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卫星遥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柏林 《科学通报》1986,31(21):1645-1645
大气气溶胶的含量标志着大气环境的好坏,同时在气候上也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大气气溶胶的监测是切实可行的。本文利用NOAA-7卫星AVHRR可见光辐射信息导出无尘暴情况下,晴空渤海上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从而得知大气气溶胶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京津地区沙尘暴与盐碱尘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同林 《科学》2008,60(1):46-49
对于京津地区的广大百姓而言,沙尘暴是再熟悉不过,但对尘暴和盐碱尘暴,则可能甚感生疏和不解.这是由于自20世纪晚期以来,被众多专家和媒体传播得最广的沙尘暴,但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却发现不完全是沙尘暴,而是尘暴,并且还是带有极大危害的盐碱尘暴.  相似文献   

3.
青岛地区一次浮尘过程的来源及向海输尘强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安春 《科学通报》1997,42(18):1990-1992
每年春季我国西北地区时有尘暴发生,严重地区平均尘暴日数达30d以上,是著名亚洲粉尘的主要源地.国外有许多关于我国大陆粉尘被吹扬到太平洋的报告.美、日、韩等下风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大陆浮尘的来源、组成及强度等,有关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内陆尘暴的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近年来海洋气溶胶化学元素组成等也已有报道,但是,沿岸和海上的尘暴观测和研究尚未涉及.我国的渤、黄、东海位于西北风的下风方向和东亚粉尘向太平洋输送的通道上,在其沿岸进行浮尘的观测研究对水土保持、海洋环境评价与保护和海洋沉积学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根据地面观测、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分析以及粉尘和降尘的测量和分析结果,对1995年3月11~12日青岛地区出现的严重浮尘天气过程的来源以及通过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凶猛尘暴肆虐火星 灰尘越来越密,小块的灰团像野火中的烟雾一样在大气中旋转,本应充满阳光的正午变得像黄昏,接着又成了黑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沙尘暴的范围超过了美国本土面积的2倍,并最终覆盖了整个星球.这里不是地球,一场沙尘暴正在肆虐火星.  相似文献   

5.
慕士塔格冰芯中大气粉尘记录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帕米尔东部的慕士塔格冰芯中氧同位素比值和微粒记录, 揭示了过去近40 a来该地区大气粉尘的季节变化特征. 研究显示, 慕士塔格冰芯中粉尘浓度的高值和较粗的粒径具有与氧同位素比值相似的变化趋势, 约有50%~60%的高粉尘浓度样品出现在氧同位素比值的高值时段, 即夏季高温期, 而在春季和冬季出现的频率较低. 气团反轨迹追踪结果表明西亚(如伊朗-阿富汗高原)和中亚地区是慕士塔格粉尘的主要源区, 这些源区的尘暴频发期出现在夏季(5~8月份). 而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尘暴频发期出现在春季(3~5月份), 两者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亚洲粉尘传输路径上不同地点(如日本、北太平洋和格陵兰)的粉尘浓度出现的季节与中国西北部地区一致, 其浓度峰值出现在春季(尤其是4月). 亚洲干旱区的不同区域在尘暴频发季节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对北半球粉尘的贡献及其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6.
张小曳 《科学通报》1991,36(19):1487-1487
一、采样及实验 利用单孔巴托耳型分级撞击式采样器(美国国际质子激发X荧光(PIXE)公司)采集了1990年4月三次尘暴期间及尘暴后气溶胶样品。第一次是4月6日在西安(34.3°N 108.9°E)(尘暴Ⅰ);第二次是4月10日在宁夏沙坡头(37.5°N 104.9°E),北京(39.9°N 116.4°E)和11日在西安(尘暴Ⅱ);第三次是4月25日在北京(尘暴Ⅲ)。据陕西省气象局提供的极轨  相似文献   

7.
尘暴之忧 2007年6月,地面上的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场正在发展中的火星尘暴,而此时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上工作近三年半了.科学家担心这次尘暴会影响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上的正常工作,他们甚至担心强大的风力会把探测器吹跑.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至少"机遇号"遇到了麻烦,它的太阳能电池板积了厚厚的火星灰,这些灰尘挡住了2/3的入射阳光,使部分阳光无法转化成电能,机遇号因此变得有些步履蹒跚了.  相似文献   

