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纪钧 《科学之友》2007,(8):244-245
周痹,是风、寒、湿气未深入脏腑,也未散发到皮肤,而是滞留在肌肉皮肤之间,致使真气不能周流全身的一种痹症.它的治疗以减压为目的,以带刃针具为首选,以经筋路径上的压痛、硬结为治疗点,以穿过深筋膜为到位,以切割为主要针法.以轻柔微创为度,配合热熨、按摩导引.凡具有周痹临床表现的现代诊断病名,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只要不是手术适应症者,均可按周痹治疗.  相似文献   

2.
A型禽流感病毒能跨越宿主屏障, 引起人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就是一个特例. 跨宿主传播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清楚. 将不同亚型的237株流感病毒的内部蛋白序列转化为伪信号, 采用小波包分解的方法提取能量特征. 依据每株病毒的能量特征值, 进行层次聚类. 聚类结果显示, 5种分子模式存在A型禽流感病毒中, 并与跨宿主传播的表型相关联. 分析结果同时显示, 模式为C和E的病毒可以跨越宿主屏障, 而模式为A, B和D的病毒缺乏此种能力. 结果表明, 可以用来构建一个早期预警系统, 用来预测A型禽流感跨越宿主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是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的关键时期,现有证据显示这一时期人类体质特征及行为复杂多样,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人类.由于多数人类化石缺乏可靠年代数据,加之相关研究薄弱,人类学界对中国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人类体质特征及演化变异所知甚少.最近对广西隆林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研究显示,隆林人呈现更新世古人类和现代人镶嵌型体质特征,或许是当时残存的古老型人类或者未知的新种.这一观点已经引起古人类学界的关注.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隆林人颞骨进行了扫描及骨性内耳迷路3D虚拟复原,通过与50例新石器时代现代人、10例晚更新世早期现代人及22例尼安德人内耳迷路25项特征数据的修正T值检验、双变量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隆林人内耳迷路的形态与现代人关系最近,其次为早期现代人,而与尼安德特人相差较大.本研究提供了中国古人类内耳迷路的形态数据,揭示了全新世初期人类内耳迷路的形态特点.研究结果虽然支持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初期东亚人群演化历史复杂多样的观点,但还需要更多的发现和研究来阐明这一时期人类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金松属是松柏类金松科的单种属(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和活化石. 虽然保存有不少叶部化石记录, 但与金松科系统关系密切的木质部化石报道却十分罕见, 尤其缺乏对木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的髓部和初生木质部特征的解剖学证据, 因而无法确知金松型植物木材解剖特征的演化关系. 辽西地区新发现的中侏罗世金松型松柏类化石木材, 标本具有保存完好的原始金松型次生木质部、内始式初生木质部以及异质的髓部. 这种木材解剖特征在金松科化石记录中是首次发现, 为全面了解该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历史和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解剖学证据, 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北部侏罗纪燕辽植物群的多样性内容.  相似文献   

5.
无毛型(hr)和犀牛型(hrrh)小鼠是无毛基因(hr)突变时的两种不同表型, 但犀牛小鼠与丘疹性秃头症患者有着更相似的病理特征, 因而是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 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小鼠, 并将其命名为犀牛小鼠KIZ. 从形态学、皮肤组织病理学、基因序列分析、家系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证明无毛基因(hr)第2817位的无义突变(C→T)是导致犀牛小鼠KIZ的原因. 在昆明小鼠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突变小鼠, 由于其遗传机制清楚, 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以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戈洛(Gallo)等人,从一例蕈样真菌病病人(C.R.)和一例皮肤型T细胞白血病(Sezary综合征)病人(M.B.)的淋巴结和外周血液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在体外建立了HUT102、CTCL-3和CTCL-2等细胞株,经形态学和免疫学等方法证明为成熟的T  相似文献   

