分析了所面临各种干扰因素, 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通常在近交实验鼠中寻找致病基因 ,这种实验鼠比人类群体有更少的“遗传干扰”。通过近亲繁殖数百只至数千只老鼠 ,他们能寻找出与诸如肥胖症和高胆固醇相关性状的遗传标记。这种相关图谱能够识别称之为数量性状位点的鼠基因组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包括控制这一特性的基因。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花费几年的时间仅能大致了解一个基因所处的位置。现在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法来加速这一进程。加州Roche生物科学公司的加里·佩耳兹 (GaryPeltz)以及斯坦福大学和俄勒冈大学的同事们对 1 5只老鼠近交系编制了 …  相似文献   

19.
在南极冰川下被封存了将近200万年之久的一个生态系统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生命。他们指出,这些微生物通过硫和铁来吸收能量,在黑暗和无氧的水域中生存下来。这些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生命是如何度过“冰雪地球”时期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线索,即表明在其他不可生存的环境中。如在火星以及被冰覆盖的木星卫星——木卫二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相似文献   

20.
<正>机器学习以其发现欺诈性信贷或识别面孔的能力而闻名。当下,研究人员正用它学习和识别什么样的病毒可能引发疫情。鼠痘于20世纪30年代被人类首度发现,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能在老鼠群体内传播且对它们高度致命,不过科学家长期以来从未将其视为人类的潜在威胁。然而,现在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美国乔治城大学生物学家科林·卡尔森(Colin Carlson)博士和他的同事——以及他们计算机上的病毒预测模型——发现鼠痘病毒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