8.
赵南生 《科学通报》1982,27(14):866-866
一、引言 1971年11月水手九号飞船飞近火星,正值火星一年一度大尘暴。其上紫外光谱仪得到这次尘暴紫外散射太阳光的光谱。Pang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火星尘埃的吸收复折射指数与波长关系。表明1800—3300(?)范围内在2100,2500,3000(?)有吸收峰,并在2100(?)达到极大,然后随波长减小而降低(称之为Pang带)。如图1中曲线(1)。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8,(3):12
众所周知,尘暴覆盖了火星表面,然而最新的观测发现,火星上空由干冰形成的云雾非常浓厚,甚至在这颗红色行星表面投下明显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芯微粒来源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通过Sr-Nd-Pb同位素示踪方法, 研究了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 珠峰)东绒布冰芯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结果表明, 冰芯污化层样品中的微粒主要来源于局地粉尘源; 而非污化层样品的同位素组成和印度西北干旱区的结果接近. HYSPLIT模式的空气轨迹分析表明, 印度西北部发生尘暴时, 到达冰芯采样点的气流首先要经过该地区, 进一步验证了东绒布冰芯中微粒来源于印度西北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陈银华  王明然 《自然杂志》1997,19(6):365-365
近年来,大气中各种波的非线性发展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因为大气中非线性过程的研究对于解释观测到的大气中的稳态的槽脊结构、大气阻塞等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层大气建模:从地球到行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鹏 《科学通报》2020,65(14):1320-1335
地球和行星的高层大气作为大气圈与空间环境的过渡区,是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及其数值模拟可以突破实验观测的限制,又能够比理论分析更为全面细致地重现高层大气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在高层大气的研究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也一直是国际高层大气研究热点之一.虽然地球高层大气和其他行星高层大气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多数的行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都是以地球高层大气理论模式为基础开发的.本文聚焦于地球和行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对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地球和行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的发展历史及其性能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气光化学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从而导致了对地球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目前这一工作已经超出了问题所研究的范围。近几年来,对大气的组成,以及在大气中所发生的化学过程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收集。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已经查明有机物质在大气过程中的作用是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是不一致的。我们  相似文献   

14.
赤道东太平洋增暖对全球大气30—60天振荡的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崇银 《科学通报》1991,36(15):1157-1157
大气30—60天振荡(也被称为大气季节内振荡)自70年代初发现以来,8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不仅对热带大气的30—60天振荡的研究比较充分,了解了它的主要结构特征和基本活动规律,而且发现中高纬度大气也存在30—60天振荡,并进一步作为全球大气运动的  相似文献   

15.
那些遮天蔽日、浮尘漫天,“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日子让人提起便心有余悸,随着荒漠化加剧而更加肆虐的沙尘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你是否知道沙尘暴的另类——盐碱尘暴对人具有更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最近130ka洛川黄土堆积序列与格陵兰冰芯记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安芷生 《科学通报》1994,39(24):2254-2254
现今中国大陆冬季气候与冷空气活动有关,的巴伦支海、西北方的喀拉海和西方的大西洋.形成西伯利亚-蒙古高压的冷空气来自北方现代尘暴和降尘事件主要发生于冬半年,并与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冷空气活动决定的偏北风有关.现代戈壁-沙漠-黄土  相似文献   

17.
子午工程首枚气象火箭大气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国英  徐寄遥  史东波  韦峰  王连忠 《科学通报》2011,56(19):1568-1574
2010 年6 月3 日凌晨, 子午工程首枚气象火箭在海南火箭发射场成功发射. 本文利用此次气象火箭探测的大气温度、风场和辅助火箭发射的气球探测的大气温度数据, 分析了大气温度、风场随高度的变化, 研究了大气风剪切、重力波和大气动力学稳定性. 此外, 将大气温度和风场随高度的剖面与SABER/TIMED 卫星的温度探测、MSIS00 模式和HWM07 模式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火星全大气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火星陆面-大气-空间环境多圈层相互耦合过程,是当今国际研究热点.模式对整个火星大气区域气象要素的描述亦可作为保障火星探测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沙尘活动显著影响着火星气候与天气变化,也对火星表面探测器可造成巨大安全威胁.对沙尘活动及其影响完善的模拟是目前全大气模式开发与研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火星全大气模式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其构建方法,总结了相关科研成果,多角度论述了自主发展火星全大气模式的重要科研与工程价值,建议以火星沙尘活动为重点研究方向,牵引我国火星全大气模式的自主研发.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涉及行星科学、空间科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多领域协同合作.其开发过程势必带动我国行星科学全面发展,为相关研究领域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细颗粒物表面多相化学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丁杰  朱彤 《科学通报》2003,48(19):2005-2013
细颗粒物在大气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其表面上的多相复合反应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最前沿的领域. 阐述了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及其与大气中痕量污染气体物质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细颗粒物表面多相化学反应的研究方法. 评述了大气中细颗粒物表面多相化学反应研究的若干进展, 提出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苏联在噴气技术方面的成就,为对高空大气进行新的重要的科学研究創造了条件。苏联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已經在着手建造一些巨大的人造地球卫星。研究高空大气的地球物理学家已經有可能在地球卫星上装备各种仪器,研究高空大气的各种性貭,以及研究与高空大气相互作用着的地球外面的各种因素:强烈的太阳电磁輻射和微粒輻射,星际间的微尘和气体介貭(以及与其有关的磁場),宇宙线和其他可以被地球大气吸收的各种輻射。在这以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就已經有了利用火箭来研究高室大气的經驗。苏联首批人造地球卫星的建造,标誌着掌握星际空間秘密的新紀元的开始。卫星实驗室在稠密的地球大气层以外开始了工作。每一个地球卫星都丰富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