7.
皮肤被称为"第三脑"是有原因的.它覆盖着全身,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使身体内各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的侵袭.而且皮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却是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 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做一层皮,其实这是误解和低估了皮肤.除了为身体抵挡风吹雨打,皮肤到底还有些什么功能呢?  相似文献   

8.
太阳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太阳。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不仅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朝气,而且有益于健康。日光中的紫外线促使皮肤中的维生素 D 前体转化为维生素 D,维持机体的钙平衡,从而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易折和佝偻病等钙缺乏引起的症状和疾病。在阳光的照射下,皮肤逐渐变黑。晒黑的皮肤  相似文献   

9.
近来,基因变异的方法已应用于角蛋白基因的表达和控制方面,而角蛋白基因决定了毛发和皮肤结构的编码.在新近的一份报告中,Powell和Rogers得出一个可喜的结果,即发现在基因变异鼠体中含有大浓度的以Ⅱ型丝蛋白为媒介的角蛋白成分(简称为  相似文献   

10.
至少在陆地上,人没有毛这种独特现象是显而易见的。所有动物或是有鳞,或是有甲壳,或是有羽毛、毛、刺,或是有河马与象那样厚厚的角质化皮肤。没有毛和羽毛的光滑皮肤,能预防干枯的皮肤(不同于蛤蟆和鲵),这在生物学上无疑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区别,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区别。然而,我们也多少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学中的这一特征并没有被真正看成是智人形成中的重要方面。这样的疏忽,看来首先是因为作为要求严格的科学的古人类学,其基础是有凭有据的证明——化石、制作工具的对象、精确确定的古人类遗址的地层时期。光滑的皮肤,甚至是一般的皮肤,都没有留下直接的痕迹。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正确的问题:为什么要谈光滑的皮肤?同人类起源问题完全无关的工作使我们产生了这个想法。我们不是人类学家,通过研究皮肤的电性质和光化学性质、皮肤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使我们得出结论:皮肤是重要的进化标志。这也意味着,光滑皮肤的形成对人类起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已知的人与动物的生物学区别中,三个不可缺少的特征是:直立行走,活动自如的手和发达的大脑。我们认为还应该加上第四个特征,即第二信号系统——光滑皮肤的出现。必须综合地研究这整个四重奏团,尽力在时间上安排这些特征出现的顺序。我们的课题是再现人类起源的场面而不破坏经典的三位一体的严整概念,在现有概念的基础上,补充在我们看来至少是重要的第四个区别。为此要利用象医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心理学这样一些其他学科中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患。患者的皮肤上形成一块块的红色斑片,其脱屑有如片片鱼鳞。在英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为每百人中有一名。我国也不少见。严重者可使人丧失劳动力人们曾不遗余力地寻找治疗的办法,但难处之一在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以便进行有效的实验治疗。最近巴黎以及英国的研究者所设计的“试管皮肤”(test-tube skin)可能为银屑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原来,皮肤可分为外层的表皮以及内层的真皮两层。表皮由4~5层细胞所构成,它们在实验室中很容易生长。巴黎的研究者则从真皮层中取得细胞,并让它们生长于一种称之为胶原(collagen)的基质  相似文献   

