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动态     
<正>彗星被太阳吞噬瞬间近日,太阳及日球层天文台拍到了克罗伊策掠日彗星与太阳"亲密接触"时被吞噬的画面。据悉,克罗伊策掠日彗星是数百年前解体的一颗大彗星的残骸,命名于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克罗伊策。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0,(2):14-14
近日,太阳及日球层天文台拍到了克罗伊策掠日彗星与太阳“亲密接触”时被吞噬的画面。据悉,克罗伊策掠日彗星是数百年前解体的一颗大彗星的残骸,命名于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克罗伊策。  相似文献   

3.
前沿     
正世纪彗星ISON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或"光科网彗星",属于掠日彗星,于2012年9月21日由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简称ISON)的成员维塔利·纳瓦斯基和阿特罗姆·诺维克诺克利用0.4米口径反射望远镜发现。发现时ISON彗星距离太阳约9.4亿千米,视星等仅为18.8,彗发直径为8",轨道位于木星之外,较难通过一般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科学家通过对ISON彗星轨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与1680年大彗星的轨道接近,因此推测出它们是从同一颗更大的彗星分裂出来的碎片。  相似文献   

4.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5,37(4):281-286
肉眼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尤其是长尾巴的亮彗星更是罕见,因此彗星有重要的观测研究意义。艾森(ISON)彗星无疑是2013年最新奇的天象之一,它是从太阳系边缘初次到太阳系内区被发现的“新”彗星,曾推测它走近地球时可能展示“世纪彗星”的壮观丰姿,又穿越太阳外部的高温大气(日冕)而展现“飞蛾扑火”的“掠日彗星”毁灭闹剧。从天文爱好者到专家及太空飞船做了大量观测,留下了很多新奇而有趣的宝贵资料。其实,它的本体只是冰-尘冻结的小彗核,随着走近 太阳而蒸发的物质形成大而亮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  相似文献   

5.
由欧洲和美国宇航局于1995年12月发射的SOHO卫星(太阳和日球天文台)近日又发现了一颗新的彗星。据意大利安莎社14日报道,这是它在9年的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第750颗彗星。SOHO卫星将这颗彗星的形状拍成照片,并被发表在SOHO网站上。由于拥有先进的日冕仪,SOHO卫星成为天文史上发现彗星数量最多的天文探测卫星。SOHO卫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宇航局(ESA)开展的一个太阳联合监测计划,因此,SOHO卫星又被称为“太阳和日球天文台”。SOHO卫星发现第750颗彗星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太阳观测卫星(SMM)1987年10月观测到两颗掠过太阳运动的彗星。作为掠过太阳轨道上运动的彗星,有称为十字星(Krcuz)的一群。1965年出现的池谷、关彗星令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陈勇 《科学之友》2005,(9):32-3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的儿时容貌。  相似文献   

8.
彗星是什么 彗星是形成太阳与行星之后剩下的小型天体.大约46亿年前,太空中一团浓密云气因本身的万有引力而收缩,中央形成太阳,旋转的云气因离心力而形成盘状结构.当中的尘埃彼此凝聚增大,逐渐成为行星,它的周围则形成卫星.剩下的小型天体充斥在太空中,和太阳距离较近的,以岩石、金属氧化物为主,称为小行星;靠外部与太阳距离远的,以冰体成分居多,称为彗星.  相似文献   

9.
除了想了解这些壮观的不速之客的自然愿望之外,对彗星的组成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原因。人们一般地认为彗星保持着早期(行星形成时代)太阳系情形的特有记录,彗星的这种记录比其他行星的都要完整得多。彗星比行星小得多,因此其内部产生的作用可以忽略,而他们在远离太阳的地方度过了大部份的时间,使得由太阳诱发的过程也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失落于太空     
《大自然探索》2003,(4):71-71
彗星一旦进入近地轨道,就应该定期回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轨道计算表明,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大多数彗星都是第一次经过内太阳系。 天文学家一直是这样解释彗星为什么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一旦太阳将彗星中的冰蒸发掉,彗星就只剩下不反光的彗核,因而在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0月19日,在一次罕见的宇宙亲密接触中,赛丁泉彗星以139 500 km的距离(仅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3)嗖地飞越了火星。大约100分钟之后,由彗星喷发的尘埃云也包围了这颗红色的星球并在之后离去,而位于火星轨道上的人造探测器"们"则安然无恙。赛丁泉彗星如今正为了完成它的终极之旅而向着太阳飞奔,来自后者的引力无情地将其从太阳系  相似文献   

