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均 《科学之友》2001,(6):18-18
宇宙创始取决于秩序与混沌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一观念始见于文明古国的创世说。古埃及人认为,早期的宇宙是无形的深渊。在印度神话里,造物主湿婆神住在令人恐怖的十字路口。中国的《老子》写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在巴比伦创世故事里,一个叫"大隐"  相似文献   

2.
美人鱼的传说由来已久。据说最早是兄弟二人在加勒比海对面海域中捕鱼时,捕到一头大虎鲸,剖开其肚子发现一条上半身似人下半身是鱼的怪物的残骸,于是海洋有"人鱼"的说法就传开了。早在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古书中就有美人鱼的记载,并说它能发出人声,巴比伦人认为它是"鱼神";我国古代也有关人鱼的记载。传说美人鱼身体  相似文献   

3.
"三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了解"三困生"的成因和常见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稳定校园秩序,为学生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有利地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7,(12):31-32
如果说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那么地球人的兄弟在哪里? 有人问:"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德雷克如是回答:不是,仅在银河系内就可能有1万个文明世界.那么,宇宙中哪里才有地球人的遥远兄弟呢?  相似文献   

5.
"空中花园"     
为爱妃建造的巨大园林 众所周知,挟持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新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曾一度被众多传说点缀着神秘的色彩.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间(公元前604年到公元前562年)迎来了空前的黄金时期,堪称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就是这个时期建造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类"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印度教祖师认为,第三只眼是人体"未卜先知"的器官,印度人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灵轮(Chakras),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直接交流的通道.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的中心部位,是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日前,一些俄罗斯科学家的研究证实古人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1994,13(1):111-118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观念形成阶段:时间相应于先秦(前221-前206),人们普遍相信宇宙万物是逐渐生成演化而来的;理论繁荣阶段:时间相应于两汉(前206-公元220).先秦时期的“无中生有”说被《淮南子》的“无形生有形”所取代.由此导致了宇宙生成理论的全面发展;成熟阶段:在与宇宙结构理论相协调的过程中,宇宙生成学说进一步完善,到南宋时期(1127—1279)达到了它的顶峰.  相似文献   

8.
刘志军  刘静  邵志刚 《科学通报》2023,(33):4442-4444
<正>地震是地球上重要且频发的一种突发事件,并引发多种高危险链生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对地震预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Geller等人[1]为代表,认为地震不可预报.地震过程是非线性自组织系统,混沌理论框架下,可以对地震群体进行统计描述,而单个地震事件不能预报;与之相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可被认知,地震预报本质上可行.  相似文献   

9.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五毒教"是一大江湖教派,出现在《笑傲江湖》及《碧血剑》中."五毒教"得名于五种动物:一蛇,二蜈蚣,三蜘蛛,四蝎子,五蟾蜍.中国民间将这五种动物称为"五毒".  相似文献   

10.
神秘"怪物" 许多年来,黑洞一直被称为宇宙中的"怪物",因为什么东西都难逃它的手掌心,连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都不例外.实际上它并不是什么"大黑窟窿",而是一种天体,只不过引力超强.黑洞到底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黑洞里的光线是跑不出来的,所以还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黑洞,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它神秘的背影而已.  相似文献   

11.
沈葹 《科学》2004,56(1):55-58
宇宙间处处显示出形态美和造型美,科学和艺术得其美之精华.实际上,对形形色色的优美图像展开充分研究,乃出于数学家的艺术直觉.他们把几何学看作科学与艺术的一种简单明快的交接形式;并发现,对宇宙万物所做的几何描绘的美学意蕴,以及万物变化所遵循的种种规律,皆源自变分原理.这条原理似乎揭示了宇宙的悭吝本性,其实不然,它那丰盈的科学、艺术涵容,恰恰显示了宇宙的巍巍大器和臻美禀赋.  相似文献   