12.
从煤中提取锗、镓等金属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煤逐渐成为多种战略性金属矿产的主要来源,但对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尚缺乏系统的矿床学理论支撑.本文在以往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总结了煤中锗、镓、锂、稀土资源矿化特征,并以丰富的煤中金属高异常点、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地层沉积环境特征、煤层煤质特征等为依据,将全国煤中锗、镓等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划分为7个成矿区带,进而讨论了各成矿区带地质特征,为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中脊热液黄铁矿的标型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蓉 《科学通报》1995,40(12):1119-1119
本文利用成因矿物学研究方法,对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矿物的形成期次、矿物共生组合和黄铁矿的形态与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为开展与其它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的对比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矿物中的成因指示信息,探讨了研究区内的一些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周痹,是风、寒、湿气未深入脏腑,也未散发到皮肤,而是滞留在肌肉皮肤之间,致使真气不能周流全身的一种痹症。它的治疗以减压为目的,以带刃针具为首选,以经筋路径上的压痛、硬结为治疗点,以穿过深筋膜为到位,以切割为主要针法,以轻柔微创为度,配合热熨、按摩导引。凡具有周痹临床表现的现代诊断病名,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只要不是手术适应症者,均可按周痹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哈密盆地古地温梯度及有机质成熟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益群 《科学通报》1997,42(3):298-301
盆地古地温研究是盆地热演化研究的关键.盆地形成越早,演化史越复杂,则现今地温与古地温相差越大.沉积盆地的古地温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必须依据大量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和不同方法相互相比、相互验证才能较真实地恢复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场状况及热历史.1 盆地构造演化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经历了3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石炭纪~早三叠世陆内裂谷作用阶段(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期的裂谷一拗陷-萎缩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的前陆期)、中晚三叠世~早第三纪广盆形成阶段(中晚三叠世稳定~拗陷期、侏罗纪断陷-拗陷-挤压期、白垩纪萎缩期和早第三纪拗陷期)和晚第三纪~第四纪挤压型山间盆地形成阶段.三叠纪~早第三纪成为稳定的拗陷型盆地,盆地性质类似于克拉通,以盆地的整体沉降、连续沉积、断裂发育、地层展市复杂、缺乏褶皱和角度不整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就是覆盖我们整个人体表面的皮肤.成人皮肤的面积约有1.5~2 m2,相当于两张八仙桌那么大.皮肤的重量则占体重的8%,一个中等个头成年人的皮肤约重5 kg.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1月22日四川康定发生Ms6.3级地震,综合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区域断裂展布及震前对区域断裂的野外详细调查研究,发现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是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但对色拉哈段的古地震背景还缺乏深入了解,依据遥感解译、野外考察、4个探槽的开挖、测年样品采集测试等古地震研究技术,综合研究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全新世以来发生过多次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色拉哈段上最新一次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为2027~2359 a BP,在本段上发生康定Ms6.3级地震或更强烈的地震事件丝毫不让人意外;(2)色拉哈段上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表现出明显的丛集期和平静期相间的特征,在6812~11316 a BP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丛集特征,复发周期1000 a左右,而在6812 a BP以来仅在3840~4295和2027~2359 a BP之间发生两次古地震事件,复发间隔明显变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值触发器的三值时序电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偕雄 《科学通报》1989,34(17):1304-1304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克服多值逻辑在付诸实用中遇到的障碍——缺乏合适的存贮元件而进行的努力取得了进展,文献[1—3]提出了主从JKL型、T型及D型与维持阻塞D型、T型三值触发器的设计,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三值触发器系列。基于三值触发器的三值时序电路综合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然而尚缺乏有效的三值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作为对上述工作的补充,本文讨论三值时序电路的代数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北缘都兰野马滩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北缘超高压带上野马滩花岗岩体位于都兰以北约40 km处,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其中的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年龄为397±3 Ma.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岩体既具有I型花岗岩的部分特征, 又具有S型花岗岩的部分特征, 类似于碰撞后花岗岩.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 该花岗岩是在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块体最后折返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皮炎和痤疮等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引起躯体感觉不适或精神异常.皮肤疾病影响人群广泛,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皮肤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增长趋势也很明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状态、肠道微生物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的关联称作肠道-大脑-皮肤轴(肠-脑-皮轴).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可折射皮肤健康状况.反之,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的评估参照.饮食是通过肠-脑-皮轴影响皮肤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通过将肠道和皮肤微生物、肠道状态、大脑以及皮肤作为一个系统,而非独立对待,进而围绕肠-脑-皮轴进行干预将是解决皮肤疾病的重要方法.未来皮肤病的治疗趋势是将饮食、益生菌、益生元、药物和心理健康等方式综合运用.本文将重点介绍人类第二基因组——人体微生物组、肠道-大脑-皮肤轴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有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