12.
星球     
《科学之友》2005,(7):12-12
美国要试验太空武器,科学家发现地球“大表哥”,7月4日“深度撞击”撞彗星,中国研制人造太阳基本成形,一些小行星上可能曾熔浆涌动  相似文献   

13.
欧洲宇航局(ESA)和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紧张地准备着一次对彗星的探测.他们计划在1985年8月1日发射一个宇航装置——一个由美国提供的宇宙飞船,载有一个由欧洲提供的探测器.1985年11月底飞船以57公里/秒的速度飞近正移向近日点的哈雷彗星(这颗著名的彗星周期是76年,上一次出现在太阳附近是1909~1911年),在交会前15天飞船释放出探测器,探测器瞄准并射向哈雷彗星的彗核.  相似文献   

14.
<正>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人们在太阳系中发现的星际彗星"2I/鲍里索夫"有着不同寻常的成分构成。目前已知的这颗从另一个星系造访太阳系的彗星,为天文学家们将其与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彗星进行比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新的数据显示,这颗彗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这可能是它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处的太阳系被一团巨大的椭球状彗星云系环绕包围着,该彗星系名叫乌特星云系(OortCloud)。它的分布范围极广,远到海王星轨道之外,近约为距我们最近恒星的距离之半。根据传统的观点.该星系是1950年由荷兰天文学家让·乌特(JanOort)首先提出的,这些彗星一般处于遥远的星系中,直到流量使乌特星系摄动.从而使某些彗星改变飞行方向而进入太阳系内部。一旦靠近太阳.这些彗星往往会在太阳系中统日旋转好几十年,直到逃逸到外层星际空间,或者与诸如行星一样的别的天体相撞。几十年来.彗星的这种运动状况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故乡追踪 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简·欧特指出,在离太阳2万-10万天文单位的轨道上,有一个由1000多亿颗彗星组成的巨大光晕环绕着太阳,这个光晕有时被称为彗海.目前,天文学家对彗海的彗星数量,进一步估算在1兆颗以上,总质量是地球的25倍.  相似文献   

17.
石右虎 《世界科学》2001,(10):13-14
研究彗星的形成 ,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太阳星云的演化 ,探索给地球带来生命的分子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哈雷慧星目前正在飞回太空深处,但它仍在使天文学家们感到惊奇.欧洲南部天文台的理查德·韦斯特拍摄了该彗星的超长时间曝光照片。照片上有一个大型尘晕和一个不明显的尾部。据研究彗星的天文学家推测,彗星的一切活动早在一年前就停止了,那时它虽然避开了来自太阳的热量,其上的冰物质却被蒸发掉了。  相似文献   

19.
彗星可能是由太阳和行星形成时的那些物质构成的,它们保存在深幽寒冷的空间中,在离开内太阳系非常遥远的地方度过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彗星离开我们,可能比冥王星还要远1,000倍,在那样遥远寒冷的地方,它们得以避免靠近太阳时所遭到的高温强热一类破坏。一些偶然进入内太阳系的彗星才把这些保藏的物质输送到地球的附近。  相似文献   

20.
彗星近照     
《大自然探索》2011,(4):7-7
不久前,美国“星尘号”探测器经过“坦普尔一号”彗星,并为这颗彗星的冰质表面拍摄了多张照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星尘号”这次经过“坦普尔一号”的目的是,探测这颗彗星在环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其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六年前,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代表人类首次造访“坦普尔一号”并拍摄了许多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