12.
与宏大的宇宙相比,地球竟是如此的"渺小":只相当于目前已发现的宇宙尺度的10-22.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之中,地球简直就是一粒"微尘".然而,就在这个宇宙的"微尘"之上,却存在着一种生命现象,居住着众多的生物,人自然是它们当之无愧的代表.尽管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与星球的寿命相比,人的一生只及星球的十亿分之一;宇宙尺度的温度只要变化10-10,人类便会化为乌有.然而,这个生灵又是如此伟大:人类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对存在已上百亿年的宇宙进行探索,并将宇宙的奥秘了解得越来越清晰.就连人类也不由得发出惊叹:生命竟如此神秘而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美国好莱坞影片《夜访吸血鬼》曾引起轰动。由于这部描述怪异主题的电影拍摄得引人入胜,看起来又十分真实,因此有不少人对“吸血鬼”究竟是否曾经存在产生了兴趣。如果坟墓里有吸血鬼,马就会直立起来……有关“吸血鬼”的最早记载,见于中亚波斯发现的一只史前陶罐。罐上有一幅画:一个男人和一个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后来,巴比伦的女妖意利利图以吸儿童的血闻名,这个传说距今也有好几千年了。在古希腊和罗马神话里有许多吸血的神,例如人面蛇身妖怪和半鸟半人妖魔。“吸血鬼”从神话传说中走出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则始于…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7,(12):24-27
如果有外星生命存在,那它们是什么样子? 许多人相信,在宇宙中存在外星人,而且比地球人智慧得多,文明程度也高得多.有科学家还把地外文明想象为三种类型,分别称作Ⅰ型文明、Ⅱ型文明和Ⅲ型文明.其中,Ⅰ型文明是能控制本星球的文明(地球文明就属于这种初级文明),Ⅱ型文明是能掌握恒星周围行星系统的文明,Ⅲ型文明是能够掌控整个星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借助神力 在人类还无法认识神奇迷幻的大自然时,只能借助神的力量去想象.在古代埃及人的神话中,他们把大地描绘成一个斜卧的男神凯布,天空则是由大气之神撑托起来的女神.而古代巴比伦人认定,人们居住的大地是一座从无底深渊中升起的空心山,山的上空覆盖着半圆形的天壳,人死后就进入山肚子中阴森森的地狱.古代印度人则认为,支撑大地的是4头大象,大象站在一只浮在水上的龟背上.公元前800年左右的荷马时代,有人认为大地像个半球,周围环绕着海洋,太阳每晚落在半球西边的海里把火熄灭,第二天一早再从东边海上点起火来,熊熊燃烧.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7,(12):33-35
UFO和麦田怪圈是智慧外星人与地球人联系的证据吗? 宇宙中真有像"小绿人"那样的外星人吗?真有那样高度智慧的文明吗?如果有的话,UFO和麦田怪圈是否就是外星人在和地球人联系的证据呢?  相似文献   

17.
宇宙的归宿     
许多科学家相信,宇宙形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当从这次爆炸中释放出的能扩散时,它就冷却化为各种物质,成为恒星、行星等。一般认为,作为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物质,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因为一旦它们消失,地球乃至整个宇宙将不复存在。但有很多科学家相信构成原子的基本颗粒——质子确实会消失,它们会爆炸成为更轻的微粒,转变为能。质子若以这样的方式衰变,就意味着在遥远的将来宇宙间的万物都将化为乌有,仅仅只有能存在。换句话说,宇宙有一个末日。  相似文献   

18.
巴比伦的沉没 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巴比伦有段描绘:在幼发拉底山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有一座巴比伦城,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2.5 km,城中建筑辉煌无比.公元前1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进一步指出,与巴比伦北城的伊丝塔门相连,有一座正方形的“空中花园”,它每边长120 m,是一层又一层的阶梯形建筑,每一层都覆盖着肥沃的土壤,种着棕榈树和各种奇花异草.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一根空心柱子从底部直通到顶上,内有唧筒(水源),用来抽取幼发拉底河水,灌溉花园.拜占庭的科学家把这座花园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然而自纪元以后,关于巴比伦的记载逐渐减少,以至于消失了,它们的名字仅仅保留在古代学者的著作里.正是这些记载,驱使了无数的探险家前往巴比伦去探索隐匿了1 000多年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最近,俄罗斯一海洋学研究小组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考察时,首次发现洋底有类似淡水性质的"隐淡水". 据这个海洋学研究小组透露,这种隐淡水的含盐量为1.7%~2.5%,而海水平均含盐量为3.4%~3.5%.  相似文献   

20.
字宙旅行     
自从人类关注宇宙以来,散布在夜空中的无数天体,强烈地吸住了人们的心。放射出无限光和热的太阳,被当作万物生长之神来供奉,银光皎洁的月亮,以它美好的憧憬招唤着人类的心灵,满天闪烁的群星,使人们产生了无限神秘之感。人类是好奇心强、富于幻想的动物。自远古以来,就有不少人梦想着离开人间,飞向其它的星球。在日本小说“物语”里也有美女奔月的描写。迄今的各种传说完全是一种幻想。然而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到月球旅行的理想才从幻想逐步变成科学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